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戒定慧学有门入

明一法师  2013/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戒定慧学有门入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们得到福报。有了福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不会有障碍,我们做什么事情就会很容易实现,就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来实现自己更多的愿望。而智慧是佛教目的,有了智慧我们可以轻松解决烦恼,有了智慧我们可以了生脱死,有了智慧我们可以帮助别人。所以修行不外乎是修福与修慧。《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修行结果阿罗汉是证到一切智;菩萨是证到一切相智;佛是证到一切智智。过程是一样的都是修持戒、定、慧。如何修行要看各人的因缘,每一个人的用功方式一定是不一样的,但产生的结果会是一样——智慧。所谓八万四千种法门,因八万四千种根性而设。

这里向大家介绍禅宗第四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这本书上把修行的方式和结果都讲得非常清楚。比如书中解说:‘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独一清净究竟处,心自明净。或可谛看,心即得明净,心如明镜,或可一年,心更明净;或可三五年,心更明净;或可因人为说,即得悟解;或可永不须说得解。经道:众生心性,比如宝珠没水,水浊珠隐;水清珠现。’我们要怎么才能开悟,才能了达事物的真相?前面这段修行的方法和结果祖师全给我们说出来了。

再如《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说的:‘深行菩萨入生死,化度众生,而无爱见。若见众生有生死,我是能度,众生是所度,不名菩萨。度众生如度空,何曾有来去。《金刚经》云:灭度无量众生,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所以初地菩萨初证一切空,后证得一切不空,即无分别智。亦是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是空。所以菩萨修学空为证。新学之人直见空者,此是见空,非真空也。修道得真空者,不见空与不空,无有诸见也。善须解色空義。学有心者,要须心路明净,悟解法相了了分明,然后乃当为人师耳。复须内外相称,理行不相违,决须断绝文字语言,有为圣道,独一净处,自证道果也。’这里就把我们修行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指出来了,让我们能够轻松入道,少走弯路。

还有如《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说的:‘略而言之,凡有五种:一者知心体,体性清净,体与佛同;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宝,起作恒寂,万惑皆如;三者常觉不停,觉心在前,觉法无相;四者常观身空寂,内外通同,入身于法界之中,未曾有碍;五者守一不移,动静常住,能令学者明见佛性,早入定门。’ 这又把五种用功方式也详细地告诉我们,就看我们怎么去做了。

又比如《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说修行的结果:‘真得心者,自识分明,久后法眼自开,善别虚之与伪。或复有人计身空无,心性亦灭,此是断见人,与外道同,非佛弟子。或有人计心是不灭,此是常见人,亦与外道同。今明佛弟子,亦不计心性是灭,常度众生,不起爱见;常学智慧,愚智平等;常在禅定,静乱不二;常见众生,未曾是有,究竟不生不灭,处处现形;无有所闻,了知一切,未曾取舍;未曾分身,而身遍于法界。’如此等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实在是一本很好的修行指导书。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这本书老和尚在2003年四祖寺禅七期间作过详细的解释,全部的文章在《双峰禅话》里面可以找到。各种修行的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要看各人的因缘,关键是要对准自己的情况认准一个法门,真正做到《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讲的:‘得意即忘言,一言亦不用。’或者禅宗祖师讲的:‘老鼠啃棺材’。知道了修行的方式以后,精进不断,如救头燃将来总有一天大开智慧得大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妙莲老和尚《福慧双修》

今大上午有位中兴大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来问我许多问题,...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迦叶佛时,有两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长诵经、持...

你要修福修慧,这句名号就完全具足了

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来比喻智慧的深广,...

星云大师《求财富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求您加持我获得人间的财富。 因为在...

【推荐】有两件事我们非常需要去做

朝拜五台山,不是每个人都能来的,这需要因缘。不管信...

出家人为什么坚持上早晚课

我们出家人上早晚殿、过堂这功德是一堂佛事。这堂佛事...

不注重福慧资粮的积集可否往生

问: 有些人也深信切愿念佛,但不注重福慧二资粮的积...

妙莲老和尚《要为后代培福慧》

一、闲来多为不急忙 古人有句话说:病中方知身是苦,...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推荐】蒙山施食的由来及功用

《蒙山施食仪》是汉传佛教寺院每天晚课都必须进行的一...

惟贤长老《论「香光庄严」》

我这次经过广德寺,很欢喜,也深切地受到感动。因为本...

修行不必挂碍衣食 真修自有龙天护持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

如何解决烦恼呢

问: 烦恼如何解决? 衍慈法师答: 烦恼的根本是无明...

【佛教词典】于异熟无智

【于异熟无智】 p0748   瑜伽八十四卷十九页云:于异...

【佛教词典】具定

【具定】 p0823   瑜伽十八卷二页云:云何具定?谓能...

念佛法门的宗旨是信愿行

念佛法门的宗旨是信愿行三法。信是什么呢?信,从事相...

偏执无生之理,轻视往生之事

执著有往生的事相,虽然不了解无生的道理,但老实念佛...

优波离尊者-持戒第一

出身首陀罗族 优波离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

财富的秘密

【一】 收到一短信说:财富很重要啊!此为答复。 财富...

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

坦荡面对挫折,从容迎接失败

从记事开始。我们便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生活。 求学时,...

泥土的比喻

佛陀有一段时间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他...

幸福常驻心间

有这样一个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说的是从前,一个富...

处处作主见如来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

静心的修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心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心就...

星云大师:快乐之道

追求快乐,是一般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