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国王的白发

证严法师  2012/06/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群比丘在孤独园围坐着,讨论佛陀为何能舍弃世间人人所追求的富裕环境。一位弟子问佛陀:「您在未出家以前,享受人间第一的富贵,这是一般人想追求的,为什么您能够放弃呢?再者,您出家时正值壮年,这种年龄是追求成就欲望之际,您是如何产生舍弃的毅力?更难得的是,人人追求娇妻美妾,您的王妃是天下第一美女,又有一位可爱的儿子罗侯罗,您怎么舍得下这么美满的家庭呢?究竟是用什么样的智慧来看待人生?」

佛陀慈祥且微笑地对弟子们说:「这种下决心的大出家,不只是在今生此世。我说一段故事给你们听。」

超脱凡夫迷惘

在远古无量劫以前,贤能的摩迦国王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物资丰富、人民安乐。有一天,国王对专为他梳洗头发的侍者说:「当你发现我有一根白发时,要赶快告诉我。」从此,这位侍者就很注意国王的头发。

多年之后,侍者为国王梳发时发现了白发,恭敬地拔起交给国王。国王心想:我已经老了,还能有多少日子呢?我已将我的前半生付出给国家,现在应该为自己找寻一条人生的道路,是可以出家的时候了!

国王对太子说:「你看!我已经有白头发、老了,我要将国政交给你,你要照我以前的领导方式一样,以人民的福祉为优先,保持国富民安与社会和乐。」

国王将政事交代好以后,在摩迦罗果园的精舍潜心修行;由于他非常的用功、精进,很快地就把一切烦恼完全断除,他觉得这种清净无欲、心无烦恼的出家生活,让人轻安自在,因此发愿生生世世都要出家。

故事说到此,佛陀对弟子们说:「当时的摩迦王就是现在的我。人生因为不断地追求荣华富贵、追求欲念,才会有争斗;有了争斗,就会为人间带来苦患,这是凡夫的迷惘。」

※ ※ ※

生从何来?死往何方?为什么要来人间?人生的终点是什么?终点之后又是什么?贪生惧死、庸碌烦恼、虚度时光,这些都是凡夫的迷;忧烦、恐惧无常,也都是凡夫的得失心。

我们应时时关照本心,由迷转悟;反省自己有无贪名、贪利、贪图享受?有没有因人我是非而烦恼?是否能为别人的成就衷心欢喜?

如果我们能随遇而安,与人相处无是非,欢喜见人成就,尽心尽力完成任务,充分使用人身的生命价值,这样就是尽了佛陀教导我们为众生付出的责任,就不必担心人生的终点为何。

佛陀放弃江山、家庭,一切都放弃了!他的任务是关怀普天下众生,以普天下为家;所以,《赞佛偈》里称颂佛陀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的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的差别,但同属迷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去处;所以,佛教修行者以跳出三界为目的。「四生」是胎生,如人;卵生,如鸟;湿生,如虫;化生,如诸天、地狱的众生。

出家是荷担如来家业,是放掉私我、扩展大我,所以佛弟子要负起责任,不只是任劳任怨,还要能轻安自在。请大家多用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居安思危,临危不乱

一般人之所以会恐惧,多半是觉得所处的环境中有种种的...

在家如大梦,出家犹如遇险得脱

一 在家犹如大梦 在这茫茫生死苦海中的人生,本是同做...

要做老实人,勿学口头三昧

东林寺每逢法会繁忙时,会有许多开车的师傅在寺门外候...

苦的根源来自于各种欲望

有一群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而它们又是一种很难捕...

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种常态

父亲端详着儿子手里拿着的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若...

最根本的世间善法

太虚法师讲过一句话:人成即佛成。说的是:我们在人世...

都是过眼云烟

有一个小沙弥名叫心通,他忽然厌倦起暮鼓晨钟的禅修来...

四种马喻不同根器

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重修你的命运

过去,有一个年轻人跟几个亲戚合伙做棉花生意。结果,...

在家学佛男众女众的模范人物

在家学佛男众的模范人物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众的主持...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

人命在呼吸间

佛在世时,有一位频沙王,是佛陀的大护法,他有位很好...

【佛教词典】一切如来必定印

(术语)菩提心之德名也。以发一切如来菩提心,而为必...

【佛教词典】业相

(术语)起信论所说三细相之一。依根本无明而真心始动...

我们都在写历史

佛光山开山以来,许多年轻人跟随我奉献青春岁月,日夜...

六根之相是生灭的影像,没有真实的体性

我们再看第二段,破异。异就是彼此不同体。 若此见精,...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该如何理解

问: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

要想达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视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学过《菩提道次第》,知道从修行上,根据各人发心...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

圣严法师:业力与潜意识

面对人类行为与情绪的失控,根据佛教的说法,这和个人...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

【推荐】十劫的善根才换来今生往生的资粮

唐代有一位怀玉禅师,他就是念《阿弥陀经》念了30万遍...

大安法师:助念与往生的关系

问: 有的助念团说助念也有师承的,通过一些其他一些...

奶奶走了,家人念佛助她往生

奶奶走了,在这世间走完了她八十六年的人生旅程。 四月...

送水喻

从前有一个村落,距离国王居住的城里有五由旬远(一由...

若现生竭诚尽敬,则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