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剃发出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2012/08/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剃发出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佛法大海,渐次而入。从皈依三宝,到发心出家,经过剃发,受十戒,乃至圆满具足戒,这是一个渐次的过程。正如《多论》所说:“染习佛法,必须次第。先受五戒,以自调伏;信乐渐增,次受十戒;善心渐增,然后受具。得法味故,好乐坚固,难可退败,不破威仪。一时受者,反上失次,又破威仪。如游大海,渐渐深也。”

按照律典的规定,度人出家的师父及欲剃发出家的弟子,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现在,仅就求度者,简单谈谈应具备的条件。在此之前,先简单分析一下剃发与出家的关系,以明确这两者的差别。

一、剃发与出家

依律制,剃发是出家必备的条件之一。故《四分律藏》云:“应剃发,着袈裟。”即现出家相,与公认的沙门释子形象相同,以区别于俗人、外道。但是,如果只是剃发,受五戒,而没受十戒,仍然还是一个光头俗汉,律中称为“形同沙弥、形同沙弥尼”。因为最初在寺庙内度人出家,同寺内的其它僧人都不知道,其家人来问,回答有差,而招致讥嫌。所以,佛制:若度出家者,应和僧作法,告知大众。也就是必须寺庙内全体僧众集中在一起作法,允许为此人剃发。依南山律祖道宣律师所说,此时大众僧作的法,就叫做“形同单白羯磨”(单白羯磨,这是僧中决议事情的方法之一)。

因此,出家,除了剃除须发,着袈裟,在外相上现出家相外,最重要的还是受十戒。因为只有受了十戒,才算真正出家,称为“法同沙弥、法同沙弥尼。”依南山律典,受十戒时所作的法,叫做“法同单白羯磨。”

可见,剃发不等于出家,但出家必须剃发。

二、求度者的条件

作为度人之师,一定要依律,如法谨慎地考察求度者,不可盲目度人。

依南山律《行事钞》,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检查请求剃度出家的人。只有符合出家条件的人,才能被接纳。

1、简老少。首先,要求年纪符合条件,不能太老、太小。依《僧祇律》,7岁以上,70岁以下,有智慧,堪能忍苦,才符合教限。彼律中说:“7岁解知好恶者,应与出家。80、90太老,过70,卧起须人,不听度。”当然,如果过70岁,仍然能修习道业,最多是允许此人出家作沙弥(尼)。

经中,央掘摩罗的老母求佛出家。佛说偈制止:“汝今年衰老,出家时已过。但当深信心,以法自苏息。”律中,净饭王,即佛的父亲也求佛出家,佛说:但观无常诸行,足以得道,不须出家。由此说明,年纪太大的人,是不适合出家的。

2、简根具。其次,要求此人六根具足无缺,身心健康。如果是一身具男女二根的二形人,或者根本不具备男女根的黄门,虽然依大乘佛法可以受戒,但是,依小乘律制,是绝对不允许出家的。推其原因,正如南山律祖所说:“失男女相,其心不定,结使多,智慧浅薄故。”又说:“但以其心邪曲,难可拔济。如稠林曳曲木故,不得入佛法中。”另外,诸部律中,列了很多六根缺限的情况,仅《四分律》中,就列有140多种。最后总结说:“一切污辱众僧的人,都不得受戒。”

3、简听否。第三,要征求其父母的同意,不违国法,方可出家。就父母许可,方听出家这一点,诸部律中,都有缘起。如《四分律》中,因为佛的儿子罗睺罗出家,令佛陀父亲净饭王极度忧伤。于是,他悲泣来到僧伽蓝中,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对佛说:“世尊出家,我有少望心,难陀童子当为家业;而世尊复度令出家。难陀既出家已,我复有少望心,罗睺罗当为家业,绍嗣不绝;而今世尊复度出家。父母于子多所饶益,乳养瞻视。逮其成长,世人所观。而诸比丘,父母不听,辄便度之。唯愿世尊,自今已去,勅诸比丘,父母不听,不得度令出家。”世尊默然受王语。之后,就以此因缘集比丘僧,说:“父母于子多所饶益,养育乳哺,冀其长大,世人所观。自今已去,父母不听,不得度令出家。若度,当如法治。”

另外,如果是在职的官员,或者是违法犯罪的人,或者是为了躲避债务而来求出家的,律中,都不允许度其出家。

最后,再补充一点:就是必须信仰三宝,动机正确,因为“道由信立,德自信生”。这是求出家的根本要素。所以,只有确实信仰佛法僧三宝,为了解脱生死,成就佛道而求出家的人,才适合出家修道。故南山律祖在《行事钞》中说:“信为道原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脱之因。夫出家者,必先此二。如未晓此,徒自剃着。内心无道,外仪无法;纵放愚情,还同秽俗。所以入法,至于皓首,触事面墙者,良由自无奉信,圣智无因而生;但务养身,宁知出要胜业?”

以上,只是略为解释剃发出家应该具备的条件,这不过是概括地列示而已。其实,还有很多,如:对男女众出家的条件,随性别的差异,律教也略有差别等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赖咤和罗圣者的故事

有一次,释迦世尊带着五百个比丘弟子,从拘留国游化到...

教你如何甄别真假出家人

导读: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应持...

结夏安居——佛陀给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

农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悬挂了结夏牌,为期三个月的结...

三衣一钵不离身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

【推荐】倓虚老和尚出家前感言

现在我下面已有一个姑娘已出门了,五个男孩,大的才十...

投生到施主家

宗门下常常有些公案。比如宋代的草堂青禅师。草堂青禅...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十法界

一、前言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敲木鱼的由来

僧人诵经时用木锤敲击木鱼,便发出清脆的声音,用于掌...

【佛教词典】五净居天

【五净居天】 p0266 集异门论十四卷九页云:五净居天者...

【佛教词典】定额寺

日本佛教用语。日本朝廷为防止滥设私寺,乃限制一定数...

想当官还是要靠积德

在世间法当中,如果有人说谁将会成为考试官,那很多想...

学《法华经》继承了什么家业

诸位,你说我学《法华经》,我继承什么家业? 你继承两...

佛教如何解释各种梦境

我们做了各种梦以后,心里就会牵肠挂肚,想要找人来解...

善业一停止,恶业就要当头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那里有个木匠,他讲你们这站的笔直...

佛教的两种忏悔方法

当我们在修习忏悔的时候,有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注意,在...

独修需要具备哪些因缘条件呢

世尊成道后未久,弥醯尊者作为侍者,悉心照料着佛陀的...

远离闻法的三过与六诟

我们讲一下,闻法的正确心态,我们侧重地讲一下闻法功...

寺院敲幽冥钟的由来

辛弃疾曾经在他的《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中写道:身世...

【推荐】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

【佛学漫画】娑婆世界最受欢迎的菩萨--观世音菩萨

娑婆世界最受欢迎的菩萨--观世音菩萨...

【推荐】你在苦中作乐吗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能够体会「色即是空」、「缘起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