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让自己持戒更圆融

大安法师  2012/08/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受戒以后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种心态是不是不好,会影响修学?该以何种态度来持戒更圆融一些呢?

大安法师答:首先,你能够去受戒,这表明你有道心了。受戒的目的是什么?佛陀制戒的本怀是为道制戒,是求证菩提佛道来制戒的。戒的种类有在家居士的戒,有出家五众的戒。无论是出家在家的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针对我们的烦恼而施设的。烦恼是病,戒法就是药。我们的心就像野牛,就像烈马,就像狂象,如果没有约束,它就会到处狂奔,践踏苗稼,所以戒就是一根缰绳,把这个野牛,用缰绳拴住牛鼻,当它要跑的时候就要及时地拽过来。所以这个戒是对治我们贪瞋痴三毒烦恼的。杀盗淫妄酒是最重的烦恼,是最遮蔽佛性的,所以要用戒的缰绳把这想犯杀盗淫妄的恶的心理倾向阻断。

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受戒。有的人说,我学佛,只受三皈,不受五戒,但自持五戒,行不行?固然你想去受持比不受持要好,但是你真要修行,还是一定要经过受戒的仪规,让一个法师在佛前证明,还有一套授受的仪规,它就是羯磨法。透过授受仪规的传授,让你在自心里生起一种止恶防非的功能,这种功能就叫无作戒体。你获得这一种戒体后,当境界现前,比如财色名食睡这些诱惑的境界现前的时候,无作戒体就发挥作用了,他就会马上对这个境提醒自己,所受的戒相,由此生起戒行,就会产生一种戒的对治力量,能使我们面对诱惑如如不动,身口七支不违犯戒法。受戒之后如履薄冰,这是好现象,要增强自己的持戒意识,要把持戒上升到比生命更高的程度。何以故呢?我们这一期业力感召的虚妄的身体,迟早是要死亡的,我们不能为了这个身体的舒适、享乐去破戒,因为破戒损害的不是肉体,而是法身慧命。破了这四条杀盗淫妄根本戒,那下三恶道是毫无疑问的,一堕三恶道就万劫难复了。

所以,对一个真修行人来说,宁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要把持戒提升到超越生命价值的高度——舍生取义、杀身取仁。这个身体和我们所受的戒法,如果在非常冲突的状态当中,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取仁、取戒,而不要取虚幻的身体。这个价值判断能加固我们的持戒意识,令自己在与百万魔军对峙的过程中,能够以强大的力量压倒魔的力量。你不要去学圆融啊!持戒有时候就是很严谨的,规规矩矩的,来不得一点欺骗的。因为佛的戒律当中,说你是不是犯戒,不仅要从行为上去判断,更多的要从你的动机上去判断,就是你的念头。你起了一念的杀心,就算没有付诸行动,但这一念杀心都会有因果的,如果再加上行为,那就构成了犯根本罪的条件。

所以持戒要严谨,不要说我持了五戒,乃至于对喝酒我要圆融:啊,没有关系,如果喝酒不醉,我可以喝,为了养生、为了长寿喝一点没关系,应酬喝一点酒没关系。这些所谓的圆融对于真正修道的人是不可以的。我们要听佛的话,酒是无明药,酒是毒水,你就是用小草沾了一点点酒放在口里都是不许可的,更何况你还要喝一杯,还要喝多少杯。不要学这个圆融。如果你把学佛当作开玩笑,游戏人生,那你去圆融,就圆融到三恶道去了。你不能持就不要受,受了你一定要去持,这些我们都要好好地去认清楚,尤其对一个念佛行人,一定要持戒。持戒念佛才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成办净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问: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寺院所送物品是否犯戒

问: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念佛为何常出现不念自念的状态

问: 有个居士以前很精进念佛念了二十年,到了九十岁...

大安法师:有了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吗

问: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信愿行?只要有了信愿持名,...

念佛人可以求早点往生吗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人的相貌本来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马上就变了,对...

安土地真言和普供养真言有哪些作用

问: 我们在念诵经典之前一般要念诵一些真言,如净口...

念佛有何窍门

弟子:闭关时,在吃的方面是否要越吃越少呢? 老和尚说...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

钝功熏修老实念佛

了解了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后,我们该怎样去修学净土一法...

念佛的十种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

昼夜经行念佛需要注意什么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

【佛教词典】七种舍

(名数)净影维摩经义记三本曰:经中说舍,泛有七种:...

【佛教词典】五种寂静法能灭诸恶

【五种寂静法能灭诸恶】 p0287 瑜伽九十九卷十九页云:...

千万莫回忆过去

我们要想对治烦恼,以我个人的体会,最好的方法就是把...

念佛的四种方法

一、称名念佛, 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

天台三止三观

止观定义 止者梵语奢摩他,观者梵语毗钵舍那。此奢摩他...

十首著名悟道禅诗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

慈念令虫害远离

在《复章以铨居士书三》中印祖针对章居士提出的猛兽毒...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韦驮菩萨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到普陀山,不管每一座寺院...

五位母亲的哀伤

从前,一户人家喜得贵子,父母喜欢得什么似的,都希望...

剔除心中的杂草

小林觉得自己简直太倒霉了。大学毕业四五年了,眼瞅着...

龙施女得佛授记因缘

过去,佛陀带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及五百位诸大菩...

观音圣号功德无量,命终也能往生净土

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德 《楞严经》: 观世音菩萨云:由我...

每天都给自己一个检验

说到修行,实在需要我们慢慢地用心去体会。我刚出家的...

行门宜专,解门宜广

我们中国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时间当中,的确是出了很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