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2012/07/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剃发:又作祝发、薙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载,悉达多太子发心,以利剑自剃须发,云:“过去诸佛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舍于饰好,剃除须发,我今亦当依诸佛法。”

佛教徒出家是根据佛制来剃发。剃发、染衣、受戒则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剃发染衣的用意是为了舍弃美好装饰,实行朴素无华的生活。一般出家人也不留胡须,但我国有一部分僧人留须,他们认为出家时应剃须,此后可以留。南方国家的僧人则一律不留须。至于受戒并不需要在头顶上烧戒疤。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矩。这可能与《梵网经菩萨戒本》燃身供养之说有关。唐朝已有炼顶(以艾燃顶)的习俗,这个习俗形成普遍的制度,据说是在元代。当时统治者想藉以识别真假,防止抗拒法令的人民逃到僧众里面去。这话尚待查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物品是否会犯戒

问: 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

中国僧服知多少

剃除须发,身著染衣是佛教僧侣最显著的标志 剃除须发...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

「施主」有何含义

施主,即檀越。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指施舍财物给佛寺...

佛法不在远处

从前有个少年由于贫困,苦恼,迷上了求仙拜佛,可以解...

何谓「无为法」

无为法,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灭的法,均由众缘造...

出家比丘有五种邪命不应该做

在佛陀的戒律当中,讲到出家比丘,有五种邪命是不应该...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罗汉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

佛陀十号的详解

佛陀最通用的尊号有十一种,那就是:如来、应供、正遍...

菩提心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

何谓「无为法」

无为法,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灭的法,均由众缘造...

【佛教词典】不思议界

(术语)真如之异名也。以真如为绝思虑言议之法界故也...

【佛教词典】拨非

(杂语)禅家谓俗气为拨非。...

「大乘善根界」与「二乘种不生」

这个二乘种不生是出在天亲菩萨《往生论》。《往生论》...

龙裤国师的故事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

救度恶人的药师七佛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是最可怜的人,这种人就是恶人...

在家居士应具足的五个条件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

如是奉事者,未来常在诸天受胜妙乐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

应不应该教育孩子向善

有位居士和我诉苦:她从小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心存善念...

受持《金刚经》,前世重罪变轻贱报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

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

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明廉启敬《修龄要旨...

金鹅的启示

我们要守住一念心,这念心最麻烦的莫过于贪欲。做人本...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

为何修行人要过午不食

问: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什么?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