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2012/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不但浪费时间,徒耗精力,而且结局也决不会收到美满的效果,甚至或会留下许多懊悔,造成自己一生的遗憾和不幸!

学佛,自然也需要认清目的。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转迷成悟’和‘离苦得乐’。

迷和悟,是相对的名词。迷就不悟,悟就不迷。不迷,就是圣者;不悟,就是凡夫。凡夫愚昧,不明人生理性本然的真如,也不明宇宙缘起无常的事相,所以执我执法,起惑造业,流浪生死,长沦苦海。佛号觉者,觉而不迷,有大智慧,对于人生理性的真如,宇宙缘起的事相,有透彻的理解,知道是缘生性空,缘起无我,不从执著,再造恶业,自寻烦恼,以招苦果。这便是迷悟的界线,也就是圣凡的分野。

因此,学佛的目的,不外乎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但迷是迷个什么?悟又是悟个什么?干脆的说:迷是迷昧真理事实,不知修习戒定慧的道法,反而成了贪嗔痴的烦恼;悟是悟理见性,明辨事相,从而修戒习定,由定发慧,便可决破无明的罗网,截断生死的根源,证登涅槃的彼岸,生起离苦得乐的胜用。

离苦得乐,是学佛的目的,也是成佛所起的殊胜妙用。人生痛苦多端,但归纳的说,不出物资的苦和精神的苦。衣不蔽体,食不充腹,住难遮身,行无舟车,都是物质缺少的痛苦;至于精神的痛苦,那便是一个欲望。欲望一起,想这不成,想那不得,没有金钱,想金钱,有了金钱想子女,有了子女想做官,有了官做想长命。像秦始皇那样,派遣徐福入海求仙;汉武帝那样延召方士炼丹,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结果是幻梦一场,终归于空,不但难填欲壑,精神上仍是留下了一种无可弥补的缺憾和痛苦。

为了世人沉迷,所以我们提倡学佛,因为佛法教人清心寡欲,解结去缚;而能获致这种修养,使身心恬澹宁静,少欲知足,必须要了解诸法性空、缘起无我的道理,对于世间一切的事物,看得透彻,不争不执,即于现世,便可减少许多自寻烦恼的苦痛了。若再能依戒定慧的三学去修习,断除贪嗔痴的三毒习气,那么,就可获得出世解脱的涅槃之乐。

但是,学佛的任务,还不光是为自己解决痛苦,寻求快乐;还要普为一切众生解除苦难,得到快乐。在现世少欲知足,减少烦恼的痛苦,或修习戒定慧的道法,得证涅槃。这都是在消极方面,为了自己要离苦得乐,所达到的目的。我们在达到这种目的之后,更须进一步地拿出积极的精神,来为社会服务,来教导社会,来化度社会,来为社会广大的人群谋福利,使广大的人群都走上离苦得乐的境地。像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像地藏大士说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学佛的人能够这样做,那么,不特学佛的目的达到,亦是学佛的任务完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网络学佛人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当今时代网络发达,佛学方面的信息很丰富,现在的佛子...

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问: 请问法师,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大...

真为生死来学佛

我们学佛是为什么?是真为生死来学佛。对于佛教徒来说...

一个80后学佛后的蜕变

我是实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第一批80后,有着80后典型的...

作为佛子,你真的是在学佛吗

1.热衷于跑道场:有的佛子,对跑道场很感兴趣,乐此不...

亲人对佛法抵触,如何随顺他们

问: 身边至亲人如父母,十分抵触修学佛法,读诵礼拜...

如何佛化家庭

问: 如何佛化家庭? 了幻法师答: 所谓佛化家庭,即...

学佛转不了业力是什么原因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黄龙三关

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

宽容、善良、淡泊、乐观——南京吉慧长老访谈录

本刊记者: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给我们慈悲开示。早在1...

面相的好坏与心灵的善恶是相应的

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

偶尔也要检查一下你的梦境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当然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但是有...

【佛教词典】多念灭罪

谓称念佛名,可消灭罪障;若于一念间即可灭罪者,称为...

【佛教词典】心华

喻指吾人之本心。以本心之清净譬于华,故称心华。经中...

【推荐】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

如何对治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在断恶修善的时候,我们有...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问: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印光大师答: 须...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

须曼那花衣随身的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城中有位大富...

倓虚大师的出家因缘

一九一七年,我四十三岁,在营口开药铺,每天除看经外...

僧人的生活——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

南怀瑾揭秘财富的去向

人生的目标,有钱只为饮食男女吗?你们都知道范仲淹,...

理一心不乱 西方即在目前

既得一心不乱,始知莲华行树,种种庄严,并非心外。何...

为何恶习未改?只因心未勇猛

一、三岁孩童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据说,晚年的白...

中阴身的定义与寿命

中阴身的定义 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

六波罗蜜成就了菩萨十种自在

诸佛菩萨,他一方面想办法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