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

济群法师  2012/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如何跨越?

济群法师答:佛与众生之间,在一般人的感觉中,似乎有着天渊之别。事实上,距离并不是那么遥远。《六祖坛经》有句话,叫做“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佛,为觉悟之义。在迷的状态,就是众生;而在悟的状态,那就是佛。

从迷到悟,虽是一念间,但要跨越这一念,转变这一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人都知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说,难道只是把手中的屠刀放下,就能解决问题吗?

佛经记载:有位梵志求见佛陀,两手各拿一朵花。佛陀说,放下,他就把左手的花放下。佛陀又说,再放下,他就把右手的花放下。但是,佛陀还让他放下……两手空无一物时,还要放下什么?就是放下内心的执着,这才是我们要放下的关键。如果内心还有执着,即使将外在的一切都放下,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佛法修行,重点是解决心理问题,所谓转迷成悟,转染成净,转识成智。所以说,佛与众生之间的平等,是本质上的平等;差别,则是显现上的差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由于病痛不愿念佛求往生,该怎么办呢

问: 师父!亲人平时也念佛,但临终时由于病痛完全不愿...

大安法师:念佛没定力如何才能专注

问: 我念佛没有定力,心中不得清净,如何能专注念佛...

拜经后有什么感悟

问: 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

如何能够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问: 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佛为何说「富贵学道难」

问: 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佛说二十难,其中之一是富贵学...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

阿弥陀佛普遍接引,为何那么多人还往生不了

问: 念佛的人都想生西方,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要普遍接引...

大安法师:如何把佛法介绍给家人

问: 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不要给自己埋下祸根

人每天忙来忙去,除了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更多的时候...

弘法也是心灵的慈善

问: 有些学者提出,社会在几十年左右将发生问题。因...

佛教怎么看待做梦

问: 佛教怎么看做梦? 济群法师答: 通常来说,梦是...

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

【佛教词典】现行

(术语)阿赖耶识有生一切之法之功能,谓之种子,自此...

【佛教词典】声杖

即锡杖。锡杖上端为金属制成,上悬镮,振之则发出声响...

星云大师《为自然生态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向您诉说内心不平的现象:我们...

九大素食功效超乎你想象

不论东西方都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饮食能影响健康,...

【推荐】这样的考验荒诞且不道德

丹麦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得主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

在家人是否一定要到道场专心办道

问: 末学感觉在家人有负累,不能专心办道,希望等孩子...

看虚云老和尚如何演绎轻安

有些真正的修行人,走路脚步很轻,说话声音很柔软、很...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

圣严法师《心自在和身自在》

什么叫自在?自在的意思可分身自在和心自在。身自在是...

戒律与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为根本 说到佛教戒律,主要有两种:...

没有作乐的闲钱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天赋很高,七岁就能作文,...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

穿透力极强的光明悲愿

因地的佛与佛之间,因地愿力不同所表现的有的光能够照...

让心灵创造幸福

第一,知道如何面对逆境。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