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大安法师  2021/10/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无所得——无所有、不可得、自性空里面却有无量的功德,这些功德很多,概述了四种。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有时候叫有情觉,菩提是觉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菩提萨埵简称叫菩萨。菩萨是有情众生的觉悟者,这是从自利的角度来说。那菩提萨埵,还有觉有情,是以他的慈悲心来觉悟一切众生,所以叫觉有情。从自利角度是有情觉,有情众生的觉悟者;从利他的角度来说,这个觉是动词,令一切众生也觉悟,觉悟什么?觉悟诸法的空性。

菩提萨埵,他要“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他要普度一切众生,他要积累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所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实际上是包含着菩萨的六度,但在六度当中以般若波罗蜜——第六度作为一个代表,那里面也含摄着前五度的福德,他也在修。但以般若波罗蜜作为先导、作为核心,“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下面就提出了四种功德:“心无挂碍”。我们烦烦恼恼就是心有挂碍,心有挂碍是认为这些都是真实的。眼睛看到一个美色,你就挂住了,你就打妄想了,障碍就来了。见、闻、觉、知一切法都在挂碍。你有挂碍,就有你情感的投入,你的执著、你的行为。如果你知道连自己的“我”都是空的,一切法也是空的。这个“空”当然不是说什么都不干了,你知道诸法的空性,你就会有一种不执著、无住的智慧。你无住、不执著、不贪恋,当下你就没有挂碍。你认为他很真实,你去贪恋他,你就被他粘住了,就像蜘蛛网,你就被那个蜘蛛网扣住了、粘住了。

一个修行般若智慧的菩萨,心无挂碍,逍遥自在。由于心无挂碍,就离开了恐怖。如果心有挂碍,他就患得患失,他就一直在这患得患失当中忧愁、恐怖,负面情绪很多,得到了又怕失去,得不到要想办法获得,但人又有求不得苦,宠辱皆惊。如果你了解这些无我的空慧、诸法的空性,你就不会有这种恐怖了,知道一切都是梦中之事,都是不真实的,你去恐怖它干嘛?

在梦中一只老虎要咬你的时候,你在梦中认为这是个真实的老虎要害我的命。你在梦中都恐怖不已,在那叫救命,全身流汗。等你醒过来,你自己就哑然一声:“啊呀,这是做梦,我为什么那么恐怖呢?”因为在梦中你不知道在做梦,你在梦中不会以为那个老虎是假的,你认为它很真实。睁开眼睛你哑然失笑,当下也有老虎过来咬你,你怎么办?那是真实呢,还是梦呢?当下也是梦啊。

所以你真的是现量把握空性的本质,你就离开恐怖。比如说对死亡的恐怖,对疾病的恐怖,对天灾人祸的恐怖,对在大众面前自己胆怯的恐怖,这些你都可以离开的。真的是一个有般若空性的人,他不会对这个身体有太多的贪恋执著。要深信因果,即便是大难当头,你也是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它。都是在做梦,迟早会离开这个世间的,生命终究是要终结的。用什么方式终结这是业力,但我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这是说明我们有没有智慧。这是第二种功德,“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你“心无挂碍”,第二个是“无有恐怖”。

第三是“远离颠倒梦想”。这开发智慧啊,我们无量劫以来的见解都是颠倒的:生命是无常的,认为是常性;来到这个世间业力感召是苦不堪言,认为很快乐。无常计常,无乐计乐。不净计净,这个身体内外都是污秽的,还天天觉得自己很干净,涂脂抹粉。苦、空、无常、无我,没有一个我,执著有一个我,我执很强,一切以我为中心,这都是颠倒。那你有般若智慧,你会离开这些颠倒见。还有梦想,梦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最后一个最真实的利益——“究竟涅槃”。能够行般若波罗蜜,你能够得到究竟涅槃。这个究竟涅槃实际上就是可以成佛,成就佛果。一般谈涅槃有四种:一个是自性清净涅槃,一切众生本具的;还有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是声闻、缘觉二乘的涅槃,叫取证偏真涅槃;再就是无住处涅槃,又叫无住涅槃。无住涅槃是什么意思呢?不住在生死,也不住在涅槃,而由于悲愿慈悲力故,不断地去度化众生。

涅槃这个概念,其实在古印的外道也有,但是有它不同的解释。小乘也有涅槃的理解,灰身灭智,这是在大乘的佛法所要呵斥的,焦芽败种。大乘的叫大涅槃,或者叫究竟涅槃、圆满涅槃,他不是死寂的,他是具有着常、乐、我、净的四种功德的。所以你能够对大乘大涅槃,到了究竟圆满的程度,你就成就了大乘的佛果。这都是你依般若波罗蜜为先导修六度所获得的胜妙的成果,这样到了究竟涅槃的时候,你的生命就到了“无上士”,无与伦比的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理解《金刚经》的「无」与《无量寿经》的「有」

问: 我修净土宗念佛,但一日初闻《金刚经》后,虽然...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当中,也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谈因果是从...

佛讲般若的十个原因

初教兴者,依《大智度论》云:如须弥山王,非无因缘、...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

心中有挂碍,要变第一也难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奥运转播,在一场游泳比赛里,有位俄...

如何禅净双修?如何识空性,破空性

问: 如何禅净双修?如何识空性,破空性?修心很重要,...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具足信愿的佛号,才有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功德

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

【原文】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

这个时代要求生净土

在这个时代,要大力倡导求生净土。我们知道人生第一件...

愚钝之人如何开智慧

我们想背四十八大愿都很困难。有的人出家多年,背个《...

【佛教词典】央掘摩罗

(人名)A?gulimālya,旧称央掘摩罗,央仇魔罗,央崛...

【佛教词典】有所依法

【有所依法】 p0545   瑜伽四十三卷十二页云:若所说...

同一念佛无别道 远通四海皆兄弟

在《往生论注》中,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是讲阿弥...

贫穷人知因果

有一个极其贫穷的人,他住的是破草屋,穿的是破衣服,...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

(第一讲) 今天学人跟大家共同学习的主题是佛教的《忏...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

彭鑫博士:认为SY无害于健康的误区

传统西医认为:精液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核酸、葡萄糖...

把功德回向给众生,我吃亏了吗

众生和诸佛,谁更重要? 有一次,寺院里要举行大的法会...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

佛陀开示居家八法

居家八法出自《杂阿含卷四九一经》,是佛陀教导在家人...

生活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学佛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老比丘证四果

佛法宽广,济度无涯;至心求道,无不获果,乃至戏笑,...

【推荐】三界这一关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

宽容大度不但利人且利己

美国学者房龙,专门写过一本《宽容》。但是不宽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