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达照法师:得定的过程

达照法师  2011/07/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初禅得定,需经过粗住、细住、欲界定(明镜暗镜)、未到定。

粗心住的特点是什么?进入粗心住以后,杂念是减少了,但杂念少并不等于是定,只是不再胡思乱想,心念还在六根门头跑来跑去。

一般人专注地坐了几天就会有这个感觉:强制自己的念头,几下子还可以,但是一会儿就开始跑掉,然后把心收回来,再强制,再收回,再强制,在周而复始的强制过程中,终于感受到可以定上一会儿了,这个“定上一会儿”,就是粗心住。如果连这个感觉都没有,那你粗心住还没有。  

粗心住的境界就是三句话:

第一,用精神意志去控制、矫正自己的身心,用心去造作,让自己身体坐的端正。

第二,要有一个方法,不净观或其它方法,让心有所专注。

第三,在身体矫正、心有所专注的基础上,感受到自己终于定了一会儿。这个“定”就是粗心住。用意识去专注,这样的定,每个人可能都有。坐禅的人更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是最肤浅、最初步的。  

粗心住有受用以后,感觉自己定下来了,这个感受很重要,就是刚才说的三个标准。如果没有身心稳定的感受,那就不是粗心住,身心停在那里,感受不到那种定,那也不叫住。只有心定下来了,哪怕一分钟或者两分钟,这一、二分钟就是粗心住。  

有了这个住以后,我们就知道:住的感觉是不错的。平常我们住不住,就要进一步努力去实现这个住,然后慢慢就会习惯这种身心稳定的状态。有些人坐禅习惯了,一坐下来就喜欢盘腿,纹丝不动,有很多居士就是这样。当我们习惯了这种稳定的身体姿势以后,再慢慢引导到第二个细心住。  

第二个叫细心住,细心住的心念是很微细的,身体不必用心调正,自动平衡。习惯了这样一种身体的状态,坐久也不疲倦,这就是所谓的持身法,佛经里经常要讲到的。

有一个三昧叫持身三昧,就是一坐下来,身体就停止在某一个状态里,不用力气也不会倒下。特别是有些人结手印,手印举起来要费力气的,结果入定了以后,想放下也放不下,有一股气像冰冻一样把你整个冻住,但又没有僵硬的感觉,非常自然,非常舒服,很自然地就与定相应。

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如果感觉愉快、心甘情愿,一切疲劳都会消解。如果感受不到那种愉快,打坐半小时、一小时以后就会觉得很疲倦,好像在完成作业,那是没有进入粗心住。  

从粗心住进入细心住的时候,身体就会自动调整,而且坐久不累。如果继续坐禅,就能进入真正欲界的禅定。前面两种叫住,不叫定。因为它是不稳定的、暂时性的、机遇性的。

所谓机遇性,就是不能把握自己的心什么时候粗心住,什么时候细心住,只有功夫越来越精细的时候,它偶然出现让你感受一下,接下来会不会再出现就没有把握,如果是定就可以把握。今天进入禅定,明天想继续,就可以从这条路继续进入。  

粗心住和细心住,三个方法最根本的区别:

第一粗心住是用意识刻意让身心停留在某一个状态,细心住不用刻意就能把身体自然坐得端正,这是身体上的一个标准。

第二在用心方面,粗心住一定要依靠一个方法,并用心专注于这个方法,比如数息、念佛,一定要抓住一个方法,让自己的心定下来。而细心住不刻意于方法,自然而然念佛、坐禅、呼吸,没有太大的分别心,心念细下来之后,任何一个方法都能安住,因为心已经变得听话了。

第三,粗心住的感觉是住在这里,但快乐的感觉不明显,只是让心“终于定了一下”,而细心住能够感觉到住的欢喜,微细的、隐约的感觉到生命有一种快乐和法喜生起来了,这三点是粗心和细心的区别。  

