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弃小利来成就大事

见风法师  2012/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意不并锐,事不两隆”,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事情要自己决定;一旦下了决定,无论后果好、坏,都要自己承担。每件事情都是有得有失,有其利必有其弊,所以,如何在得失中,选择一个利益最大、害处最小的决定,就是一门重要的课题。

翻开经典,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诸佛菩萨或祖师大德们,因为体悟世事无常、生灭之理,所以愿意放弃安稳、快乐的生活,选择一条寂寥、艰辛的修行之路。同样在世间,为什么诸佛菩萨及祖师大德们能够早先觉醒,到达涅槃的彼岸呢?

春秋时代,当上莒父县县长的子夏问孔子应如何施政?孔子告诉他:“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细细咀嚼这句话,就会发现里面蕴含着很深的智慧。

记得有一则故事:在一堂时间管理的课堂上,教授在桌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又将一块大小刚好可以放进瓶口的鹅卵石放入罐中。完成动作后,教授抬起头,望着台下的学生问道:“你们说这个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真的吗?”教授笑着问。接着他从桌下拿出了一袋小碎石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又问学生:“你们说这个罐子满了吗?”学生们不知道教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敢太快回答。

过了半晌,只有一位学生怯生生地回答:“也许这个罐子还没有满。”“很好!”教授愉快地说道。语毕,教授从桌下拿了一袋沙子,将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中,摇一摇,再问台下的学生:“现在你们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有满?”“没—有—满—。”学生们这次学乖了,每个人都很有信心地大声回答。“好极了!”教授开心地称赞这群聪明的学生。

之后,教授又从桌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的罐子里。接着,教授正色地问学生:“你们从刚刚这些事情中学到什么重要的功课?”班上一阵沉默,最后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无论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再调整一下,还是可以多做些事情。”教授听完学生的回答,只是点点头,微笑道:“这是一个不错的答案,但这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讯息。”

说到这里,教授故意停顿,用眼睛向台下的学生扫一遍后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讯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再把它们放进去了!”

从小到大,我们都忙着做许多事,来填满我们的生命,就像故事中,教授不断在为罐子加些东西一样,但是我们可曾想过:“什么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呢?”如果小碎石、沙子和水,代表着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而鹅卵石象征着重要的大事,我们每天在生命这口罐子里加入的,究竟值不值得?

我们总是害怕失去一切,什么都不愿意放下的结果,就是容易执着于周遭的小事,而看不见真正重要的大事。就像我们总是忙着为生命的罐子加进水、沙子和小碎石,却忘了停下来思考,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卵鹅石?为生命的罐子加进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得?又或许我们虽然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但对于周遭的一切还是放不下,不愿意割舍,以致于不敢提起勇气去追求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如果我们能够看清真正要追求的东西,愿意放下眼前所留恋的小事、小利,过程虽然百般不舍、痛苦与矛盾,但只要眼界一开、气度一广,心不再被束缚,所见的格局自然就会有所不同!或许我们所钦佩的祖师大德们,就是能在紧要关头鼓起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因为他们明白“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他们所见到的,不再只是眼前的得失,而是日后最大的胜利,所以他们选择了一条艰辛却有保障的大道前进。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生命的广度却因每个人的选择而有不同的呈现。

三千年前,悉达多太子放弃了人人称羡的富裕生活、美满家庭,在半夜逾城出家,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在他心目中,眼前的名利权贵,不过是过眼云烟的暂时利益,追求人生的真理、解除众人的苦痛,才是最终极目标。所以他经历了六年的苦行,菩提树下四十九日的精进用功,最后终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利益无数的众生,让三千年后的我们,听闻佛法依然感到无比地法喜清凉,这一切,不都是因放弃小利、成就大事的最佳例证吗?

让自己静下来,认真地思考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再将自己最重要的目标先放进生命的罐子里,不要让太多琐碎的杂事、小事淹没了我们远大的理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

贪心失金鹅

一位妇人在先生往生后,带着三个女儿到富有人家里当奴...

处处不想吃亏的自己

李嘉诚说:有时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

为富不仁待人刻薄者的悲惨果报

笔者有一位家住南部的教授朋友(姑隐其名)有一次告诉...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

问: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请法师慈悲开示。 ...

引发人性中的贪婪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当时只是抱着姑且看看的心态,但...

守财奴的感悟

有一个守财奴,非常吝啬,从不曾布施过一毛钱。他对自...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在凡圣同居的世间,还有这么一种感应

我们这个世间也是凡圣同居,这世间有圣人,但我们是凡...

把烦恼送给他

有一对年轻夫妇同在一所小学里教书,虽然待遇不高,但...

读花识人生

1.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

龙裤国师的故事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

【佛教词典】三时系念

为净土宗念佛法门之一。乃元朝中峰国师所提倡,主要目...

【佛教词典】四烦恼

(名数)又云四惑。于第七末那识常恒相应之四种根本烦...

佛陀是如何来统理大众的

处众能伏说,远离二杂染,无护无忘失,摄御众归礼。 这...

文珠法师《心灵的世界》

今天有机会与各位共聚一堂,讨论佛法,首先要多谢志莲...

亲见虚老真功夫,方知机辩不是禅

光绪二十七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终南之举。先命月霞法师...

学习也得有个方法

现在和大家讲讲学习的方法,不然以后的经文,特别是《...

紫金钵

从前有一位高僧,名叫金碧峰,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

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上下兼收最好的法门

那么我们下面呢,还要回向,为啥呢?现在我将这个祖师...

法师,请问我能出家吗

时常有人问我:法师,请问我能出家吗? 虽然每次我的...

千万不要犯下诽谤净土的罪业

莲池大师曾经有个比喻。如果有一个人,一天讲一万声语...

【推荐】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必有容,德乃大, 做人一定要心胸开阔,涵容一切,才能...

太虚大师:八识规矩颂讲录

【开 题】 八识规矩颂,将八识分成四类说明:第一类是...

他「死于」53岁,但一直活到98岁

约翰D洛克菲勒在33岁时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43岁时...

请不要预支烦恼

飞机正在白云之上翱翔。机舱内,空姐微笑着给乘客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