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贪着利养自取灭亡

2010/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调达’(提婆达多)的比丘,非常聪明好学,十二年中,修息所有的禅定都能够成就,也能遵循十二头陀的苦行,修不净观、数息观,得暖、顶、忍、世第一等成就,并且诵经六万部,无人能出其右。但是,随着修行时间 越久,调达逐渐希望藉由这些成就获得利养。他想了想,觉得唯有学会神通变化,才能够让大家敬畏自己。

这天,调达独自来到释迦牟尼佛的处所,顶礼佛足后退坐一旁,迫不及待地表示自己想要修习神足通,飞行变化至他方世界弘扬佛法、广度众生。世尊早已洞悉他的动机,淡淡地说:‘你先放下这样的欲望,思惟一切世间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

调达心想:‘哼!你就是怕我学会神通之后胜过你,才会密藏而不传授。’于是调达比丘离开佛所,又来到人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前作了同样的请求。已经证得阿罗汉的舍利弗当然明白调达的心性,亦规劝他修学‘无常、苦、空、无我’。调达听不进去,骄傲地认为:‘舍利弗号称智慧第一,跟我比起来,就如萤火比于日月。没有人能像我一样能诵读六万部经,我尚且不解神足之道,舍利弗又怎会懂得呢?’

第三次,调达找上了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却被尊者以同样的理由所拒绝。调达立刻起了嗔恚之心,心想:‘目连自夸神足第一,就是恐怕我得了神足通,令其失去神足第一的盛名。’他觉得这些人既自私又小气,不教便罢,还要他思惟‘无常、苦、空、无我’这么简单的道理,实在看不起人。最后,他想到了自己的弟弟──阿难。阿难虽然广学多闻,仁慈善良,但因还未证得圣果,不知调达的心思,故不疑有他地教授调达修习神通的次第与方法。

好不容易得到教法的调达,在闲静偏僻的地方专心一意地修法,运用之前禅定的基础,心念从粗到细,由细还粗,身心和合渐渐离地,飞升屋顶乃至虚空,作十八种神变,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从东而没、从西而出,从西而没、从东而出;或化多分身还合为一,或穿墙越壁,了无障碍。

调达知道自己已经修习成功,便从空中而下,进入宫廷谒见频婆娑罗王的儿子阿阇世太子,并在太子眼前化作小儿,面如桃花,庄严无比,跳坐太子的膝上任其抚玩。阿阇世太子欢喜无比,认为调达比父亲所尊崇的世尊还要伟大,便每日赏他五百金,日日形影不离,随时供养不令匮乏。

许多弟子见到调达自由出入宫中,富贵荣华不可言喻,心生羡慕,相率前来求见世尊,世尊对众弟子开示道:‘你们不要贪爱这种名闻利养,名利不仅会陷自己于罪网中,更会坑害他人。’世尊接着以譬喻说明,山中鹫鸟对刚孵出的雏鸟说:‘你们学飞时不要贪多,飞得过高会被强风所伤。’雏鸟不听规劝,率性飞至高空,结果被风吹落、肢节分离。又如,龟告其子:‘不要贪玩,外有猎人虎视眈眈,钓取你们分而为五。’龟子不从其教,在外嬉戏无有戒心,见有长线逐在身后却不知逃避,后多被捕捉丧身失命。世尊说道:‘调达比丘贪求供养就如这般,造诸罪业必受苦果。’

世尊为了让弟子更明白利欲害人的道理,再举证说明:‘过去,大月氏国风俗以生酥和麦煎熟来喂养猪只,当时宫中有马驹闻到香酥的味道而向其母抱怨:“我们为国王卖命,驰骋四处,不问远近,为什么待遇却不如一只猪仔,每天要吃了无滋味的水草?”母马回答:“你们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待遇是祸不是福,不久之后即当验证。”其后,年关将近,家家皆捉猪只投于镬汤沸炉之中,猪群哀嚎之声远近皆闻。这时,母马复问其子:“你们还想再吃酥煎麦吗?”小马们个个心惊,纵使遇上好麦粮也让而不食。世尊再告诫大众:‘调达心性如何,大众皆知,如此的供养并非德行的感召,过后必将获罪无量。’

日后,调达果然唆使阿阇世杀老王作新王,自己并欲害世尊而作新佛,毁谤三宝、出佛身血,造了五逆重罪后,大地迸裂,应时身堕地狱。

典故摘自:《出曜经·卷十四》

省思

贪财、贪名、贪利、贪色,是众生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受这些外境的支配,个个成了‘欲奴’,不仅心不自在,身更是烦扰不堪。修行,正是为了返本还源,找一个最究竟安稳的处所;然而佛道长远,如果没有生生世世的双修福慧、发菩提心,只是急于成就,便落入爱见名利的坑陷里,想要解脱,无异缘木求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要想彩票中奖应念哪尊佛号

问: 请教您,彩票中五百万以上大奖,念哪尊佛或菩萨...

为何现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常说雪峰的饭头,沩山的典座,堂里参禅堂外参禅,总是...

在家如大梦,出家犹如遇险得脱

一 在家犹如大梦 在这茫茫生死苦海中的人生,本是同做...

【推荐】为什么供养了僧人,我们还得感谢僧人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

【佛学漫画】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戒贪得自在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

出家后的四种修行法

出家中就有三种分别,一种是出世俗的家,我们现在的辞...

任职70年的香灯师: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觉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学漫画】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的故事...

出生就叫“大和尚”,老方丈预言竟成真

有这样一个师父,他刚出生时,人们就叫他大和尚,这究...

九华山无暇和尚的故事

在九华山一千六百多米海拔的山顶上,有一座六百多年历...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

【佛教词典】意根

谓意于法。已正当知。及彼同分。是名意根。又意增上发...

【佛教词典】寿行诸门分别

【寿行诸门分别】 p1271 集异门论一卷八页云:问:如是...

有什么障碍可以障住佛光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一切的经典,只是一...

弯曲的牛奶布丁

两个穷困的男孩,在城市和乡间挨家挨户乞食维生。其中...

达摩大师传授入禅门的四句口诀

菩提达摩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仅仅是建立...

历代宗门大德开示观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曰:会是...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

在方中做人,在圆中归真

○ 事业无需惊天动地,有成就行;情意无需甜言蜜语,...

寻宝

一处山城里住著一位大地主,他娶了很年轻的太太,并生...

因《楞严经》开悟的六位大禅师

1、唐玄沙师备禅师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记载,玄沙备...

禅宗五家七宗——杨岐派

杨岐派为临济宗之支派,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称杨岐宗...

老无所依的老所长

老所长是我的远房表舅。他在我家里住了些日子,准备回...

这是一个大安乐处啊

禅宗有一个雪峰禅师,他在福建的一个道场做方丈。福建...

纯素有助于减少老年癡呆症的风险

持纯素有各种为你好的理由,比如,减少患心脏病、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