佛弟子文库

修四如意足断除爱欲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四如意足断除爱欲

昔日佛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时,阿难尊者也住在这里。某日,一位婆罗门来到阿难尊者的处所,彼此问讯后,退坐一旁。婆罗门问阿难尊者:‘请问你为何会在瞿昙沙门(释迦牟尼佛)处修习梵行呢?’

阿难尊者回答:‘为了要断除的缘故。’

婆罗门又问:‘尊者要断除什么呢?’

尊者回答:‘断除爱欲。’

又问:‘阿难尊者!你是依循什么而得以断除爱欲呢?’

答言:‘婆罗门!我是依心中的欲望来断除爱欲的。’

复问:‘阿难尊者!如此一来,不就没有尽头?没有边际吗?’

答言:‘婆罗门!并不是没有尽头、没有边际。是有边际、有尽头的!怎么会没有边际呢?’

婆罗门复问阿难尊者,此理何在?阿难答言:‘婆罗门!我现在问你,请你依自己的意思来回答我。在你来精舍之前,是不是先有“想要”来精舍的欲求呢?’婆罗门答言:‘是的,阿难尊者!’

尊者问:‘你来到精舍后,先前的欲望是否已止息呢?’婆罗门回答:‘是的,已息灭了!就是因为这个欲望,我发起精进之心,并用心筹量,运用各种方法,终于来到精舍。’

尊者又问:‘当你来到精舍后,你因欲望而生起的精进努力,运用各种方法及思量的心是否已止息了呢?’答言:‘是的,已经止息了!’

尊者表示:‘婆罗门!就是如此。如来、应、等正觉,以其所知所见,为众生开示四如意足,以一乘之教法,令众生息灭苦恼,断除忧悲,得到清净。所谓‘四如意足’,就是欲如意足、进如意足、念如意足及慧如意足。‘欲’是欲求、愿欲,先起希望得到禅定的欲求;‘进’是勇猛精勤而不止息;‘念’是心念专注,住于正理;‘慧(思惟)’是观照、择法,心不散乱。

圣弟子当修‘欲’定断行,增强渴望断除烦恼的希求,成就如意足。若圣弟子成就欲如意足,即能远离五欲、恶与不善之法,就能够断除欲贪,进而出离生死,乃至趋于寂灭、不着一法,以至于究竟断爱。爱既断已,则此欲心亦息。

进而修‘进’定、‘念’定、‘慧’定断行,透过对善法的乐欲,生起勤行不息的精进,并摄心专一,得心一境。若圣弟子修持此殊胜之行,能增强断除烦恼的力量,当这些力量生起之后,一切的善法愿欲都能得到满足,成就如意足。若成就如意足,则能远离五欲、恶与不善之法,就能够断除欲贪,进而出离生死,乃至趋于寂灭、不着一法,以至于究竟断爱。爱既灭尽,则‘进’、‘念’、‘慧’亦息。婆罗门!这不就是有边际吗?’

婆罗门言:‘阿难尊者!是的,是有边际,而不是没有边际。’尔时,婆罗门闻尊者阿难所说,法喜充满,从座而起,欢喜离去。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二十一》

省思:

‘三十七助道品’中,四念处是修智慧,四正勤是修正精进;精进能使智慧增长,再进一步,以欲、进、念、慧四如意足,摄心于定达到定慧等持。佛陀以四如意足教导弟子趣向寂灭之法,行者先在心中对善法生起坚定之欲求,因此勇猛精进,专注深入。透过专一的殊胜心行,持续不断地用功,便能断除一切烦恼,令一切善法皆能如意满足,趋向寂灭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这时代能够好好修净土念佛法门,是最为殊胜的。他是末...

梦参老和尚讲《修行》

第一讲 学三皈依 诸位道友!时间过得很快,我离开这里...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

广钦老和尚《心要怎么修》

修行最佳的环境 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终长不成人,而...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

没有信愿,持名不是真效果;没有持名,信愿得不到真感通

净土法门一直讲到说是感应法门,这个成就不是靠你的禅...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世间并没有不好的东西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

生活不会永远亏待好人

人们在面对坏人得势却一直得不到惩罚的时候,会无可奈...

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

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

往昔无数劫时,有一人行大布施,供养外道梵志无数千人...

【佛教词典】心树

(术语)谓意念之生发如树木也。法苑珠林曰:心树既荣...

【佛教词典】生经

凡五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生经之一...

四十八大愿——(第16愿)国中无不善名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我...

千僧斋时发生的一件不可思议之事

印光大师在作《净土决疑论》时,引用了永明延寿大师所...

圣严法师《如何改掉坏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

在生活中磨练自己,在违缘中坚定自我

什么是违缘?违缘就是我们生活、修行等方面所遇到不如...

地狱的恶报从六根而出

讼习 讼,争讼,意思是说,我们自己有了过失,但是我们...

世间好物其实不必占有

我有个发小,非常有智慧,隔着二十年,我依然记得她那...

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判教

道绰大师继承龙树、昙鸾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判教,根据...

【推荐】修行千万不要包装打广告

现在人都喜欢用术,商业就靠打广告。术是天道最忌讳的...

让反思成为成功的加速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不是所...

文殊菩萨度众的智慧

清晨,佛陀率领着五百僧侣,由舍卫城缓缓的往摩竭国迈...

在家人从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贵恒常 很多初发心的人来问:老和尚!弟...

活驴现杀,受现世报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和动物打交道,记得我上小学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