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少闲人

大安法师  2022/06/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少闲人

“瞻部洲中多苦事”。“瞻部洲”就是南瞻部洲,指我们这个世间——地球,又称为南阎浮提。四大部洲当中,南瞻部洲众生是“多苦事”,有很多苦难的事情,这也是投生在这一洲的众生的业力所感。

这个五浊恶世苦事很多,天灾人祸很多,一切都意想不到,一切可能都是无法应对。随着众生的业缘,福报越来越差,各种苦事会越来越多,乃至于佛悬记,未来的三小灾——饥馑灾、瘟疫灾以及刀兵灾,以及大三灾——火灾、水灾、风灾,这都是这个世间的苦难的常态。

这个世间多苦事,世间众生还能忍得下来。“娑婆”就是堪忍,很难忍的苦事,这个世间众生还能忍得下来。忍久了,麻木了,就不觉得苦了,甚至以苦为乐了,以苦舍苦了,那就苦上加苦,那就雪上添霜。所以,佛对这个世间的众生为什么先要讲苦谛?三苦、八苦、一百零八苦、八万四千苦,乃至恒河沙的苦,经过佛一说,我们才知道还真的很苦,原来都不知道,都忘了。

比如,生老病死,每个人都能遇得到吧,但就意识不到。生苦,投胎在母胎里面的十个月就非常苦,我们都忘了啊,那是胎狱,就像地狱里面的感觉。所以每个小孩生下来,那种皱巴巴的,皱着眉头,一出来就哇……,哭啊,没有哪个小孩是笑眯眯地出来的,都是苦哈哈地出来了,他在里面太苦了,又说不出来。他在那“苦啊,苦啊”,大人在旁边拍手欢笑:“好啊!”去抱他的时候,一抱他,他很苦啊。你就是给他穿再绵软的衣服,他都像刀割一样的,因为他的皮肤经不起触摸;风一吹,他也觉得很苦。这些,小孩子都说不出来,只有每天哭哭哭。

我们每个人都经受了,每个人都忘了。生苦、衰老之苦、死亡之苦、生病之苦,每个人都经历了。就生病了,很苦,病好了又忘记了,好了伤疤忘了疼,就那么容易健忘。所以,佛讲八苦,就要深刻地告诉我们,这种苦是我们的业缘带来的,是根深蒂固的,是导致我们轮回的重要的因素。要从这个苦生起厌离心,生起出离之想,这样发起这个心,在苦中才有点智慧。有点智慧,再叫苦谛。

娑婆世界多苦事,还有“娑婆界内少闲人”。在这个世间闲人很少,“闲人”就是清闲无事的人。换句话来说,娑婆界内都是忙人——很忙碌的人。大家要看到,我们一般的价值观认为,很忙好啊,事业心强,很有出息,他认为忙好。闲,闲人,都是负面评价。中国文字对这个“闲”是怎么评价的?门里面有月亮,古人云:闲人是贵人。

怎么理解闲人是贵人?第一,能够清闲无事而生活无忧,说明有一定的福报;然后,闲得下来,不仅是身体闲下来,心也要闲下来,心能够稳定下来,安静下来,这种人就是有福报的人,有智慧的人,他生命当中一定会有依托的。如果一个人,暴发户,或者城里拆迁户,拆了迁,给多少钱,然后他可能一辈子生存也无忧了,但是他闲得下来吗?他一定要哪怕搓麻将,他也要忙起来,所以身心俱闲的人他确实是贵人,也只有闲下来,才能追求生命层次的心性之学。

看这个“忙”,左边一个心字旁,右边一个亡,心亡也,心亡者是忙者。对这个“忙”,中国文字没有给予正面的评价。所以,正因为大家都很忙,他忙了一辈子,或者无量劫以来都是忙忙碌碌过来,所以忙成了他一种生命的基本常态,他已经停不下来了。就是退了休,他也停不下来,他还要发挥余热,找点什么事干干,让他停下来,很难。

古人也有一句话:世人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举世滔滔的人都在忙忙碌碌当中衰老,忙到老了,死到临头,叫他闲下来,念念佛,诵诵经,他都会说:“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以后再说。”这种惯性是非常强的。《寒山诗》里面对这种惯性停不下来的人,用了两句诗来表达,叫作“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这个秤砣落在东海当中,让它中途,或者快接近海底的时候停下来,已经停不下来了,直接落到海底,它才会休止。我们这颗狂乱的心是这样的情况啊!所以娑婆界内少闲人,闲不下来,他一定要忙,忙到死。

《劝修净土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生命意义在于尽本分,发挥良能

人人都要感恩,珍惜时间与空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

【推荐】佛教智慧与幸福人生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 快...

这色身是要来受这娑婆劫的

九十岁老和尚在客堂对一群出家众开示:在胎、卵、湿、...

心忙则忙,心闲则闲

你请某人帮一下手,也许,他会回答你:你没看见,我正...

人生的自在,就在于去留自便

历史上的中国禅者,僧,我特钦佩慧能;俗,则是傅翕。...

念佛行人,须敦伦尽分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推荐】当时好像是被人欺负了,其实那是消灾免难

我们不论学一门技术,或者念佛也好、参禅也好,要面对...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我这里也点示了下,这点我们一定...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感是我们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

修净土法门还可以诵楞严咒吗?

问:我受了五戒修持净土,现在早晨诵楞严咒。有的佛友...

只要有这个欲望,想出离就没有办法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

【佛教词典】天童

(天名)护法诸天现童形而给侍于人者。释门正统八曰:...

【佛教词典】如来五转无上修根

【如来五转无上修根】 p0582   瑜伽九十二卷九页云:...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

大师在开悟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做过与修行悟道极有关...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一、 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

净土法门修行的第一关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 折伏现行烦...

浴佛祝圣仪轨

一、闻板上殿 法会开始前,先在大殿内摆设香汤盆,放两...

四十八大愿——(第34愿)皆得法忍总持

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各别种类的众生...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如今,不少入了佛门的人,颇费心机地四处奔走、劳身伤...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修学净土法门,解行都要一门深入

净土法门的修学,起先绝对不能看太多太杂,解和行一定...

轮回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角色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

无忍境界常保欢喜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

阿那楼驮尊者的故事

阿那楼驮,此云无贫。昔于饥世,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