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念应供

2011/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过去佛陀在婆罗园弘法时,一天,着衣持钵入婆罗村乞食。魔王波旬心想:‘现在佛陀欲入村乞食,我要想办法使人们不要供养他食物。’于是便奔走各地,告诉人们不要布施食物给佛陀。结果,佛陀到婆罗村后,村民们都不跟他说话,也没有人供养他,佛陀只好离开村子。

这时,魔王波旬故意来到婆罗园,问佛陀说:‘沙门,你竟然没有化缘到食物?’佛陀回答:‘这是魔王你的恶行,使我化缘不到食物,但不久之后你就会受其果报。在贤劫时,有位拘楼孙如来出现于世,那时他也依此村落居住,化导四十万大众。那时,也有魔王曾这样想:“我要命令婆罗村的人民,不可以供养那位沙门食物。”所以比丘们到村里托钵,都没有化缘到食物,只好离开婆罗村。’

‘后来,拘楼孙如来为诸比丘开示微妙之法:“你们仔细观察,其实饮食可分为九种,其中四种为世间食,五种为出世间食。世间食是哪四种呢?一者段食,即普通物质的食粮;二者触食,即感官与外境的接触;三者思食,即知觉;四者识食,即思想或意志,这就是世间四食。出世间食是哪五种呢?一者禅悦食,修圣道之人因得禅定而生心身喜悦,以长养慧命者。二者愿食,即修圣道之人以誓愿持身,以长养一切之善根者。三者念食,即修圣道之人常持正念,长养一切之善根者。四者八解脱食,即修圣道之人解脱惑业之系缚,于法得自在,以长养一切菩萨善根者。五者法喜食,即修圣道之人爱乐妙法,必生喜悦,以长养慧命者。这就是五种出世间食。所以比丘们,你们应以出世间食为主,专心舍去四种世间食,才能成办五种出世间食,你们应当如此学习。”比丘们受到佛陀的教导,皆节身自制,成办五种出世间食,因此魔王波旬的计划就失败了。’‘魔王波旬心想:既然这个计画失败,我要改在眼、耳、鼻、口、身、意上去诱惑他们,要叫村里的百姓供养这群比丘,并且过其所需,使他们贪着利养不愿舍离,从眼、耳、鼻、舌、身、意之供养中堕落。隔天一早,佛陀又带领比丘们入村托钵,结果村民们皆争相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物,使其不虞匮乏。此时,佛陀教诫比丘们说:“贪着利养者,必堕恶道,无法与无为法相应,你们当舍此贪着利养之念。若有比丘贪着利养,则无法成就五分法身且不具足戒德。”’最后,佛陀教诫比丘们,未有利养之恶念者,当令不生;已生利养之恶念者,当疾灭除,你们应当如此学习、警惕。此时,魔王波旬即消失匿迹,诸大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一》

省思

贪心能坏种种善法。世间人为贪求想得到的东西,不择手段,乃至最后身败名裂。故佛法中教人以布施为乐,身心清净无碍方能得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生命中的贪欲苦

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在劫初时期,世界将要形成之时,福报将尽的光音天天人...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都应恭敬出家人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见到出家人,都...

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

不贪的人才是宝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做官的子罕,...

修七支供迅速积累福德和智慧

修七支供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过得更好,最主...

多欲的过失

《大智度论》当中,有一个小故事,说明多欲的过失。 这...

供养三宝的钱,最好别指定用途

供养三宝,供养时指定这些钱要做什么,一指定了它只能...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运用佛法的慈悲智慧来处理婆媳关系

2017年,是我先生家族最不幸的一年。特别是他弟弟的突...

真正的爱,在自己心间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八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

【推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佛说鹿母经

佛说:过去,有一个鹿群,有数百只鹿,因寻逐水草而接...

【佛教词典】五大部

(名数)南山律依凭之注疏,有五种之大部也。俱系道宣...

【佛教词典】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不定

因明用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因六不定过之一。略称异分...

为何现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常说雪峰的饭头,沩山的典座,堂里参禅堂外参禅,总是...

人是不死的,死只是生命轮转的一种状态

敬爱的亲人们!人生在世,相聚总是匆匆,繁忙之中偶尔...

病痛是否都是冤家债主所致

问: 是否身体上任何不适宜、病痛,如感冒、着凉等一...

到处是路,何必忧虑

洞山禅师有一天去探望一位生了重病的学僧德照,德照就...

处理问题的八个方法

有能力的人善于处理问题,没有能力的人面临问题就手足...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

圣严法师《以四种环保提升人的质量》

要提升人的质量,首先要从心理的环保、心理的建设,以...

钱伊庵居士的深憾事与护法心

印祖曾经高度赞叹彻悟大师法语: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

如果我不种菜,就写不出那样的诗了

大约十五年前,当我在美国时,有位美国佛教学者来访。...

顺境时用精进法,逆境时用忍辱法

我们看下面的九跟十,讲到果地的功德。 九、安忍内外诸...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度

佛教有「日中一食」,伊斯兰教也有「斋戒月」;两者都...

智慧勇猛的菩萨王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修菩萨行时,有一世曾为大国王,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