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苏州彭绍升:现居士身弘净土,预知时至西方去

2021/07/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苏州彭绍升:现居士身弘净土,预知时至西方去

庭前有遗粟,鸟雀共欣欣。

回首见人影,翻然入远云。

机心如得尽,万物可同群。

到处春风里,何人不共君。

——清·彭绍升

佛教史籍评述近代净宗弘传状况时,称述:“晚近莲宗昌盛,超迈诸家,绍升实有以启之也。”此讲的绍升即彭绍升。

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法号际清,江苏苏州人。其家世清贵,家族科甲冠于江浙,有清代“苏州第一望族”之称。曾祖名定求,字勤止,号南畇,康熙十五年状元,历官侍讲,因父丧乞假归,遂不复出。父名启丰,字翰文,号芝庭,又自号香山老人,雍正五年状元,官至兵部尚书。

明清两代,彭氏一族共出14名进士、22名举人。彭氏家族自江西迁至苏州已有十多代人,逐渐成为苏州著名的科宦世家,族中有为高官多清廉。绍升自幼聪颖,年十六为诸生,乾隆年间中进士,以进士之盛名终老于家中。

行善劝善是彭氏家族的传统。历代以来,遵行《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二书,其家状元甚多,然皆终身守此不替。自曾祖父彭定求起,“世代诵读及撰著善书,所编印的劝善文字内容是多方面的,举凡劝孝、敬字、劝止溺女、戒斗遏欲、戒杀、放生等都有涉及”。

彭氏八世祖彭德先在明朝天启年间“念农田苦旱,耕不得食”,遂“创为水利之法,倡行其事,万众赖之”,并捐赀雇人捡拾字纸;彭定求回乡后组织惜字会、放生会,积极参与地方慈善救济活动。因此,彭氏家族素有“科举世家”“积善世家”之美誉。

晚清著名慈善家余治在善书《得一录》记道:“苏郡世德首推彭氏,其家累代戒杀,故科第绵绵,至今犹盛。”

彭绍升最初不信奉佛法,喜好世间的典籍文章,心中有利人济世的思想。有一天忽然自己省悟说:“吾未明吾心,奈何?”有人告诉他道家的修炼方法。学习三年之后,没有效验。

后来读佛书,才快然感慨地说:“道之所归在是矣!”于是开始信奉归向佛法。由于欣慕梁溪的高忠宪以及庐山的刘遗民二位先贤的为人,于是自号为“二林”,因为此二位大德过去修学所在之地,都名为“东林”的缘故。

彭际清个性极为孝顺,母丧期间,住在坟墓旁边三年。父亲过世时,为他建立念佛道场,又愿以他平日所诵《华严经》十部、《阿弥陀经》一千部、《金刚经》一千部、佛号一千万声,代父亲回向往生西方净土。

后来全部放弃过去所习的学问,专心于佛教经典,喜欢李长者、永明大师的著作。尤其推崇莲池大师、憨山大师为净土的前导者。年二十九岁,断绝肉食。过了五年,追随闻学定公,受持菩萨戒,从此以后不再亲近妇人,并以“知归子”自称。曾经说他自己“志在西方,行在梵网。”

他自作的发愿文说:

“若我际清,既受戒已,还复破戒,增长恶法,毁坏善根。唯愿护法诸天,速行诛殛,为世鉴戒。若我际清,克厉身心,护持戒品。尽此形寿,必生安养。十方三宝,为我证明,俾我速得念佛三昧。临命终时,远离尘垢,亲见弥陀。脱然西迈,更无遮障。见者闻者,如我发心。生极乐国,获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有情,俱成正觉。”

后来闭关于文星阁,修一行三昧,将他所居住的地方命名为“一行居”。并作闭关诗十首。又令画工绘画极乐世界图,皆是依据净土三经所描述的依正庄严而画,总共经过四次的更改,历经半年才完成。并自己题偈颂曰: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我读华严偈,信入净土门。

