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大安法师  2021/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种种的追求,然而无论我们如何刻苦,如何奋斗,我们终有在某个岗位上不能再获得欲望满足的时候,于是就感觉苦啊。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当你赚到了十万的时候,看到别人有一百万,就想追求一百万,自己有一百万的时候,人家还有一个亿,当你有一个亿的时候,人家还有三百个亿,当你有三百个亿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没有到排行榜上的前十名呢!

原来都没有房子住,比较困难,现在有一个三居室,那人家还有四居室呢,等到自己住到四居室,他海边还有别墅呢!心里很不平衡,要攀比,所以他就要奋斗。因为这些别墅、名牌汽车是他身份、价值的体现。

自己当了处长的时候,还想当部长,当了部长还想当总统,当了总统还有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位置,如果到了那个位置,还有转轮圣王,还有天上的神仙更自在呢!这一切都是欲壑难填!我们解决求不得苦最好的方法就是知足。

一个知足者虽然住在茅棚都像住在天堂,一个不知足的人住在天堂都像住在茅棚。怎么样才能知足?少欲。

少欲才能知足,知足才能常乐,这是古圣先贤告诉我们的一个幸福药方。我们不可能在外部世界寻找到幸福的满足。认为官位越高,财富越多,著作越出名,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实际上这些外部东西的追求,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人生价值问题。

当把外部的东西作为自我价值的体现的时候,人就永远处在了不安宁的状态,所以人要向内心寻找满足,寻找自我价值的肯定。

自工业化以来,社会有一个很麻烦的现象,市场经济引发人的贪欲之心,企业的运作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这个时代,评价人的价值都是功利主义的,看你赚没赚到钱,笑贫不笑娼,古代的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在这个时代黯然失色,更何况宗教的价值。我们每天都在这种求不得苦中备受煎熬!

学佛的人一定要透过这一关,不需要求啊。不需要求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去积极努力地工作,不是这个意思。

在我们心里一定要有把这个世间看成梦幻泡影的智慧,要有一种出世胸怀,所谓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只要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努力,结果怎么样,不要过于执著,宠辱不惊,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因为你命中有没有这个东西,跟你宿世有没有修德是有关系的。命中没有的,你虽求不能得,如果你命中有的,却之也不可免。人有一种“命”在里面呐,当然这个“命”是可以转化的,所以叫命运。

一个人现在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的种种选择,能够对原来的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改变的力量不是很大的话,命运的轨迹还是循着原来的轨迹走。现在修善的业力很大,或者造恶的力量很大,命的轨迹就偏移了。

现代的分子生物学、遗传基因学也在反映“命”这个问题。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94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生命是什么》的小册子,他在书中明确地提出DNA可能是生命信息编码的载体。这一思想极大地影响和鼓舞了当时的年轻科学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在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当中保存了人一生的信息编码,未来一生的行为就是对这个遗传密码译码的过程,所以生命是有定数的。

薛定鄂在写《生命是什么》的时候,也谈到生命不是一张白纸,它是带着一个蓝本来到这个世间的。然而离开这个世间时,这一世的业力又在遗传密码中加进了新的信息,我们带着一个新的蓝本又去到下一世。我们寿命的长短、健康与否、福报多大、官位多大都是原来的遗传密码在起作用。

所以我们要了解,生命现象就是众生虚幻的业力产生的梦幻之相,我们要把它看空,不管是好是坏,反正都是虚幻的,都是在做梦,我们只不过是在尽量做一个好梦而已,好梦也是梦,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心理中对这种求不得苦加以化解。

现在很多人过于执著,天天去比较,生活得太痛苦了。原来没有电视看,现在有了一台十四寸的彩电,看人家有二十四寸的彩电,心里就不平衡了,一天到晚去比较。

如果我们要比较,就一定要全方位地比较。当我们骑着毛驴的时候,看别人骑着马,固然是很不平衡,为什么他骑高头大马?但是你也要回头看一看,后面还有推车的人啊。推车的人满头大汗,很辛苦,步行着还要推那些重物,推车人看到前面骑着毛驴的,心里也很不平衡啊。

