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大安法师  2023/08/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如来,虽有大众,众中亦有不其恭敬。如一比丘语释迦牟尼佛,若不与我解十四难,我当更学余道;亦如居迦离谤舍利弗,佛三语而三不受;又如诸外道辈,假入佛众,而常伺求佛短;又如第六天魔,常于佛所,作诸留难。有如是等种种不恭敬相,是故愿言:使我成佛,天人大众,恭敬无倦。所以但言天人者,净土无女人及八部鬼神故也。是故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这两句是第七,“庄严主功德成就”。就是在大众里面,教主功德成就。教主的座下有很多的天人,这是带业往生的他方世界的众生,他们也都是大丈夫相,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些天人众都以极大的恭敬心来绕佛一匝、三匝、七匝,乃至无量匝,来对佛五体投地,恭敬瞻仰。

阿弥陀佛为什么会生起这个庄严的愿呢?也是见到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这一期当中,虽然也有七众弟子,但是这些弟子当中有的就表现为对佛的不恭敬。不恭敬的相,这里举了四种。

第一种,就是有一个比丘口气还有点挑衅地向释迦牟尼佛提出十四难。十四难,都是什么世界是有常是无常……都是在断常、有无的范围当中,这属于边见,由十四种见开出六十二种邪见。他说:“如果不给我解释这十四种难,我就舍戒还俗,到其他的外道去学。”但这十四个问题都属于戏论的范围,佛一般对这个事情属于置答——不加回答。这个比丘看到佛没有回答,投其他的外道去了。

第二种是居迦离,这是僧团当中的一个比丘。居迦离是提婆达多的大弟子,提婆达多为了分裂僧团,他也有五百个比丘,也有一些伴党,居迦离是他伴党当中的骨干。居迦离比丘就诽谤舍利弗和大目犍连,这桩事情在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里面有记载。说舍利弗、大目犍连去游化的时候,中途遇到了大雨。正好有一个制陶家,有一个比较大的房子,他们就赶紧钻到那个房子里面去了。进了那房子,就夜宿在那个屋子。但这个屋子很暗,实际上先有一个女人住进去了,但舍利弗、目犍连不知道。

第二天早晨,是这个女人先从屋子里面出来,然后舍利弗、大目犍连后出来。这个就被居迦离看到了,于是他就散布谣言,诽谤说舍利弗、大目犍连跟那个女人有染了。当这个话一出来,佛是知道的。他说三次,佛都告诉他:“你不要诽谤,舍利弗、目犍连是清净的。”说一次,他还说:“佛虽然这样说了,但我亲眼看到了。”不接受。等到第二次他又诽谤说,佛又告诉他:“你不要再说这话,舍利弗是清净的。”他还抗拒:“我亲眼看到了。”等到说到第三次的时候,就是佛三次劝他不要说,他三次抗拒,不接受,最后全身生疮,就堕到大莲华地狱里面去了。这是居迦离的公案。

第三种不恭敬相,就是当时有诸多的外道,有些外道他假装信佛,进入僧团。干什么呢?是来寻找佛有什么毛病、问题、缺点,来攻击佛。是有这样的人,来卧底的。

还有一种就是第六天的天魔,波旬类。他常常在佛所作种种留难。比如佛——这个太子即将成道的时候,天魔来了,带着百万的魔军,要太子起来:“你不起来,我把你抛到江洋大海去。”就是来作留难,不让佛成佛。佛当然入慈心三昧将他降伏了。佛成佛之后教化众生,他又作留难,常常劝佛涅槃。开始第一次劝的时候,佛说:“我还有弟子没有度完,还不能答应你。”等到若干年之后,他又劝:“你现在度了很多弟子,也度得差不多了,该要休息。”等到这次劝的时候,佛说:“三个月之后入涅槃。”他劝佛早点入涅槃。以后佛灭度之后,他又有更大的障碍了,他派魔子魔孙混入僧团,“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所以,魔就是这样的作障碍。

这些都是种种不恭敬之相。是故法藏菩萨就发愿:等到我成佛的时候,天人大众都对我——对佛恭敬,无疲无厌。这里只是说天人。这个天人,前面讲的极乐净土是没有女人,也没有八部鬼神的,这个天人还是随顺他方世界的称谓来指称的。这种恭敬,不是佛要恭敬,实际上完全是为了度众生的方便,因为一切修行人要得法上的利益,一定要从恭敬中求。印光大师常常会开示这一点: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那些对佛一点恭敬心都没有,而且还来诽谤的,不仅得不到法上的利益,而且会堕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以佛像为对境修恭敬

现在处于商业化时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

法藏菩萨成佛以来已经十劫

【经文】 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

尊重师长为何如此重要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

见佛生欢喜得生天

过去南印度有一个习俗,家中未成年的女孩必须早起,将...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

以恭敬心供养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这个...

随顺众生,故说此言

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个特别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为...

《观无量寿佛经》第六观:总观想

【经文】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大安法师:贵贱贫富的原因

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

转五浊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

何故极乐在西方

问:何故极乐在西方? 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

开发超级记忆力的窍决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

【佛教词典】自作论

【自作论】 p0596   瑜伽八十七卷六页云:若欲一切皆...

【佛教词典】伏断

指伏惑与断惑。制伏所起之惑,而使之一时不起,称为伏...

这样去布施功德很大

像我们一般的布施,是供养三宝,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

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

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

证严法师《四种贫富人生》

富中之富、富中之贫、贫中之富、贫中之贫 是法师经常...

【推荐】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问: 什么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

虽面对菩萨,也同隔山一样

南北朝(北齐)时,释明勖,定州人。少年时自负不凡。...

成功属于有心人

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两个犯人的故事:这两位犯人都是...

南怀瑾老师:念佛法门

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就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

大学生如何摆脱颓废,树立人生观

大学生甲: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

学佛以后,修行的三个重点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

六大进补的误区

误区一:用进补代替锻炼 医学家对人们提出忠告:生命...

【图】虚云老和尚120年的传奇人生

虚云老和尚诞于1840年,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