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觉醒法师  2014/03/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我们用佛教的缘起法来分析危机的必然,绝不是在幸灾乐祸,而是要告诉大家,既然危机是人类的共业所感,那我们就应该勇敢承担这种责任、勇敢面对这场危机。千百年来,人们饱受经济的起伏所带来的酸甜苦辣,每一次都挺过来了,每一次人们都会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而使世界经济步入一个新的相对规范的轨道。因此,社会的前进、历史的发展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的轨迹,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明白这个道理,有助于我们平静地面对眼前的困难,有助于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佛教因缘起而闪光,缘起因应用而生辉。既然贪婪之缘汇聚后必然形成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树立一颗平常心、无我心、精进心、平等心、慈悲心,勇敢面对眼前的困境,以正确的心态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顺缘与逆缘。

1、以“平常心”冷静面对境遇变迁。

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生活,像一首歌,有酸甜也有苦辣……”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各种顺境和逆境,用缘起法的观点来看,顺境因于顺缘汇聚,逆境因于逆缘汇聚。因此,当我们面对顺境,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诸法由因缘和合而生,在一个和合的群体中,只有大家互相支持、互相协作,才有可能相得益彰、取得共赢。而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也不可灰心气馁、一蹶不振。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是自己的原因。比如眼前的金融危机,其发生并不是偶然的,世界的经济总是要有起有落,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要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勇敢面对逆境的挑战,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谋求改变自身境遇的途径和方法。

2、以“无我心”减少对物质的贪欲和沉迷。

就个体而言,因为损害了“我”的名誉、财产等等,人与人之间就要发生争吵、打架甚至伤人事件;从团体来说,为了某个集团的利益,而在生意场上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不择手段,搞得鸡犬不宁;在国际上,以霸权主义思想为指导,个别国家乐于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动辄以武力相威胁。这些都是“我执”在作怪。当事者因为不了解缘起法的道理,一味地受贪欲的趋使,从而私欲膨胀、私心泛滥,影响了世界的安宁与和平。否定永恒不变的“我”的存在,以“无我心”减少对物质世界的贪欲和执着,诚实守信、杜绝欺诈,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以“精进心”积极应对眼前的挑战。

生死是人生的必然阶段,佛教讲缘起法的目的就是要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没有永恒,有生必有灭、有老必有死。人生在世,唯一可做的就是,把握自己短暂的生命,以科学的精神、好学的态度,投入生活,让人生尽可能发挥出最大的意义,从而能够今生无悔、内心坦然,这就是我们面对人生应有的态度。回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经济体制开始转轨,不少国有企业一下子转成了集体或私营企业,头上的保护伞没有了,企业职工的优越感也荡然无存。下岗、待岗、失业人员一时难以调整自己的心态,自杀者有之、彷徨者有之、犯罪者亦有之。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方努力下,大家从迷茫中走了出来,在众志成城中创造出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奇迹。这些都是善缘汇聚的结果。缘,来源于现实,缘的聚散本身所仰仗的也是缘,是时代之缘、现实之缘决定了我们眼前的变化。面对眼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要尽快调整心态,以“精进心”积极应对挑战。对于创业者来说,冷静地分析自己所面临的环境,然后确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比如说创造一个公司需要五个条件,目前已经有了四个,那就要看剩下的一个是否能够解决,如果不能,那就早点放弃计划;如果经过努力可以办到,那就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业的成功和飞跃。

4、以“平等心”处理自他关系。

缘起法从理性上深刻阐述了佛教的平等观。身处生死流转过程中的众生,因为各自业力、习性、环境、背景等因素的差异,而表现为现象界的千差万別。但是千差万别的现象并不能掩盖众生生命本质上的同一,也就是众生在理性上的平等。这种同一的生命本质,就是一切有情心中本来具有的“佛性”,也就是缘起性空的法性。因此佛教主张“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强调有情应和乐共存、相互容忍。因此,作为一名佛教徒,应该牢固树立团结互助、荣辱与共的观念,以利乐有情为己任,从而尽最大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多作贡献。

5、以“慈悲心”帮助他人共度难关。

时代之缘也好,现实之缘也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我们人类自身,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把握现在、把握自己,及时行善、利益社会。古人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倘若有条件时不肯帮助别人,一旦自己碰到异常情况,别人也未必肯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根据佛教的缘起法则,人与人、有情与有情、有情与无情,彼此息息相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众生一体的“大我”精神。虽然佛法的最高层次是要达到“无我”的境地,但是大乘佛教除了培植获得个人解脱的智慧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要树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利他思想。我们不但要在表面上实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的利他事业,还要透过理性的提升,在实行利他行为时,能以“三轮体空”的智慧去观照,从而使得自己的利他事业能够随顺法性而达到最高的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逃离复杂,奔向简单的人生

生命驰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无法负重太多。人生易...

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

一生中不必计较的20件事

1、吃亏:吃亏是福。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不顺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遇到这样问题的...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

星云大师:生命中的难遭难遇

生命中一切好坏荣衰,都因为我有了这个凡事作难遭难遇...

佛度憍陈如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便前往王舍城宣说佛法,以度化...

修行中的中断障碍

不管是念佛法门也好,乃至读诵大乘也好,禅定也好,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推荐】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我们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观作一个总结。偈颂一是偏重在...

真正的福报是内心没有烦恼

今天我们从这个福讲起,可能我们也讲过说福报太重要。...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

念《阿弥陀经》,等于到极乐世界走了一遍

我们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弥陀佛。这样安排的目的,...

【佛教词典】光台现土

谓金台中现出净土。光台,即佛光所化现之金台。据观无...

【佛教词典】一法妙

一法者,即指大乘妙法,或一乘妙法。大乘是对小乘而言...

【推荐】没有做不成的事,只在想不想做

1953年11月13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消防队的电话总机...

不可将心待悟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

知恩报恩的雁王

从前,在波罗奈城附近有一个大池塘。池塘里,有很多鱼...

对治美色淫欲的《九相图》

人们穷尽一生珍爱自己的肉身,抹脂涂膏,百般呵护。同...

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

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但出家...

传授八关斋戒开示

归依三宝是信佛的开始,信佛的入门; 五戒十善,才是实...

大安法师:如何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

问: 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是百...

佛经中开示不邪淫的功德

1.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

佛法入心,毒海回头

我叫净心,今年48岁,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工薪家庭。...

好言一句贵千金

一个喜爱足球的女孩,考了许多年都没有被足球队录取。...

【推荐】能专念六字大经王,就一切都具足了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净土是法界藏土,念一佛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