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业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大安法师  2018/03/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业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修净业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印祖文钞 - 与徐福贤女士书》

修净土法门的人,断断不可以求来生的福报,来生的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为什么指出这一点?实际上印祖谈这一点是在那个时代,包括现在的很多念佛行人不明白道理,他就自然的会有求人天福报,以及下辈子出家为僧的心。一定要截断啊!不能有这个心。

如果有一丝一毫求来生的心,你就没有真信切愿了,对于一个念佛行人来说是没有来生的,就是这一生的。他临命终时文成印坏,西方净土的文显现出来,娑婆世界这个业报身的印坏了,当下、立马,同时就在莲胎里面。莲胎就是我们诞生的玄妙宫殿,转凡成圣的宫殿,九品莲花为父母,不再求其他的父母。所以这个法门是一生成佛的法门,我们是活着去的,是不需要经过中阴身的。

很多念佛人常常会看中阴身的书,就觉得很玄妙,第一天怎么样、第二天怎么样,他就会去了解很多,有时还会提问题:“我们念佛行人,是不是很要了解中阴身的过程哪?以及中阴身如何救度啊?”我们面对这个问题只能告诉他,你作为一个知识,生命的一个知识现象,你去了解一下是可以,但是你得要明白一桩事情,念佛行人是不经过中阴身的,是不经过从这一生到那一生的中介环节的。

所以,有求来生的心,就跟阿弥陀佛的大愿隔开了,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核心内涵,就是接引我们当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要我们滑到中阴身,更不需要我们还有下一生的生命的载体。

阿弥陀佛是慈悲之极啊!用“十念皆生我国愿”来摄受一切众生,用“临终接引愿”来安稳、稳妥地让众生能够安全地到达。

所以我们一定要听佛的话,我们的发愿一定要跟阿弥陀佛的愿相应,不能背道而驰。佛发愿叫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不能说“我要发大菩提心,我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界度众生,我要建立人间净土。”你说得高妙,但你跟阿弥陀佛的愿抬杠啊!“要转娑婆秽土为净土”,你说得这么好,你能做得到吗?这些都是我们要看明白的,不要去听那些口号,听得热血沸腾。

如果跟阿弥陀佛摄受众生往生净土的愿有间隔,你就跟阿弥陀佛不能感应道交。

我们常常说“感应道交”这个词,怎么理解这四个字?净土法门的本质内涵就体现在感应道交四个字。其他的法门是要讲以断惑证真,修因证果,信解行证,这样的一个次第过程。然而净土法门虽然也含摄这些内容,但核心的是感应道交。

感是从我们众生这一面来说,能感之机,我们怎么感?就是信愿持名为能感。应是佛那一边,阿弥陀佛已经发了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已经成就了,已经在法界里面形成了一个大的愿力场了,就好像洪钟待扣,这个钟已经做好了,你只要一扣,马上就会响,大扣大响、小扣小响、不扣就不响。所以,这个所应的力量已经成就,当我们能感,马上这个应就当下现前。道交,道从哪里?这个道就是阿弥陀佛的愿的本体和我们能感的这个心体,是平等不二的,这叫清净道、平等道、心佛众生等无差别之道。就在这个深层次上平等的理体当中,我们众生求往生的感和阿弥陀佛摄受众生慈悲的因,就交融在一起了,这叫感应道交。

你能做到感应道交,当我们感通上了,阿弥陀佛全体的愿力在我们这个业障深重的凡夫身上凝聚起来了,展示出来了,我们的业力算得了什么呀?业力虽然沉重,但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太伟大了,我们的业力像一块大石头,这块大石头你自己放在水里当然它沉下去,但是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比航空母舰还航空母舰哪,你放在一个航空母舰上怕什么呀!你这块石头,当下就能蒙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光明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在你临命终时一来马上会放光,放光让这个念佛行人身心安泰,让这个众生能够正念分明,能往生啊!

这是说实在话,我在我老母亲往生这个事情上,我进一步来认知到了这一点。我老母亲从个人修行,她也不是大乘根基,念佛应该说她也是散乱心,然而临命终时为什么能这么安详?而且荼毘以后能够烧出那么多五色的舍利花,这没有阿弥陀佛的光明愿力的加持是不可能的,靠自力修行她达不到这样的一个水平。所以我的老母亲临命终时安详往生,头顶发热、身体柔软,以及荼毘有那么多的舍利花,这都是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的一个例证啊!也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修万人去的一个例证哪!

这是我们亲自经历的过程。

所以,往生净土这个不可说、不可思议的法门,注意不可思议,净土法门总是讲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这在告诉我们,我们千万不要以凡夫的知见情执来思维净土法门,它是不可思的,就是超越我们凡夫的思维的。我们凡夫思维都是用第六意识,分别、分析、概括、演绎,这些你都没有办法去考虑。也不可议,因为我们的语言文字概念是非常贫乏的。我们所能描述、所能交流的是我们这个四维时空态里面众生感受业力的一个语言文字,你对一个超然的净土境界,是没办法进行描述的,不可议的。

这个地球上芸芸众生,人数几十亿,有几个能听闻净土法门的,听闻到了有几个能相信的,相信之后有几个能真实发愿的,真实发愿之后,有几个是真修实干的,真修实干里面有几个能够尽形寿坚持下去的,那真的不多啊!层层淘汰不是很多啊!但如果你经得起这样的层层淘汰,那也真的是万修万人去,真实不虚的。

所以,我们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你真信切愿持名,确实是万修万人去的,可不要去相信那个所谓的万修一二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没捷径,只有靠熏习

提到往生的问题,有很多居士问:临命终时,是不是最后...

有自知之明,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尚且渴望往生极乐净土,何况我们这...

凡夫的福报是不自在的福报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

蕅益大师病中念佛的感悟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

别让福气迷了眼

佛经上说诸经灭尽后,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

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

至诚念佛可以转业

原文: 又学道之人,凡遇种种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会。...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大安法师:如何读诵佛经

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

执着金台来接引可往生否

问: 若有众生执着佛持金台莲花来接引,此众生可往生...

何为有净土,何为戏论

什么叫净土?这个话好说,但是净土可不是简单的。这是...

大安法师:念佛人临终时冤亲债主会不会来障碍

问: 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怨亲债主的问...

【佛教词典】佛医经

(经名)一卷,吴竺律炎译。说人身中四大得病之因缘,...

【佛教词典】修如是诸道

复云何修如是诸道?谓得修、习修、除去修、对治修。得...

直须日夜常精进,莫教劳劳空过时

世谛纷纷没了期,佛门得入是便宜;直须日夜常精进,莫...

工作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

问: 我有一个问题已经矛盾很久时间了,想问一下老和...

厌离五欲,方能出离轮回

我们业力凡夫无始劫以来,都有一个特点:被这个五欲所...

信徒也分三等

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世间人各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就...

印光大师对恐惧症患者的开示

原文: 九月接汝兄书,言汝有病,心志不定。或急于求医...

证严法师:时时心存善念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份很清净的本性,这也...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

净土信仰对晚年白居易的积极影响

白居易作为唐朝士大夫学佛的代表,他的佛学思想,尤其...

凡夫的時候最好不要有神通

神通这件事,从凡夫、或者是圣人得神通的经过来看,一...

不仅要会做,也要会说

若懂得说好话,人际沟通可以更圆通。当我们面对意见相...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什么叫杀呢?断有情命,以嗔恨之心,来断绝有情众生的...

佛说一大藏教无非破执

问: 佛教常言: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云何破除五蕴?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