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每个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启示

2013/0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每个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启示

爱与你相遇的每个人。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给予他们,同时你也被给予――给他人或自己给予。这是个并不神秘的秘密,但必须再次由我提出,再次让你得到和明确: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如果你能带着反思自己的觉知。

生命并非是个耗能过程,它只是个能量的转化过程。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损失,所有的损失只不过是一种转化。能量是守恒的,在精神领域也同样守恒。生活没有真正的减法,你想真正失去是不可能的。一些东西你不要也得要,人类的奇怪正是于:他总是觉得,想要的没有,不想要的却来……事实上,这是没有觉知的结果,因为他总是在看到一面。如果他能看到整体存在,那么,他就会觉得存在从没有丢失,存在只在转跳。人类那一点点智慧正是应该用来找寻并融合另一面的。

如果你带着足够的觉知,与人相遇,你就有返照的能力。你给予别人的同时,你一直在给予自己。在那个自我觉知的情况下,你是别人的镜子,事实上,任何人也都是你的镜子。如果你有觉知,任何与你相遇的人都是一种镜子,你从那里面一定能够望见某种开启,神的开启。如果你有觉知,你就能获得两种信息的反馈:客体实相给予的信息;还有你自己在那面镜子里的虚像的神启信息。如果你有那种觉知,你一定会相信,与你相遇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启示。而且你还会发现,你得到总是多与你给人的,所以有了那么觉知与对启示的摄取,你的感恩之心是自然的显现。

你无法遇到感恩,所以你就必须得来计算。你要计算你爱了多少,恨了多少;得了多少,少了多少……头脑必须看到实物及其数量,否则它会不安。烦恼不是人遇到的,恰是人创造的。

每个到你面前的人都是一面镜子,你在看到镜子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镜中的你自己。常常是当一面特别的镜子来到人家的面前时,他们只在看镜子而不知在看镜子中的自己。――这正是你无法在与你相遇的每个人身上看到启示的原因。一面玻璃之镜送到你面前你很容易用它来照见自己,但为什么一个“人”――一面特殊的镜子至你面前时你却只见镜子而不见镜象呢?因此照镜子也是需要修炼的。――人一生在把自己打磨成镜的同时,也练就了一种能把别人视为镜子的功能。神启正是周围的墙上看到自己的镜像。修炼的另一个秘密就是能把所有的墙变成你眼中的镜子,同时你自己也变成了镜子。如果你没有达到这样的能力,那么你将很少获得神的启示。你也就无法得知:与你相遇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启示。

所有与你相遇的人都带着一定的财富与你相遇。没有一个纯粹的乞丐是来向你纯粹乞讨的。每个人都在给予你什么,无论他们标明要向你讨要什么――如果你有开悟的能力,你仍会觉得他们在给予你。没有纯粹的乞讨,你不想要那个与你相遇的人的信息也是不可能的。

生活中没有纯粹的减法,你拒绝做加法也不可能;反之也成立,你只想做加法也不可能,加法必定伴随着减法在运算当中发生。同理,在人的生活中,乘法和除法也是一样的:没有纯粹的乘,也没有纯粹的除――一切相对的运算法则都在同时进行。从存在整体上从存在全局上看一定是这样,之所以你总在觉得亏本,你在做减法,甚至是除法,那是因为――你总是在看到与你直接相关的利益得失,你的能力有限,你无法看到与你相间隔的间接的东西。烦恼就是常常来自于你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评价的失颇正来自于你只看到硬币的一个面。你无法看全大象,因为你是蚂蚁。要想蚂蚁看全整头大象,蚂蚁必须爬上大树。如果你没有灵性的高度,你如果能看到你的全部。如果你未曾将墙壁变成你眼中的镜子,如果你无法把他人看成发光的物体――你将无法在周绕看到自己的相,你将无法获得那种存在的启示。只有从内心接受自己后,才会真正接纳别人,才能感知这个你遇见的人给你的人生启示。

所以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会天长地久。珍惜和感恩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吧!因为与你相遇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启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

种植宽容,收获感动

什么是宽容?宽容是宽大有气量,原谅不计较他人。宽容...

猴猴衣的故事

八十年代初,我和妙师父一起去陕西乾县落发,当时我穿...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太虚大师说:佛说之八正道,乃依之观察人生宇宙真相而...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感。幽默不是能言善道,幽...

佛陀开示的四种朋友

何人可称善友?佛陀虽在《吉祥经》中未曾明言,但于《...

损者三友与益者三友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

十种维护友情的方法

以智慧选择朋友至为重要,如何以智慧维护友谊,使善缘...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素食成就世界最健康的民族

世界上有各种奇特的民族,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特征,比如...

一句弥陀赅尽三藏教义

关于佛法的修证,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本...

平凡决非浅陋

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气是平凡的...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

【佛教词典】造作与增长差别

【造作与增长差别】 p1014 大毗婆沙论二十四卷十八页云...

【佛教词典】七八行

指七觉支与八正道之修行方法。七觉支即:念、择法、精...

念佛见到阿弥陀佛要走吗

问: 如果念佛念到见佛,是不是就马上跟阿弥陀佛去极...

凡是未出三界,都要读经修行

一、读经自利利人 说到读经,就是在齐声诵经。所谓「经...

圣严法师《学习观音菩萨》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推荐】不能把无病当成修行有功夫的表现

有种观点说信佛念佛了就没有病,把他没有病认为是他修...

烫香疤

每当在电影、电视剧目中出现和尚的形象时,总见那头顶...

痛苦是内心引生的,而不是外境引生的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

照见五蕴皆空

往昔,舍利弗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

星云法师《生命升华的世界》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一连三天的讲座,第一...

净界法师:唯识三十颂直解

本颂是印度的大论师天亲菩萨所作,虽然只有三十个偈颂...

帝释天王名字的因缘

过去,佛陀曾在毗舍离国弥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弘法。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