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2019/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姓萧名蔼堂。他为了生活所困,不能进京求取功名,只好在附近的城市里,设了一个小学堂,招集一些儿童教他们读书,所得来的一点学费,用来过日子。

许多和他同期的同学,大多已得到功名,做了官,有时在路上碰到了萧蔼堂,看见他这样的寒酸,竟然当作不认识,头也不回地离开。

萧蔼堂每次碰见这种情况,就叹息地说“读书就是为了明白做人的道理,而做人只须靠着本分多行善事,我教导儿童读书,让他们明白先圣先贤的训示,也尽了我做人的责任。如今同学们都当官发财了,瞧不起我,就随他们吧!”

萧蔼堂本来就精于医术的,有人来请求看病他也都为患者诊治,而且医药费是由病人随便给付的,就算是没钱付给他,他也不会索求。附近地方的人都夸他是一个慈祥又善心的人。

有一年,地方闹饥荒,学校也关闭了,萧蔼堂就带着仅有的几两银子回家乡去了。路上,忽然看见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小孩,哭哭啼啼地从他身边擦身而过,萧蔼堂看见了很疑惑,转身察看,只见妇人把年幼的小孩放在路边,哭着说“可怜的心肝宝贝,你在这里等待善心的人救你吧!妈可养不活你了!”

说完,就向水边走去,分明是要投河自尽的样子。萧蔼堂马上喊道“不可!不可!”立刻把她拦住了,而且将身上的几两银子掏出来,全部给了她,那妇人流着泪,跪下来一直道谢。

这位好心肠的萧蔼堂,用那仅有的几两银子,救了两条性命,心里感到很欣慰!一路回到家中来,他的妻子见了他,很是高兴,嘘寒问暖了一番,想着丈夫必定赚了一些钱回来,结果,萧蔼堂就把路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妻子。

妻子说“你怎么这样糊涂,救济别人是好事,但也不能把自己饿死了啊!幸亏家里还有些吃的暂时煮来吃,再做打算吧!”

蔼堂听太太说家里还有些吃的,心里才稍感安慰了;可是,当太太正要准备做晚餐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隔壁的李爷爷,蔼堂招待他进来坐后,李爷爷就摇头叹气地说:“这年头,生活实在不好过,我家里断炊了,痛苦极了!”

蔼堂不好意思地说:“哎!本来我应该帮忙您,可是现在也一贫如洗了。”李爷爷听到这句话,知道没有希望了,他颤声说:“本来我不敢来麻烦你,实在到了没有办法可想了,才厚着脸皮来向你求救;现在既然你也和我一样,那么我只有等死了!”李爷爷说完,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滚下来!

蔼堂看了这种情形,心里难过极了!他悄悄走进房里对太太说:“他太可怜了!把我们的吃的,分一半给他好吗?”太太说:“那么我们一两天后怎么办?”萧蔼堂就劝妻子,如果命不该绝,上天必然会帮助的!太太正在犹豫,蔼堂已经自己下手取出一半吃的,送给李爷爷,他流着泪道谢回去了。

果然第二天,远处有一个富翁患有打噎的病,派人来请蔼堂去医治,蔼堂替他开了一剂药,富翁吃了药后,病很快就好了,差人送了银两给蔼堂,蔼堂绝处逢生,欢喜极了,他对太太说:“存好心,做好事,一定是会有好的结果的。”

第二年,蔼堂的太太生了一个男孩子,到六岁时,蔼堂就教他读书,这孩子非常聪明,后来皇帝钦点殿试头名,消息传到家里,萧蔼堂夫妇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整个乡村人人都说:“萧蔼堂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所谓行善,通俗地讲,就是做好事,就是尽自己力量来帮助别人,而不求报答。

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群体当中的一员,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他人、集体、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诚然,我们帮助别人是不图任何回报的,但在行善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也获得了很多东西。我们会感动于别人的善心和善举,感受到社会的美好;我们会心灵得到净化,体验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存在价值;我们更从行善的过程中,增加了自信,感觉到自己是生活的强者,因为我们可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但不能把对行善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精神上的行善更是“善莫大焉”,从精神上解救一个人,也许会改变他的人生道路。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曾经写了一本书叫《活着》,在这本书中提到一个词,"善的力量"。善指谦卑,感恩,怀有敬畏之心,从良知的角度对待万物。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当你善待万物时,万物必将善待你,这叫善因缘。聚集这种"善因缘"必将成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善的力量。

《道德经》提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足以可以见善是能聚集力量的,而且这种力量非常强大。

所以,当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请马上伸出你温暖的双手。及时行善,让我们的生活更温暖,更美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因为付出永远比获得更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不能得不义之财

过去我小的时候,我奶奶给我讲一个故事。讲什么故事呢...

往生西方极乐与行德积善有关系吗

问: 尊敬的法师请问,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平时做...

人在福祸快要来时,观察他的举动,决定能事先知道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积阴德以转天心

原文: 人生世间,寿夭穷通,皆由宿因所致。而有大善大...

圣印法师:求福报

诚然,从表面上看,有的人有学问有气质,却没有人赏识...

邪淫乃以人身行畜生事

至于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生事...

身在公门好修行,走进宝山不空回

吴兴县(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抚),他的先父曾经当...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社...

智慧和勇气战胜污点

读初中时,美术老师请来市里的一位老画家,在课堂上为...

猴子在佛法中的故事

各位腾讯佛学的网友们,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借...

小鸟与阿育王

某个安适的午后,人们正在树下乘凉、聊天时,突然听到...

【佛教词典】普光明殿

(堂塔)在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侧,佛于此殿内说华严经...

【佛教词典】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

【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 p1306 瑜伽四十七卷十六...

万缘放下,深参念佛是谁

念佛是谁?高旻寺这个禅堂,作为禅宗道场,从上以来都...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大宝积经》说,时一比丘,闻佛赞扬不动如来佛刹...

以德报怨的国王

佛陀时代有一段故事――佛陀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摩...

【推荐】吃饭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

有一位日本禅师,日日修行,也没什么别的嗜好,唯独喜...

不犯威仪,小小戒都要护持

不犯威仪,这种持戒的意识,不仅对那些重戒要去受持,...

吵闹着炫耀一番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

打佛七时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弥陀佛快来接引吗

问: 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虚云老和尚《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

大迦叶尊者与妙贤女

佛经里的种种公案,一个是教化我们,一个是启发我们,...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