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只过几年你且看他

2013/1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只过几年你且看他

刚开始学佛想要改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到有人说,“你学佛不要与社会脱节啊,社会是多种多样的,好吃的好玩的很多,要去试一试啊。”是啊!社会确实是多种多样的,现在社会越来越宽容了,各种生活方式都可以存在。每个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吃喝穿戴阔都有各自的拥护者,都有相应的利益集团在后面推波助澜,追求刺激,追求新奇成了生活的主流。

我们学佛,想要改变以前的生活,发现那种只为自己享受的生活不对,慢慢体会到了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方面的改变与利益。也希望告诉别人,从“粪坑”出去,有一片净土。但在他们的因缘未成熟的时候,他不会知道“粪坑”原来是很脏很臭的。他会说“我以前没条件,受苦了,现在就要享受下。”“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怎么会有营养”。在一些“老人言”控制,支配下继续造作恶业而不自知。

那为什么就偏要去设定消费、享受的、及时行乐式的方式是正常的呢?而少逛街,少购物,少看电视,少娱乐,不去娱乐场所,的方式就是脱节呢?他会打着维护主流的旗帜,吓唬一些信心未坚的刚上路的行人,你走错了,快回来大路上来吧。

这也就是业力之大的一种反映啊!!!

而当我们仔细思维下,劝我们不要脱节的时候,那个人又是拿什么来判断和保证,所谓融入社会的这种生活方式能给我们带来的是快乐呢?

实际上学佛从来不是说要从社会生活脱离出去,而是要改变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佛法讲的是脱离轮回,而不是脱离社会。出离五欲享乐,而不是进行折磨身体的无意义的苦行。

沉溺、随顺于身体感官的享受,信奉这样的生活方式,他的出发点不就是在轮回中不能自拨之因吗?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去说服他们,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有大家结伙就该壮胆走上“三恶道”吗?

寒山问拾得,被世人所不理解,欺、骂、侮时如何处置,拾得说,“只过几年,你且看他”。我只愿我的行为能够是一个示范,让他们能看到。脱离了“社会”,从长期所谓老人言里摆脱出来,慢慢减少自己以前习惯的支配,也能够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学佛后为何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问: 我有一个同修,学佛以后,说信佛这也好,那也好...

礼佛三拜之含义

礼佛三拜之含义: (1)折伏骄慢心(2)见贤思齐(3)...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

一个人没学佛时,他就是要依靠某种东西来过日子

[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变灭],就...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者如何定早晚课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同一个菩萨吗

观自在是我们因中修行的一个方法。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名...

僧俗关系要建立在道义上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善用其心——可以扭转人生

相随心转,这个很重要。当这个相出现的时候,我们又会...

念佛人见思烦恼没断,能否往生

问: 我们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忘掉...

初机学佛决疑

客:我没有时间看经听讲,请用速效的方法,答复几个问...

揭秘东林大佛背后的故事

新闻的一则消息,把佛教界的一件盛事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佛教词典】生灭

(术语)有为之诸法,依因缘和合而为未有法之有,谓之...

【佛教词典】三圆满

【三圆满】 p0174 瑜伽八十五卷二十一页云:复次于善说...

一粒习气之米

沩山灵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圆正在筛米,被...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

别人影响不了自己的光

刚工作不久的徒弟满腹委屈地回到师傅身边,抱怨道:公...

为父亲担心,该咋办

问: 顶礼法师。我心里很痛苦,小时父母离异,我被判...

你业障都不大,大了你就遇不到地藏菩萨圣号了

占察善恶业报,我们每个人心里头都有一个小尺子,尺子...

【推荐】我们并没有比别人高多少

修慈悲忍辱的善行。瞋恚心有两种人,一种是放逸的人,...

圣严法师《办公室的沟通智慧》

在纷乱的环境中,如何把心静下来?假使办公室里突然有...

法施比财施的功德还大

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

这只野狐到底聪明在哪里

原文: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

老祖父的碗

有一位大企业家,白手起家,胼手胝足开创了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