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居士怎样如法修行

2014/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居士怎样如法修行

一天我和一位居士的父亲闲聊。当谈到居士时,这位父亲气哼哼的说:“自从他信了佛以后,什么家务活也不干,就知道烧香磕头。妄想成佛,长生不老。我们对他有意见,他就对我们不理不睬。我就不信,佛是这么教导人的?”我问:“他没有给您讲过佛教吗?”居士的父亲回答说:“讲过,他就说信佛可以消灾避难,人死后能到极乐世界。”听了居士父亲的话,我突然找到佛教之所以还不被一些人接受,甚至被认为是迷信的原因。

由于在家修行的佛教徒本身有家庭、有事业,难免要过一种世俗的生活。因此,居士就不能不面对这一现实,如果把自己看成一个出家的僧人,那就不适宜了。所以,佛教徒在世俗生活中要想坚持佛教真理,向人们宣传佛教理论,本身除了有正信之外,还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亲近、尊重的人。只有这样,居士才能与人和睦、友善的相处,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把佛教的真理向世人传授,既利己又利他。佛教的深入人心也就指日可待了。那么,居士如何正确的修行佛法呢?下面我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对待欲望。佛教导我们要恢复本性的光明智慧,首先要寡欲。即“清心寡欲,少欲知足”。按照佛学观点能清心寡欲,人本有的智慧光明才可显现。但有些居士却对此有片面的理解,认为断欲望就是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追求,就要冷漠无情。因此,他们对工作事业漫不经心,对家人冷暖漠不关心,整日的念经拜佛,完全不理会家事世事。也正因为如此,他被别人认为是个悲观厌世、冷漠无情的怪人。殊不知,佛教让人断绝欲望的本意是让人断贪欲,并非舍弃一切追求,如果把正确的理想目标都看成欲望,那么想修成正果本身就是个欲望。

我们说如果一个在家的居士整天什么也不干,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种寄生虫式的生活本身就违反了佛学宗旨。佛陀曾言:力图解脱烦恼的人必须避免两种偏倚的生活。一种是不能战胜私欲,过度追求私欲的生活;另一种是不必要的折磨自己的身心,过着苦行的生活。所以,我们不要在信佛以后,一味地追求消灭欲望,而无所作为。信奉佛教与积极上进、踏实努力的工作并不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是个国家工作人员,你花着纳税人的钱,就要为纳税人干工作;如果你是个工人,你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为家庭多创造一些收入,使家庭和睦,同时也为社会在创造财富。这些都符合佛教的真理。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因此,我们在家的佛教徒尤其要精进勇猛地入世办事,将事业搞得红红火火。况且一些出家的佛教徒也不是在世外过清闲。他们每天四、五点钟做早课,早课以后或者拜佛,或者坐禅,或者念经,或者礼忏,做他自己所要修行的活动。你想一想,这么早起身,兢兢业业、辛辛苦苦的修行,你说他是消极的吗?这种行为一般人不了解也没看见,却以为是消极。因此,我们在家的佛教徒一定要有志气、有骨气,认认真真的修行佛法,在短暂的人生中慎思明辨,求得真正的佛法。

二、佛教徒在生活中时刻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认为自己信佛了,就比别人高明。相反,信佛的人更要谦卑。佛教从净化心灵这一方面来促使人们各自摒弃私见、私利、私欲,以博大的胸怀,把一切众生看成自己的同胞兄妹,万物与我同为一体。我们要尊重别人的信仰,使他人因你而理解、相信佛教。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如果居士不敬重三宝,不慈悲宽容,不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在贪、、痴的迷惑下为名利而斤斤计较,因个人的恩怨而毁谤他人,若如此,又怎能够当好一个居士呢?因此,这是每个居士值得深思的大事。居士应具有较高的觉悟程度,千万不要忘记肩负的“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重任。

三、要处理好佛教和家庭生活的关系。每个居士在现实家庭生活中,要真心皈依三宝,以佛、菩萨为楷模,深入佛教经典,掌握丰富的佛学知识和社会知识,把佛法与现实圆融地结合起来,为社会和人类服务。居士净化人间的着力点,是从净化家庭开始。

佛化的家庭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孝敬父母。女的孝敬父母及公公婆婆,男的孝敬父母及岳父岳母。必须两者兼顾。

2、夫妻之间要应相敬如宾,把彼此当做共建幸福的善知识来看,所以应该相敬、相让、互助、互谅、互相的关怀。

3、对待子女要像母鸡来带小鸡那样的呵护备至。我们中国人所说“养儿防老”这个观念,佛教徒并不赞成。佛教对子女的爱护和教养,目的不是为了防老,乃是为了尽责,因为人的福报与业报,各有因果、各有因缘。父母宜教导儿女孝敬父母的伦理观念,但不宜指望儿女一定要奉养父母,否则便会因指望而变成失望之时,衍生出无穷的烦恼。家庭的成员都当各尽各的责任和义务。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和睦、家庭教育的成功,便能提升个人品质,进而达到净化社会的目的。