但他也可以回头看一看,还有一个残疾拐腿的人在后面拄着拐杖呢,这时候他应该想一想,我还能够六根完备啊,心里就平衡了。

我们对幸福往往是失去的时候才感觉到,没有珍惜。身体比较好的时候,我们不会珍惜,觉得很正常,一旦有一天病倒了,才会感觉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啊。我上个月忽然腰闪了,弯都弯不下来,才感觉到腰能弯下来屈伸是一种幸福啊!当我们都不能起身,动一下就疼得呲牙咧嘴的时候,才会觉得实在是太痛苦了。

所以我们每天都要感恩,感恩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让我们还能够活得没有很大的痛苦。

如果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彻底离开了求不得苦。我们这个世间的一切资生用具、一切东西都必须要辛勤劳作才能得来,是必须造作才出来的。

然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涅槃的大解脱、大自在的境界,一切资生用具的获得不需要我们去劳作,念头一动就在面前了。想吃饭,念头一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穿衣服,念头一动,衣服自然就披在身上。而且衣服都是七宝做成的,那个七宝可以像纱一样地柔软。想住房子,念头一动,七宝宫殿自然现前。想到他方世界去旅行,莲华就像飞碟一样带上我们到他方世界去旅行。所以就没有求不得苦啊。

那个世界黄金为地,到处都是七宝黄金,也不需要货币。我们在这个世间有一点钱就赶紧要藏好,甚至钱拿得多一点,带了几十万、几百万在身上,就会有生命危险,可能就被人盯住了。

“钱”字是金字旁边两把戈(錢)啊,钱真的是令人痛苦,因此要离开货币交换。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私有制,所有房子、街道也没有门牌号码,没有所谓的产权、继承这些东西。

我们想去供养诸佛各种花、香、幢幡、宝盖,如果我们福报不够没有这些东西,不能在无上的福田种福,内心就会懊恼。阿弥陀佛会慈悲加持,我们只要念头一动,手中自然出现种种供养诸佛的上妙供具,离开了求不得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观》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

现代人很多是寿终医院,不是寿终正寝

人道中有许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属于横死。人的生命...

知足

维斯努神对一个信徒无休止的祈求感到厌烦了,有一天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

梁启超谈治学与做人

诸君!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发...

婚姻过得很痛苦该怎么办

问: 师父好!前面几个月,心情都很平静,诸事比较顺...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初发心菩萨应先求生净土

初发心的菩萨,大菩提心虽然发起来了,但是他还是业力...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

为什么一梦见保家仙,身体就生病

问: 我妈妈信仰佛教几十年了,现在除了住在家里之外,...

去去莫愁途路远,不劳弹指见空王

省庵大师悲心切切,劝勉我们去去莫愁途路远。去去,就...

【佛教词典】草书经

以草书体写成之经典。丹铅总录卷十五与毕沅之关中金石...

【佛教词典】刹土

(术语)刹者梵语差多罗K?etra之讹略。译曰土田。梵汉...

尊重对方,检讨自己

见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对方不能和自己沟通。是别人...

中国十大著名寺院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人生其实就那么简单】...

圣严法师《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佛教有一句古训: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若...

高慢心所招感的三种地狱

佛陀把高慢心的人,他内心的相貌讲出一个譬喻说:如人...

心中妄念纷飞,要用什么方法对治

问:心中妄念纷飞,应当用什么方法对治? 答:佛在《...

100个记住--慧律法师法语展示

1)你要想幸福,学佛听闻正法是唯一的一条路。世间再没...

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后,是不是随时可以往生

问: 一些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之后,是不是随时可以...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

最殊胜、最有效果的供养

一直以来有善士发短信、邮件和打电话表示愿意供养我,...

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明了阿弥陀佛名号的缘起与德用后,我们宜义无返顾地持...

【推荐】佛经格言集萃

▲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