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明学长老  2014/03/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我们佛教来讲要请法师讲经,印的经书,流通的经书也是弘扬佛法。我们灵岩山念佛堂天天念佛,禅宗天天参禅,对信众来说,还是念阿弥陀佛的多,给信徒们讲讲(佛经)开示,让他们对佛教教理方面有个了解,要提高素质。信徒到庙里烧香拜佛蛮虔诚的,问他什么他不懂,现在要教他们理解为什么要烧香拜佛,为什么要信佛,要把这个道理让他们慢慢地认识到。不是说念念阿弥陀佛就当铜钱用了。

我小时侯在家乡邻居有个小孩,他说:用麦纸板包个红包,念念阿弥陀佛,烧了变金条了。从前叫祭祀,把念的阿弥陀佛用红纸包了烧了变金条了。有一两年了,一个老太太在大殿门口烧锡箔,一边念佛。我问她,你念佛做什么?她说念念佛烧了嘛就变金元宝了。烧锡箔是我们中国民间风俗习惯,民间风俗习惯也不能说是迷信,因为要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要祭祭祖,烧个串,烧个纸头锡箔,到庙里来烧锡箔,烧这个东西,他又不懂,这种念佛的人需要法师给讲经开示。

像我们道安老法师每个星期到苏州北塔报恩寺去讲经。山上讲经讲过几次,在我们佛学院里讲经。对他们信徒讲经自己有具体困难,因为他事前不知道几点钟开始要讲经。他们来烧香的,烧香的准备要回去的,那么你说下午几点钟开始讲经?他烧了香不可能在等你讲经。还有人呢,他不敢跨进来,有茶水供应大家来听经,我叫他们进来,他们不敢进来。这是弘扬佛法,不是站那儿念念阿弥陀佛就完了。

要把佛教的教理、规矩、道理说明了,让他们提高认识,提高素质,否则的话他们就只会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你们念佛做啥啦?他也不懂。念佛是求生西方,念佛又不是当钱用的,念佛是为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做的好事也要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将来佛教徒都会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多做好事、多念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成了佛再回来,再度众生。

这样把思想慢慢地认识提高,现在蛮好,现在弘扬佛法光碟很多,印的书也很多,还有法师讲讲经,这样是比较好。党和政府对我们佛教很支持。以前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也是讲佛教以戒为师,当时弘一大师教的——以戒律为师,佛教徒要学戒律,要多做好事,不要去干坏事,以戒为师。有一次也是领导,不是普通领导,是高级领导,讲你们佛教都根据五戒去做,我们国家建和谐社会,大家就安定了,大家就好了。

现在国家对信佛的人很尊重,知道信佛人都要按照佛的五戒十善去做,道德就好了。现在国家提倡要有文化、有道德,怎样有道德?就要根据五戒十善去做,人的道德就高尚了。怎样提升道德,佛教都有根据,按五戒十善去做,道德就高尚了。先做好人,将来好成佛啊,做人都做不好怎么好成佛呢,做好人就根据五戒十善去做,将来好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佛者觉悟,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

学佛前要先研究三个问题

讲到学佛这件事,先要研究;欲研究,先要解决三个问题...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

业障可畏,地狱非虚

佛经里说:罪苦众生,往往生在边地下贱之所,不得见佛...

心灵在佛法的世界自由飞翔

我出生于一个比较优越的干部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

佛法的57条正见

1.正见宝镜照妖邪,魔鬼不敢现影踪,狂慧虽有强词辩,...

只顾着「佛学」,而不重视「学佛」

现如今,清净如法的实修道场,在国内已经是屈指可数。...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锵锵三人行之肉食还是素食

吃鱼比吃肉安全吗? 窦文涛: 《锵锵三人行》,广美,...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好比一个道场,必须天天要有...

【推荐】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

家里供奉的佛像一定要开光吗

很多人问我,家中供奉的佛像是否一定要举行开光仪式,...

【佛教词典】雁不食出笼

(传说)国王欲得雁肉,以笼养之,中有不食者,诸雁谓...

【佛教词典】行相

【行相】 指心及心所所具有的认识作用。心、心所以各自...

以貌取人,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

唯有一念话头,是当人命根

古德教人参禅做工夫,先要内脱身心,外遗世界,一切放...

要想达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视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学过《菩提道次第》,知道从修行上,根据各人发心...

何谓「供养」

供养,又称供施、供给、供,是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心...

十六个方法缓解你的压力

面对目前的工作与生活,你是否感觉到快要被逼疯了,来...

一句弥陀,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一句弥陀,生大信心,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曾经有人问...

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

我经常讲,佛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什...

付出善良总会有回报的

每当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那活泼可爱,栩栩如生,趣味...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涵义

问: 请解说《观经》中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

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为苦无有欢乐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城里有一位长...

当你摆平自己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没有所谓的不平

什么叫无量层次关系呢?比如说,这是一个zero,这是三...

六识其实是一念心性当下具足的

我们看第七科,明藏性即识大性。这个藏性就是我们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