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2021/03/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杨杰,字次公,安徽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官职“太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最初时喜好禅宗,追随天衣义怀禅师学法,参究庞蕴居士的机锋话语。有一天奉命祭祀于泰山,看到日出如圆盘般涌出时,忽然大悟。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因为母丧而去职归乡,平日闲居的时候则阅读藏经,因此而归心净土。曾绘画丈六的阿弥陀佛像,随身携带以观想忆念。杨杰平生所著述的文章,多指引归向极乐净土。他在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的序文里面说: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是污秽的国土,极乐,是清净的世界。娑婆世界众生的寿命短促而有限量,而彼极乐净土的寿命则无量无边。娑婆世界具足了种种的痛苦,而彼西方世界则只有安乐无有众苦。在娑婆世界是随着业缘轮转生死,而如果一旦往生彼极乐国土,则永证无生法忍。若是愿意度化众生,则能够任意自在,不为种种的业缘所束缚。其清净污秽、寿命数量、苦乐生死,有如是的差别不同,而众生却愚昧不知,难道不令人感到悲哀吗?

阿弥陀佛,是在极乐净土摄受众生的教主。释迦如来,是在娑婆世界指引往生净土的导师。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则是帮助阿弥陀佛宣扬教化的圣人。是以释迦如来一代的教典,处处仔细地叮咛,苦劝众生往生西方净土。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乘着广度众生的大愿船,航行于生死轮回之海,不执着此岸,不滞留于彼岸,不停止于海的中央,只以济度众生为佛事。因此《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又《无量寿经》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忆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所以祇洹精舍的无常院,令生病的人面向西方,作往生净土的忆想。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于法界的念佛众生,慈悲摄受而不舍弃。圣人与凡夫是一体不二,因此众生的机缘与佛陀的慈悲能够相应。诸佛心内的众生,尘尘都是极乐;众生心中的净土,念念皆是弥陀。

我以这些种种的因缘来观察之:有智慧的人容易往生,因为能够断除疑惑的缘故。有禅定的人容易往生,因为不会颠倒散乱的缘故。持戒的人容易往生,因为远离种种染污的缘故。布施的人容易往生,因为不会执着我所有的缘故。忍辱的人容易往生,因为不会嗔恨愤怒的缘故。精进的人容易往生,因为不会退转的缘故。不执着造善也不造恶的人容易往生,因为心念纯一的缘故。诸恶已作而业报现前的人容易往生,因为心中实在是惭愧恐惧的缘故。而那些虽然有行众善的人,若是没有诚恳的信心,没有回向发愿心的人,则不能够往生净土!

唉!阿弥陀佛实在是很容易持念,极乐净土的确是很容易往生,而众生不能够持念,不能够往生,佛陀又能够奈众生何?造恶业就会入于痛苦的恶道,念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极乐的世界,这二者都是佛陀所说的,但是世间的人会担忧堕入地狱,而却怀疑自己能够往生净土,这不是很令人感到疑惑吗?”

有一位参军叫王仲回,与杨杰是同一故乡的人,曾经追随杨杰受持念佛法门。他问到:“念佛如何能够不间断?”杨杰回答说:“一信之后,更不再疑惑,即是心不间断。”王仲回听了之后踊跃欢喜。第二年,杨杰驻守在丹阳一带,有一天晚上,梦见王仲回跟他说:“过去承蒙您以净土法门来导引我,我今天已经往生了,特别前来致谢。”然后一再地礼拜而出。

杨杰后来收到王仲回儿子寄来的讣文,说王仲回事先预知往生的日期,到处去告别亲友,然后安然往生。

北宋哲宗元祐年间,杨杰往生。临终时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印光大师和莲池大师对杨杰居士都十分赞叹:

“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怀禅师大悟。后丁母忧,阅大藏,深知净土法门之殊胜,而自力行化他焉。临终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至其临终,谓生死于真性中,犹如空华,以未证真性,不得不以求生西方为事也。将错就错者,若彻证真性,则用不著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错。未证而必须要求生西方,故曰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莲池大师往生集,于杨公传后,赞曰,吾愿天下聪明才士,咸就此一错也。此可谓真大聪明,不被聪明所误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人助念,即是成就他人作佛,功德难思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

净业行人应阅读哪些书籍

问: 请为年轻净业行人推荐应该阅读的书目。其中哪些需...

念佛后不想看书、做事的心态对吗

问: 弟子越来越欢喜念佛,感觉念佛时心容易得定。但时...

世俗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

世俗所谓爱情爱自己吧?(虚情假意) 常常会看到很多年...

明心见性并不难,悟后起修才是个大问题

【得念总持,所闻不忘。】得念:得到正念,总持就是说...

闻信弥陀名号的人,当下就得十方诸佛护念

得到佛的护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途佛法得佛的护念的...

从医学角度谈临终三要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生死别离...

把厌离心彻底地提出来

原来我在佛学院讲净土课的时候,比较年轻的学生说,哎...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一个善念躲过了危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

元明高僧妙叶法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在佛教史上,我们总是听闻到...

心开路就开

有一位父亲,生了三个儿子,由于望子成龙,所以平日对...

发毒誓的果报

在佛教《贤愚经》第三卷中的《微妙比丘尼品》中记载了...

【佛教词典】决疑无所畏

(术语)菩萨四无所畏之一。菩萨说法,虽受听者之难问...

【佛教词典】同行

共同修行佛道的人,为三善知识之一。...

欲望就是束缚你的绳子

张三和李四是邻居,他们都养了几只猴子,以耍猴谋生。...

菩萨戒之说四众过戒

丙六、说四众过戒 这一条戒也是属于菩萨的重戒。也就是...

吃蛋的危害

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广州、广东乃至全国的妇女患乳腺...

念到一心不乱,还会遇到恶因缘现行吗

问: 法师曾提到说,我们今生可能是八识田中众多的种子...

禅--净土宗念佛法门的助行

既然是念佛,就以真正的深信切愿来执持佛的名号,这是...

佛弟子如何看待婚外情

问: 作为佛弟子,该如何看待婚外情? 大安法师答:...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

发愿会让你突破自我设限

古人说发菩提心我们设定目标有三个好处,第一个我们确...

以虚幻为实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男子因一时的气愤恼怒,厌恶世人...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利益

「功德宝山神咒」的解释,我们还是讲最主要的内容啊。...

降伏内心的悭贪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家中非常富裕,但是为...

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练,这种才是真功夫

过去有一个人他很会驶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