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去除无明的习气

证严法师  2014/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去除无明的习气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除无明习气、回归清净的本性。

习气可以从现在开始用心修改,若不改,从过去再迭上新的坏习惯,将会积习难除;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大家应发心好好修行,警惕自己用心消除过去的习气,才是正确的修行方向。

在佛陀时代,佛陀也有很多习气难除的弟子。为让我们更有信心努力消除习气,佛陀曾说:「正因为习气未除,才需用心修行;习气若已消除,那就已经成道了。」

骗人习气未除的比丘

当时佛陀在恒河两岸说法时,发心出家修行的人不少,那时僧团内有一位比丘,他的本性很好,但是却有一个喜欢骗人的习气──平时在较有权势的长者面前,他会表现得很好;在平常的老百姓面前就喜欢骗人。消息传到僧团里,僧众们都觉得很难堪,认为清净的僧团里出现这样的人,是一件很不名誉的事。

佛陀知道这件事后,就请人把这位比丘找来。佛陀问他:「你是不是常常到处行骗?」比丘觉得很惭愧,说:「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我总是做了以后才发觉自己又错了。我很想改,却不晓得如何改?内心很痛苦。」

佛陀说:「其实你在过去生也是这样的啊!」这时,诸比丘都围过来听佛陀讲述这位比丘的宿世因缘──

小熊献媚偷吃山鼠

无数劫以前,在山林里住有一群山鼠,由一只鼠王带领着它们逍遥自在地过着生活。有一天,山林里忽然来了一只小熊,小熊看到这群山鼠,就想:「如果我能在这群山鼠中生活,将来一定可以过得很逍遥!这群山鼠都将成为我的佳肴。」

小熊就心怀鬼胎地告诉鼠王:「你们山鼠都相处得很和睦,我很羡慕,希望也能加入你们的团体。」

鼠王觉得它虽然是一只熊,却有一颗爱心及和平的心,大家能和平共聚,也是件好事。鼠王就很欢喜地招待小熊在鼠群中生活。

小熊每天就跟着山鼠们出门,每次它都走在队伍的最后面,由鼠王在前面带队,它就乘其他山鼠不注意的时候,在后面抓三只山鼠果腹。

年久月深,山鼠的数量一直减少,山鼠们觉得很奇怪,鼠王也很疑惑,「为什么族群会一直减少呢?」它就开始留心观察。

这天,鼠王依然带队走在前面,然后又快速地偷偷跑到后面察看,正好看到小熊抓着一只山鼠在吞食。鼠王虽很难过,但仍不动声色。

于是它就秘密和鼠群们商讨对策:「原来我们的小山鼠都被那只熊吃掉了,大家要合力来对付它。」

隔天,鼠王仍和往常一样带着山鼠们出门,刚走出洞口,鼠王一声令下,所有的山鼠全部回头围住小熊,一下子就把小熊淹没──有的咬耳朵、有的咬眼睛、有的咬脖子……虽然小熊的力气很大,却难敌鼠群的围攻。

用心修身、口、意

「小熊就在山鼠的合力攻击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佛陀说到这里,向比丘们说:「那时的小熊就是这位比丘,他过去即已带着骗人的习气,在比较有成就的人的跟前就表现得很殷勤、优秀,在平常人面前,就出现欺骗的习惯。」

那位比丘听后万分惭愧,了解这习气若不去除,来生来世还是会带着相同的习气。他向佛陀说:「从今以后我一定改过,请佛陀给我机会,也请所有的同修多多鞭策我。」

佛陀慈悲地说:「道业要互相守护,除了他本身有心改过之外,也需大家来注意、帮助他,以众人的力量来庇护他。」于是比丘们都原谅了他,愿意成就他。

其实人人都有无明和习气,想要修行的人,要抱着恢复原来清净本性的决心,才会努力下功夫修行,也才会有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而习气一不小心就会现前,因此修行要时时刻刻多用心于身、口、意。

我们是「福中人」,人身难得,我们既得人身,又生活在如此富有的社会,更应好好把握因缘修行。人生无常,时时要多用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最可怕的捕风捉影

是非朝朝有,没有现在多!现在社会上的谣言是非,各种...

他讲话伤害我,其实他是无心的

我们如果不用本性修行,老实说,要修行很困难!在家人...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

13种不该有的坏个性

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是成功的...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还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世话、戏论、愦闹的二十种过失

《大宝积经》云:菩萨应舍愦闹乐于寂静,舍诸世话观于...

千万不要让你不经意的话成为咒语

中国的古话: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暗室亏...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商人与龙女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善良的商人,他驱赶着八头牛,到一个很远...

世事如迷途,佛法度人心

奉献他人,才是真正有利自己。我很感恩学佛带给我的改...

元照律师由轻谤净土,转为专志西方的心路历程

大智律师简介 大智律师,即宋代灵芝元照大律师,他是南...

地狱苦果深重,当精勤修行善业

(上)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

【佛教词典】十普门

(名数)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

【佛教词典】功德田

(杂语)三福田之一。三宝也。在宝具无上之功德,自此...

平凡工作都在为你积蓄能量

有一匹年轻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来发现它。 商人来...

普陀山慧济寺的「佛顶顶佛」具有哪些涵义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朝拜普陀山呢,有一个地方...

除粪人尼提

在佛陀住世的那个时代,舍卫大城中有一位贱民,名叫尼...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净界法师:菩萨戒修学法要

当我们发心要行菩萨道,开始在生命当中来积集福德、智...

华严经的十种佛

《华严经》都讲十,以十种佛来摄持。什么叫十种佛?我...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

奉施佛及僧,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 物质供应是有限...

修行法门中没有超过念佛、供养三宝这两门了

在末法时代,大势至菩萨教授的念佛法都摄六根,净念相...

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六度集经》原文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

佛教的十善业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 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

心律法师:谁都逃不开死亡

佛说:死亡的律法是无人能幸免的,包括我。而这个世间...

蕅益大师《学菩萨戒法》之《四十八愿文》

稽首三身圆满尊, 一切真如觉性海。 称彼法界等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