四、要广结善缘。人要避世修行并不难,难的是在人间肩负重担依然走在坚信的大道上。我们必须有地藏王菩萨那样的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居士要通过爱父母、爱妻子、爱儿女、爱兄弟姐妹、爱朋友发展到爱一切人。这样,我们才把佛的旨意传授给一切人,让人类永远和睦相处,永远不起纷争。否则,只会让人感觉信奉佛教的人跟常人不一样,是精神病。

因为居士每个人都有家庭、有事业工作,那么我们有责任好好工作,同时照顾好自己的亲人。佛教讲孝道。不敬父母是不孝,不敬老师是不孝,兄弟们不和,让父母担心,是不孝。做事不负责任,对人没有诚意,工作不努力,身体不好常生病,自己天天烦恼,皆为不孝。佛告诉我们要孝亲尊师,我们自己成佛,不但能度父母,还能度其他人。

因此,只有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做一个仁慈的父亲,做一个合格的丈夫,才能使家人与你友好相处,在相处中才能把佛教知识传给他们。否则,连家人都不能和你亲近,你怎么能够传播善知识呢?学佛,一举一动都要为他人着想,把自我看轻了,舍己为人,不令他人生烦恼,这就是佛。

五、居士一定要去掉急功近利思想。许多的居士没有搞明白,为什么要信佛?有老妇信佛后,天天念叨:阿弥陀佛,保佑我全家都平安,儿子孙子当大官,又有吃来又有穿,钞票堆成山。这就错了。如果那样,佛也可以保佑坏人了。不是有这样的例子吗?抢匪抢劫前在佛前发愿:佛祖保佑俺抢劫成功,到时候俺一定给您烧高香,镀金身,让您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你说佛能保佑他吗?

因此,我们不能把佛看成有求必应的神灵。有些居士虽然嘴上不说信佛是为了能给自己带来好运,但在内心却是在祈祷佛、菩萨保佑自己功成名就、发大财。殊不知,佛是指路的明灯,如果佛给了你光明的道路不走,甚至背道而驰,你怎么祈求佛保佑都无济于事。如果对佛教真谛缺乏了解、功利心强,把佛教简单的看成是能够消灾避难的保护神,把佛看成是能够给人带来财富的财神爷,那与迷信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有居士信佛后逢人就讲:“学佛真伟大,不信佛的人都是大坏蛋,都是大笨蛋。信了佛,现实人生定美满,一切事情都如愿,没事咱就念念经,管他旁人难不难,闲了咱就跑道场,父母儿子靠边站。这个样,死后定能升西天,到时候吃有吃,穿有穿,日子惬意又清闲,他们还要供奉咱,如果敢不供养咱,一定让他有灾难。”我们说如果这样,他就是个俗人,跟不信佛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总之,居士们要以佛陀为榜样,认真领悟佛、法、僧三宝,学习佛觉而不迷,学习法正而不邪,学习僧净而不染,正确地认识佛教,坚持正信,破除迷信,树立正气,弘扬正法,坚持不懈地学习佛法,印证佛法,不断地觉悟,要像佛那样达到无上正等正觉的境地。不要仅学一两句经文,念一两句真言,就以为懂得了佛法,其结果会做出一些脱离实际、事与愿违的事来。佛、法、僧三宝是居士的老师,作为居士——三宝的学生,既受三宝教育,就要敬重三宝,以报师恩,以三宝智慧搞好佛法宣传,以佛、菩萨的大慈大悲精神自利利他,显示大乘佛教的慈悲胸怀和无量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星云大师《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我常在想:一个出家人,如...

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问: 在清理花园的时候,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怎样才能恶业消灭,善根增长菩提不退

问: 我有一个佛友诵《地藏经》五六年了,但从未回向给...

弘一大师《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

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问: 师父,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佛像的缘起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跟大...

从三个方面谈放生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

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慈悲心与恶风水

去年搬到一间新屋,与市场为邻,而且就是买鸡鸭鹅、猪...

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九华山有尊肉身菩萨大兴和尚,生前很疯癫,常常给人治...

夫人学道莫贪求

学道(唐龙牙居遁禅师)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

【佛教词典】三无漏根

梵语 trīny anāsravendriyāni。指三种不染污、不起...

【佛教词典】讲宗

(术语)除禅宗律宗。其他诸宗谓之讲宗。以多讲说经义...

王子舍身饲虎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有一天,国王和皇...

佛在哪里呢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

盗马贼的醒悟

古时候,伊拉克有位国王,叫阿尔马蒙,他有匹千里马。...

我们今天犯的错误是什么呢

唯识学的基本的思想它的智慧,它主要的宗旨主要是一个...

你原本就很快乐

一个有钱人,不知道怎么样找到快乐,于是背了一袋子金...

一念善心即为佛

印象中,奶奶笃信佛教,每日吃斋念佛,特别信奉观音。...

出家的条件与受戒的程序

一个人要加入僧团,成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仅要符合...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

问: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是先开示吗? 净界...

圣严法师:关于轮回投胎的问答

(一)问:人类死了,当真还有转生的机会吗?有什么证...

老舍的脚步声

在他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

观念改变,痛苦就能转身

有一位资深的师姐,原本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有一天...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好像感知不到弥陀的光明,所以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