由诸佛净愿,成就妙庄严。

净愿如虚空,不拒种种相。

无边功德水,涌现宝莲华。

一华一众生,具有如来藏。

宝池及宝树,围绕宝栏楯。

重重妙楼台,充满虚空界。

或浴香水流,或享上妙味。

或趺坐经行,或诵经听法,

或衣裓盛华,供养十方佛。

或上善同会,毕入菩提场。

众鸟共天乐,畅发和雅音。

从闻入思修,一念总超越。

况乃无量寿,安坐宝华台。

慈云覆人天,诸根普一雨。

闻法得解脱,直至次补处。

如斯利益事,思议何可穷。

亦如彼画师,一心所转变。

不离毫端量,现此宝王居。

非我复非渠,一即遍一切。

画与能画人,毕竟了无有。

愿见者闻者,如我所发心。

凭兹一念功,自致不退转。

何论万亿程,当处悉具足。

又怜悯末法的众生,不具学法的正眼,而互相冲突抵触,因此著作《一乘决疑论》,以贯通儒家和佛教的隔碍。又著作《华严念佛三昧论》,以解除禅宗和净土的争论。并著作《净土三经新论》,以畅演以前净土宗没有全部明示的意旨。其编辑的《居士传》《善女人传》《净土圣贤录》,随机接引众生,世间多流传而读诵之。

曾以自己所作诸书,呈请彻悟大师论定,大师回复说:

“仰惟居士,深入净宗,广陈法施,自他并利,解行俱圆。可谓现居士身,修菩萨行,不违本愿,不忘佛嘱者矣。向得三经新论,妄为评题,不见罪责,已出分外。兹复寄示种种新刻,嘱令论定,益觉赧颜。山野唯教乘大旨,粗知向方,而幼失问学,语不成文,故两处住持二十余年,檀护之门,未投只字。今感居士,虚怀远问,为法之诚,遂顿忘固陋,罄己所知,直词以告。其当否去取,唯高明以自裁焉。念佛、决疑两论,皆发前人所未发。一以见慧解之超卓,一以彰卫道之真切。并没量大人,出格作用,可续入藏,永永流通。序跋皆精当。间有可商之处,签辩于后。”(《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语录·答江南彭二林居士书》)

又曾经募集黄金万两,以所得的利息,创建佛寺、刊行教典、斋请僧众,并开设“近取堂”以周济贫穷困乏的人。又设置“润族田”以赡养贫苦的族群。创建“恤厘会”以救济寡居的妇人。立“放生会”以保全众生的性命,如是种种善行事业都各有发愿文,尽皆回向同生西方净土。

在苏州、杭州一带的僧坊,隐居修行有十多年,每日皆有一定的课程。自己事先制定临终丧葬的事宜,使人不必为他立后代子嗣(因其只有女儿)。清乾隆六十年秋天,患下痢,仍然居住在文星阁。

入冬之后,精神渐渐衰退,将种种善会的资财,一一交代嘱咐其侄子彭祝华,命令他承继下来勿使这些善业中断。

当时有僧人真清,问他曾经见过瑞相感应吗?彭际清说:“有什么瑞相感应!我的大事在明年正月官府开始办公的那一天啊!”

到了嘉庆元年正月二十日清晨,作辞世的诗偈曰:

出没阎浮尘点身,流离琐尾竟何因。

而今蓦直西方去,瞥眼收回万劫春。

然后面向西方正身端坐,持念佛名而安详解脱,正是官府开始办公的那一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在信心上要怎么下功夫

净土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不仅一般的凡夫难信,就是二...

得悟人正宜往生净土

【原文】 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问: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慧律法师答: 不见性...

净土行人早课功课之法

修行之方,亦有节次(程序、次序),如僧家功课之法,...

「十念记数法」与「都摄六根」

问: 印光大师的十念法即是从一念到十、再从一念到十,...

绝食求往生这样可以吗

问: 有一位女居士,因为婚姻失败,十分痛苦,不想活...

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

极乐世界八功德水的特点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五祖投胎拜师

五祖大师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非常仰慕四...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

还是在于你的心

从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修行人在那里过...

他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一生三次见佛

刘遗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徐州...

【佛教词典】不等受食戒开缘

亦名:羹饭等食戒开缘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不犯者,...

【佛教词典】自性清净心

谓吾人的心本来清净,也就是心性本净之意。此心又称为...

极乐世界的这个特色,是诸天做不到的

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

玄奘大师最后魂归何处?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

星云大师《谈你说我》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谈...

中国禅宗四大丛林

金山的腿子,高旻的香,天宁的唱念盖三江!这首响亮的...

螃蟹的遭遇和被绑票一样

关怀绑票案 我有一位朋友,她原来是基督徒,她是在海边...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尔...

尽责、知足、感恩、惜福

生存在这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你是什么宗教信仰,...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两个指标

《阿含经》讲三个法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大乘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

有欲便有苦,无欲则无苦

当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净净、光光明明,如...

【佛学漫画】根器

根器也可以称为修行佛法的禀赋。一个高智商的行业佼佼...

如何判断自己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怎么知道你的内心的世界善业比较强,还是罪业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