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幸灾乐祸近于祸

2013/0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幸灾乐祸近于祸

国人中某些人的特点是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凌驾于别人的痛苦之上。常常邻里他人的遭难,作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津津乐道,成了消食的最好方式。另外,也可以炫耀一下自己的知道的事情多,所谓的消息灵通人士。

现代人不是很相信了,古人关于因果律的看法认为,如果一个人肆意为恶,必然会报在子孙。子孙遭报应,并不是祖上的恶果要子孙承担,而是祖辈的恶行,必然招感有同样恶业的众生投胎到同一个家族,物以类聚而已。所以,祖上为善,善辈相聚;祖上为恶,恶感同罪。心决定于外境,自己什么样的内心,招感什么样的境遇,怨不得别人,自作自受而已。

所以,对于别人的苦难,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兴致盎然,乐于祸,必招感祸。对于他人的苦难,我们能够伸出援手帮衬一把,就尽量帮助。如果不能行菩萨道,也坚决不可把人家的痛苦,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当做消遣、故事打发时间。要知道,喜欢谈论别人的这些痛苦遭难,自己必然招感这些不幸,心能转境,为什么不说好事,想好事呢?偏偏要幸灾乐祸呢?

如果你的口业,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还给遭难的人带来了更多的不幸,比如诋毁遭难的人,给遭难人情况的恢复带来了重重障碍。则是罪上加罪,更进一等,未来果报,拔舌耕犁是难以诉述的。而且即便遭难人家今生不一定知道是谁说的,但是因果不空,生生世世必然与人结下怨仇,平白无端与人结下怨家,他今生无力报怨,生生世世必然找你寻仇,只图一时口快,无故结下怨家,在生死沉浮里给自己造作下多少苦难?

所以还是那句话,对于他人的苦,我们应该生同情心,能伸出援手,则是行菩萨道,功德无量。如果不能帮助,也不可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津津乐道。要知道,想什么,欢喜什么,就招感什么,实际上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一切心想事为逃不出物理上的反作用力。为什么不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两声口哨换来50年牢狱之灾

近在网络上看到不少去死吧、你是猪之类的不文明用语。...

说话的禁忌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随随便便说人家的短处.或揭发...

【推荐】一言折尽平生福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学生出游,路旁...

止息花言巧语可获得十种功德

《大方等大集经》:休息绮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

绮语之毒,招灾引难

下面讲到绮语,绮语译为杂秽语,杂就是闲杂,秽是污秽...

千万不要让你不经意的话成为咒语

中国的古话: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暗室亏...

《百喻经》痴人赞父

【原文】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佛陀成道之后,严格持守戒律,广为度化有缘众生。在弘...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

用什么样的心来使愿望会成功呢

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心灵的素质很重要,真的。有些人...

善导大师的三不问

善导大师有三不问。我们念佛人经常问这样那样的问题,...

【佛教词典】无明长夜

(譬喻)烦恼之惑覆智眼,不见不可思议之光明,流转于...

【佛教词典】如来劝诸声闻请他说法

【如来劝诸声闻请他说法】 p0583   瑜伽九十二卷二页...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往生弥勒净土的修行方法

一、广行布施 《大成佛经》中讲到,弥勒菩萨在人间成...

【推荐】十心向往,命终必生极乐国土

又云,十心向往,命终必生彼佛国土,是《宝积》义。《...

禅师的考验

慧忠国师是浙江人,俗姓冉,号光宅,是六祖惠能大师的...

韦提希夫人替末法众生请法

现在的众生是末法的众生,业障很重。对比自己,会发现...

昌臻法师《净宗祖师有关临终的恳切开示》

一、临终四事 唐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指出临终...

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祝福

一只蜜蜂和一只黄蜂正聊天,黄蜂气恼地说:奇怪,我们...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

要有速求往生之心

众生的共业都在面前,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扭转狂澜。但平...

大安法师:怎样做到凡事都能随遇而安

问: 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 大安法师答: 要...

信为道源功德母

过去有一户豪门望族的长者,突发异想:寺院中有许多年...

佛教的家庭观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