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含义

2011/11/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含义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

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间,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

我们既是一个佛教信徒,首先对于释迦牟尼佛一生的简要历史和他所说的教法,就应该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从信仰佛教,进而理解佛教的道理,然后依教奉行。由修得证,最后达到了生脱死得道成佛的目的。这就是以发菩提心为因,成菩提道为果的一件大事因缘。现将释迦牟尼佛的历史介绍如下:

我们首先要知道,释迦牟尼是一位怎样的人和如何成佛的。因为十方世界有很多很多的佛,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就叫做释迦牟尼佛。但是有了这个名字,那一定就有他的道理。为什么这尊佛叫做释迦牟尼呢?

“释迦”汉译能仁,能以仁爱的心来悯念众生,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大慈大悲心。因为佛能够给众生以安乐,能够拔众生的痛苦,以大慈大悲心去救度众生,这就是佛所具足的悲德。“牟尼”汉译为寂默,是指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断除烦恼,智慧圆满,这就是佛所具足的智德。佛具足能仁寂默,自利利他的智德与悲德,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释迦牟尼佛。

可是释迦牟尼佛,他智悲二德,福慧庄严的名字,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据说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一位古佛,名叫释迦牟尼佛。他有大神通妙力,能够观机施教,化度众生。有一天这位古释迦牟尼佛,观察到有一位大光明陶师,名叫广炽。他的善根已经成熟了,应该得度。于是佛就带了阿难、迦叶二个弟子,到大光明陶窑里去教化他。这位陶师一见到佛和二位弟子来到他的瓦窑,万分激动。心想,窑里到处都是烂泥和灰尘,非常脏,这样伟大庄严的释迦牟尼佛的到来,怎么办呢?当下急中生智,赶快拿了许多稻草,把烂泥盖了起来,铺了三个座位。佛在中间,二个弟子在两边坐了下来。大光明陶师就恭恭敬敬地对佛顶礼。在礼拜的时候,他心里想,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具足悲智二种功德、福慧庄严,实在太好了。就发愿说:愿我将来成佛时候,我的名号,也叫做释迦牟尼佛,同样也有阿难与迦叶二位弟子。后来经过多生多世,勤修苦练,依愿行持。到了这一生,坐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就叫释迦牟尼佛。

另一说法,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字,是过去燃灯古佛与他授记的。据《金刚经》说:“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传说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天,善慧童子在路上走,正巧遇到燃灯古佛也在路上走著。善慧童子发现地面有一滩污水,心想佛是赤足行走,这污水一定会弄脏了佛的双脚。就顿发大心,亲身扑在地上,把自己的宝贵头发,铺在污水上面,等著燃灯佛从他头发上走过去。当时燃灯佛,看到善慧童子这种布发掩泥的情景,就授记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上面所讲二个故事,深刻说明了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随心所感,随愿所成,有感必应。所以《法华经》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只要我们能够真心实意、恳切志诚。发菩提心,精进修行,没有不成功的。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首先就讲到“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无益”。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得名因缘和得道成佛,都是从因地之中发广大心,立坚固愿而精进修行成功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上无论何人,对于万事万物,各行各业,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立名、立德、立功,立业没有不由最初一念发广大心,立坚固愿而努力争取,达到圆满的目的。佛法世法,在这个问题上,事虽不同,理无二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具足功德,...

袈裟的含义与功德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

灌浴如来净自心

为了纪念本师的诞生,在四月初八这一天,佛教寺院会举...

佛陀菩提树下成道

菩萨坐菩提树下,以慈忍力降伏众魔。时值二月七日入夜...

佛为生父宣说佛法

有一日,世尊开示说:如来在世间度化众生,有五件事必...

十大菩萨名号隐含的义理

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

认识释迦牟尼佛(图)

兜率说法 观缘下生 圣善慧菩萨功行圆满,住兜率天内...

佛的不思议德相

【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依三界施设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

【图】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势

在早晚功课和日常佛事当中,有几样法器比较常用,其持...

【佛教词典】十二种教

【十二种教】 p0114 显扬六卷十一页云:复有十二种教。...

【佛教词典】智周

(人名)唐泗州智周,号朴杨。为溜州慧沼之弟子,作唯...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活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各位法师,大家好!大...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阐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业洪深。因此于禅...

四十八大愿——(第6愿)皆得天眼彻视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

造了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还能往生吗

问曰,无量寿经言,愿往生者,皆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

星云大师《怎样做一个佛教徒》

第一篇 皈依三宝 壹前言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

要想达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视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学过《菩提道次第》,知道从修行上,根据各人发心...

须知真妄原同体,迷悟由来总在人

须知真妄原同体。 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真和妄是同体的...

欲望永远都不能满足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

业是怎么来的

问: 请问业是因缘生吗?本性是空吗? 大安法师答:...

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

《持世经》云:菩萨观心,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