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成就三法得道果

2017/0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成就三法得道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们开示:如果比丘成就三法,现世就能得到安稳快乐,如此精进用功,便能漏尽烦恼,证得道果。是哪三种功德呢?第一、善护诸根,调心寂静;第二、饮食知节知量;第三、系念道法,不失经行。

如何善护诸根,调心寂静?比丘们!如果眼睛见到外面种种色尘境界,不再念念相续,攀缘尘境,不用意识心分别好恶、美丑,眼根便得清净,希望得到解脱,就要善护眼根。如果耳朵听到种种音声,鼻子闻到种种气味,舌头尝知味道,身体接触硬软细滑,心意识透过诸根分别万法,而能够如实了知,不再念念相续攀缘执着,意根便能得清净,若希求清净解脱,就要恒常守护意根。如此时时返照,便能使诸根寂静。

饮食如何知量知节?比丘们!饭食之时,当系心思惟饮食之所来处,不要贪求饮食的丰足精好,饮食是为了支撑形命,保住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之身。藉由饮食调身保持健康,避免疾病产生。色身如果安稳有力,便得以安心修道,使梵行不绝。

譬如有人身上长了恶疮,用药草膏脂涂抹患处,为何要涂疮?无非是要使恶疮赶快痊愈,饮食知量而有节度也是如此。如理思惟饭食之所来处,不贪求丰盛精好,当知饮食的目的是为支撑形命,保全这四大假合之身,避免疾病产生,身安则道隆,如此才能继续精进修持梵行。又如承载重物的车子,车轮须用油润滑保养,才能负载重物抵达目的地。

比丘们也是如此,饮食知节度,思惟饮食所来处,需众缘和合来之不易,莫求鲜美丰足好食,饮食是为了保全躯命,气力充盈以修道,使梵行不绝,因此受诸饮食调身,使不患疾病,令身有力,得修梵行。因此,比丘们!饮食之时,要知量知节。

如何是系念道法,不失经行?比丘于前半夜、后半夜之时,恒常思惟佛法道理,不错失用功的时节因缘。在昼日与初夜的时候,或行走、或静坐,思惟微妙之佛法真理,以除去心中的无明烦恼。于中夜之际,右胁而卧,正念守意,使心清楚明白。到了后半夜,起身经行,思惟佛法甚深义理,去除心中烦恼缠盖。比丘们!应当如是修习,系念道法,是名比丘不失经行。

如果有比丘能善护诸根、调心寂静,饮食知节度又能不失经行,时常一心系念道品,这位比丘便能成就二果,继续精进不懈,于现世中即能证得三果阿那含。犹如善驾车乘之士,在平正的道路中,驾御着四匹马的车辆来往奔驰,没有阻滞,不论要到何处,必定能够抵达。比丘也是如此,若能善护诸根、调心寂静,饮食知节知量,不失经行,一心系念道品,如此便能成就二果,持续精勤用功,现世中便得以漏尽烦恼,证得阿那含果。

当时,比丘们听闻佛陀的开示,个个法喜充满,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二·三宝品第二十一(六)》

省思:

《华严经》云:“不起凡夫染污心,必成寂静菩提果。”修行就是在动静闲忙中收摄诸根,在生活中时时反观自照。不攀缘追逐外境,心自寂静。饮食知量有节度,不论白天或夜晚,心中始终系念道法,如理思惟。佛法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如是脚踏实地努力修行,日久功深,定能与道相应,成就道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要想往生须破三疑闯四关

破三疑 一、疑自己业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经云:念佛...

心里面的无常,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

珍惜暇满人身

一、暇满的体性 暇是闲暇。脱离了八种无暇,就是所谓的...

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

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

如何锻炼我们的心

今天讲的题目是「锻炼心」,也就是讨论怎么来锻炼我们...

修行者为什么必须节制淫欲

从此大文第二,便显余义。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诸天...

佛弟子平时自修的几种方法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

圣严法师《共修与独修》

为什么一定要共修呢?只要够虔诚,难道不能一人随时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学漫画】入门不是家

佛门中还有一个名词叫作标月指,也就是指向月亮的手指...

广化老和尚亲述杀生的现世报应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腿是怎么摔断的?就是我过...

挨打不如找打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如何进步,避免挨...

佛本生故事:尸毗王割肉救鸽

有一个大国都城叫提婆底,国王名叫尸毗。他的国家土地...

【佛教词典】对法藏

1、即论藏,为三藏之一。   2、世亲菩萨所造的俱舍论...

【佛教词典】障

【障】 又作碍,全称障碍,覆蔽之意,指障害涅槃、菩提...

两世为僧的南岳慧思大师

慧思大师(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

出离心要从哪里生起

菩提心先从出离心作基础,有三个:第一个,思惟生死过...

怎样拥有人生的光彩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

堕过4次胎,该如何忏悔

问: 曾经堕过4次胎,听说很损福报,现在身体特别不好...

圣严法师:向佛菩萨祈祷有用吗

是的,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

再悲惨的境况,佛力都能加被

要信心百倍地念佛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境界,内心感到沮丧...

出现重大恶报的初期征兆

人生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善恶因果,最可怕的因果报应是...

十奢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阎浮提有个国王,名叫十奢王。国王的大...

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

人世间最大的美德是宽容

朝阳升起的时候,山门外凝聚着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

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门,都以这个为第一

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时候修行是依着《占察忏法》...

印祖对青少年的教诲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