有了细心住以后,进入欲界定就成为必然。

细心住所生起的一种法喜,与平常生活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生活中我们总是追求外在的物质快乐,吃和穿的快乐、游山玩水的快乐、长得漂亮的优越感,好像都是一种快乐。但跟细心住相比,相差太远了。

细心住的快乐是从外到内、从粗到细,快乐到心里去的。有了这个鲜明的对比,我们会生起一种真正的善法欲,希望身心能够回归到最根本或者最原始的宁静状态。欲、念、进、慧、定五法的力量,这时候就会起一种作用,并希望这种作用能够使禅定更加深入、快乐、微细。通过这些努力就可以进入真正欲界的禅定--欲界定。  

第三个叫欲界定。粗心住的状态是要用心将妄念捉回来,进入欲界定后,心非常的安详,心念也不必加以控制,妄念也不会随时冒出来,心念自动平稳,不必用力去调整它,此时的心任运不动。  

以上三种定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禅定,只能称为普通的定。因为这三种定只要通过坐禅,或者练气功都会得到。练太极拳的人如果懂得练拳的内在精神,也会出现这种状态。如果再学一些佛法,就可以住在这种状态中。  

如果一整天坐下来,脑袋是模糊的,这个不叫欲界定。欲界定是身心的感受都非常清楚,在清楚的状态下进入定,才叫任运不动。一般情况下,不会自动生起动摇。坐着没事,突然想起看书就去看书,那是不会的,坐禅的这段时间,一般不会无事生事。有个孩子在那里闹了,自然而然对孩子说上两句,心也不会动摇。

欲界定比细心住是更进一步的,但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会有效果。如果欲界定像石火电光,今天是这种状况,明天不是这样,这还不算是坚固的,只能算是偶尔。欲界定功夫有两种状况,一种是面对欲界六道,地狱、饿鬼、畜生、天、人这些状况的出现,心不会被扰乱还是定的。

另外一种,是偶尔的状况,前面有粗心住、细心住的层层功夫,坐在那里心是定下来了,然而一下坐还是不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新参四问

一日,一名年轻的学僧前来参问大珠慧海禅师,学僧一见...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

【佛学漫画】黄檗禅师

黄檗禅师...

禅话禅理30则

1。甜酸苦辣尝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万水千山走过,...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问: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修定的资粮

修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 你修道的...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

禅师们的胆量

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达照法师:不修行的修行

总是以一颗有所得的心,去求无所得的法,怎么可能相应...

遇不到善知识的原因

受三皈依的人,只有三条戒,就是:皈依佛,不皈依天魔...

达照法师安心妙语

(一) 1 命运和生命可以由自己来安排,每个人的起心动...

五种不净破除贪欲之心

我们怀着无比崇高的愿望去寻找真理,却不知道真理就在...

【佛教词典】六供具

(物名)禅林之佛供也。一华,二香炉,三烛,四汤,五...

【佛教词典】意识界

【意识界】 p1207 大毗婆沙论七十二卷一页云:问:意识...

【推荐】一个人有没有前途,就看他少年时期

美国富豪洛克菲勒每次出差,到了酒店只开普通房。侍者...

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此念佛法门的妙用在于,五方轮转避免了止于一点时容易...

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不杀生是佛法中的大戒,杀罪有大有小,是不一样的。而...

法布施增长智慧

阿难尊者他又怎样得到那个好的记忆?佛经上面说了一个...

佛学常见辞汇(十四画)

【像末】 像法与末法。见正像末条。 【像法】 正像...

怎样改善不如意的婚姻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四种摄受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

不要急于求心念一下子能清净

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来反省自己的心:当我和他人...

净界法师: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障碍自己

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

高僧谛闲法师的禅定工夫

谛闲法师与印光法师(18611940)为真莲友,彼此同唱教...

小资型学佛和商人型学佛

似乎短短几年间,伴着新的传播技术和人们对心灵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