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快乐或不快乐,这都是不确定的

阿姜查  2013/03/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快乐或不快乐,这都是不确定的

无论出现何种心境——快乐或不快乐,都别在意,我们应经常提醒自己:“这是不确定的。”

人们通常不太考虑“这是不确定的”,但唯有这才是智慧生起的关键因素。要想停止我们的来去并得到歇息,只需要说:“这是不确定的。”有时我们可能心烦到掉泪,那是不确定的事;当贪或瞋的情绪出现时,只需要提醒自己这件事。无论行、住、坐、卧,不管出现什么事都是不确定的。你难道做不到这点吗?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持续如此做。试试看!你不需要太多东西——只要这个就能发挥作用,它会为你带来智慧。

我禅修的方式不是很复杂——如此而已。将一切都归纳到“它是不确定的”,一切事物皆会聚于此。

你无须注意各式各样的心理经验。当坐禅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心情,看见与认识各种事,体验各种状态。别注意它们,且别卷入其中。你只需要提醒自己它们是无常的,这样就够了,这很简单,很容易做,然后就可以不管它。智慧自然会生起,但届时别过度勉强了解或执著它。

对事物的这个了解永远都是及时与适当的。无论何时,都是无常在做主,这才是你应该禅修的事。

智者真实与正确的箴言绝对少不了提到无常,若未提到无常,就不是智者之言,也不是觉者之言,它就被称为不符合真实法的言论。

在我看来,一旦我们拥有正确的认知,便能调伏心。这调伏的指令是什么呢?是无常,是了知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一切事物在我们清楚看见的当下止息,并成为我们放下的因,然后我们让事物如实存在。若事情未发生,我们便安住于舍;若有事情出现,则思维:是它造成我们有苦的吗?我们是否以贪取心执著它呢?那里有什么吗?此事支持与维系我们的修行。若我们修行并达到这点,我想每个人都会了解安稳的真实义。若达到这个洞见实相的境界,我们会成为单纯与无欲的人,满足于所拥有的事物,容易沟通并谦和有礼,没有难题或麻烦,而会活得很自在。一个禅修而心获得寂静的人,将会是如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财物化为灰烬,商人竟能悠然睡觉

有位商人的家里失了火,不仅房子严重损坏,连财物都几...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

梦参老和尚《弥陀心法》

错误的观念 没有讲经之前,跟大家说几句,最近一段时...

修无常观,破除对今生的爱取

前者思惟生死的过患,是改变对来生的爱取。而这里是改...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问: 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

平常就要告诉自己,这个东西本来就没有的

过去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大将军,这个将军一生身经百...

苦的定义就是逼迫,它来自三个方向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果真法师:心念转变病就能痊愈

科学日新月异,医学也随之不断进步,而人类的疾病却相...

素食帮你击退病魔

各界世界著名人物,从哲学家柏拉图和尼采,政治领袖本...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我们这人活不了好久...

网络学佛的正确态度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众缘和合的现相。网络也被诸多有...

【佛教词典】恶说

(术语)七聚之一。恶言说也。徒为无用之论义者。行事...

【佛教词典】香为佛使

香能通达人之信心于佛,犹如佛之使者,故称为佛使。[...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中国禅宗的起源

少年时代的净慧长老 我今天所讲的禅,不是六度禅波罗蜜...

为何现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常说雪峰的饭头,沩山的典座,堂里参禅堂外参禅,总是...

善解与包容之心

有一则简单的故事:在某乡村,有一户老人家的隔壁有一...

对这样的丈夫,实在产生不了敬爱心

问: 在《一函遍复》中提到对治女人烦恼的八敬法,女...

释教三字经

(按:本文为明朝吹万老人所著《释教三字经》,经印光...

圣严法师: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经拥有」

电视上曾经流行一句广告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

化解嗔心的方法

以前曾简单地讲过贪、嗔、痴的嗔;嗔的害处是何其的多...

一切善法,欲为其本

以微少善根,成就广大功德,故名方便。 说我们这一念的...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

人之一生——六入缘触

缘触这是谈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个接触,但是六尘...

睡眠之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