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达照法师:观音菩萨耳根圆通修法

达照法师  2011/08/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楞严经中讲的,菩萨之爱的结果是耳根圆通。在二十五圆通里,文殊菩萨特别把它拣择出来,认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我们通过音声而做佛事,观世音菩萨可以返闻自性。返闻自性有个最简单的契入点,大家可以试一下:注意你的耳朵,能听到我的声音,会感觉我在听声音,感觉到是我在听。你会说“我在听,你在讲”,声音是声尘,耳根在接触声尘的时候,你会产生这样的分别:这是人的声音,这是钟的声音,这是鸟的声音…….那我们现在这个耳根,让它收敛起来,不要向外放射。

怎么收敛呢?反过来,不要听声音,也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能听声音”的这个上面。你看看,声音忘记掉了,不要注意外在的声音,在内心,声音很清楚,跟你好象没关系,入流,入于六入之流;耳根上,忘所,忘掉所听的声音,但这个忘掉不是不听,还是清清楚楚,但是没有声音相。这样,我赞叹诸位:阿弥陀佛,或者骂你们,同样跟你们没关系,你只知道这是这样的,那是那样的。你听到咳嗽,跟你没关系,忘记掉咳嗽的样子,只记得能听的这个身上,这个是用功下手处。所以以音声做佛事,不是象我们今天听音乐一样,听得很痛快,心就跟着音乐跑。不是的,是要忘所,所就是尘啊!能够忘所的话,根尘就可以截然脱落。用根而没有识,用根不是不知道,就象现在,诸位可以花两秒钟体会一下,不要听外面的声音了,把注意力摄住不听了,这声(彭!击桌一掌)虽然不听,却很清楚,这样五欲六尘,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甚至世间各种声音都没关系,特别是梵音海潮音,妙音观世音,胜彼世间音…….为什么海潮音能胜彼世间音?海潮音不就是世间音吗?你听海潮音时忘掉海潮音,跟我们听其它声音不一样,心不随海潮音转,海潮音却了然于根。

在这里你才能够发现,耳根听一切声音都是清净音,所以说“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是在楞严经中,菩萨教我们的下手处。如果能更进一步了断根尘,看到本心,同时你才现无求无得无相的本体上面,却知道一切相,普门示现救度一切的众生,这个功能是谁啊?这是我们佛性的妙用,在观音菩萨的法门中,称为闻性。六根互用,遍一切处而无有障碍,所以楞严经中这种结果是我们每一个修行人要努力追求或达到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念观音,学观音,做观音》

2006年11月9日,这一天正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圣...

圣严法师《把孩子「过继」给观音菩萨?》

一位居士曾经问到: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后,为了使孩子平...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

楞严经讲什么

关于这个《大佛顶首楞严经》,这部经典的内容,正好可...

《心经》对人的启示

《心经》的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是佛教经...

【佛学漫画】娑婆世界最受欢迎的菩萨--观世音菩萨

娑婆世界最受欢迎的菩萨--观世音菩萨...

净土阐教圣众之首——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梵语阿那婆娄吉低输,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为补...

念观音圣号免命难

我们兴隆寺一个居士。他在黄河以北一个工地上,给人家...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达照法师《修行基础与皈依》

中国的佛教在逐渐地恢复发展,我们大家现在学习,特别...

达照法师简介

达照法师,俗姓林,笔名天台子,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文...

达照法师:人生三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就是现实的生活问题。 就是刚才讲的,形...

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佛经上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得暇满人身又闻如来...

【佛教词典】四教三观

(术语)天台一家教观二门也。四教为教门,三观为观门...

【佛教词典】护世四天王

又作护国四王、四大天王、四王。即持国(东方)、增长...

在繁忙工作中如何寻回专注力呢

问: 现在常见的工作环境是,电脑萤幕同时开了好几个...

同念佛号,猛兽害虫彼必远去

猛兽、毒蛇、蝗虫之类,均由人心凶恶,故致伤人。若向...

日发一愿,日行一善,日忏一悔

古人教导我们:每天都要三省我身。 为什么要三省,就是...

花朵的六度精神

佛教讲众生得度有六种方法,称为六度。从一朵花,也可...

人为什么不能将爱放大一点

曾经有一则新闻,嘉义有一位喜好钓鱼的父亲,有一天带...

信为道源功德母

过去有一户豪门望族的长者,突发异想:寺院中有许多年...

一个人的福报,靠攀缘拉关系来改变是很难的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很多未谙出世解脱法之人所追求...

只有精神财富才可以真正依赖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学佛或信仰佛教,就意味着要放下...

钱伊庵居士的深憾事与护法心

印祖曾经高度赞叹彻悟大师法语: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

阿弥陀佛跟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缘

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 答:此亦非善问。假使...

「见诸相非相」应如何理解

问: 佛于《金刚经》中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