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将佛法融入于生活

2014/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将佛法融入于生活

将佛法融于生活可以从小的事情开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床后,如果有佛堂的话,先点香、行礼、虔诚地祈祷佛菩萨等等,然后给家人准备早餐,当家人起来时发现已经准备好了早餐,这时大家都会感到高兴,你也因此有了积累福德的机会,家人也会因你的热忱而感到喜悦,一大早你就能够做一件好事。

藏地俗话说:“令父母高兴是报恩,使众生欢喜是行善”。

因此当你准备早饭时,千万不用担心失去做早课的机会,做早餐的同时也可以修行,一边认真做早餐,一边专心念佛号,这就是你的早课,也是修持“精进”;做早餐时不伤害任何生命,就是修持“持戒”;做早餐时心不散乱,保持正念就是修持“禅定”;做早餐时家人还没有起床且打呼噜,但你仍然不生烦恼,就是修持“忍辱”。他们起床后你把饭菜放在餐桌上给大家吃,就是修持“布施”。你具有善巧的做好早餐,且能做到让大家充满欢喜,这就是修持“智慧”。因此,你在一顿短短的早餐时间里就做到了六度波罗密的修持,这才是真正将佛法融入于生活,也是最好的功课。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时都可以修行。

譬如:早上上班从家里出发时,不要悲观的认为很麻烦我要去上班,而应保持乐观地心态去上班,要想着我去“行菩萨道”,我要帮助很多人。应培养这样一个好的习惯,这就是发心。当你路过院子里看到各种各样的花,比如玉兰花、桃花、迎春花或其他的花时,会忆念起佛菩萨,并将这些都献给佛菩萨了,这就是“供养”。

上班的路上搭乘公交车的时候发现有老年人或者孕妇没有位子坐,你可以把位子让给她们,这就是修持“布施”。你能够遵守单位的工作制度,平常准时到达工作岗位,提高做人的道德与素质,这就是修持“持戒”。当你在工作中,有时候看到老板的脸色不好,有时候同事不配合你的工作等等的问题出现时,你仍然能让心保持平静而不生气,这就是修持“忍辱”。

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地做事情且不偷懒,这就是修持“精进”。做任何事情时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平常能保持清醒这就是修持“禅定”。在单位也好,在家庭也罢,对人对事,不得罪任何人,不出任何差错,既有智慧,又有善巧圆融,这就是修持“智慧”。

这些都是修持人间的六度波罗密。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来包容家人、同事、朋友以及师兄们,为服务社会来提高自己的修证与菩萨的博大精神,这才谈得上是跟随菩萨的大乘行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既有智慧,又有善巧的方式来努力将佛法融入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家时,家就是我们所修的环境,家人就是我们所修的对境;接触社会时,社会就是我们所修的环境,所有的人都是我们所修的对象。无论善缘还是恶缘,在这人生的路途中,个个都是令我们修行成长的助缘,所以要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恩,感恩在这个世界上有了善缘,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给予我们愉悦快乐,对我们具有非常大的恩德。

如果在这个社会上出现了恶缘,我们受到谩骂、侮辱、指责、欺负、诽谤等等伤害,应该发自内心地感谢,这使我们消除很大的罪业,于瞬间令我们远离种种障碍与违缘。也会令我们成长和坚强,更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成就,所以实际上恶缘对我们的恩德远远超出顺缘对我们的恩德啊!

因此,我们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接触到什么样的人,一样的可以修行,也一样的可以保持欢喜,因为他们在无形中给予了我们无比的帮助和恩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禅净双修?如何识空性,破空性

问: 如何禅净双修?如何识空性,破空性?修心很重要,...

修学佛法必具的三项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暂,知道国土危脆,却不知道...

圣严法师《勤修三学,可免劫数》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 因果是可以改变...

念佛有两个重点

我们这次净土宗的修学,有三种忆念,就是你必须要去观...

「朝三暮四」成语的由来

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有个宋国人,...

微笑地面对生活

虽然,人生有很多苦难。人来到世间,就已经是一出悲剧...

念佛人要准备些什么事情

净土宗到底要准备些什么事情?简单讲一句话就够了:有...

药师法门为末法必修法门

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深信切愿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么

问: 请问法师,深信切愿定得往生,我相信佛无虚言。但...

【推荐】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

佛号是一个广大的无量光无量寿,但是问题是,是谁去念...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

【推荐】善业必须要有正确思想来引导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须赖的居士,名叫须赖。这个居...

【佛教词典】加持供物

密教行者修一尊法时,以各部办事明王之印明加持供物,...

【佛教词典】五种疾灭正法

子题:摩夷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四分中,五种疾灭正...

愿罪业悉消灭

我们一生都是为了身见,为了享乐为了这些东西,一生为...

十点生活的原则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在他给孙子的忠告里,...

隋代高僧道绰大师

今天我们讲的这位祖师叫道绰大师。道绰大师呢,跟昙鸾...

应具备何种参访心态才能受用

问: 佛弟子应该具备何种参访心态,才能真正受用? 慧...

宝地谁人有福得而居之

唐代相州(今河北邯郸)人源乾曜,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曾...

常说爱语摄众生

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

【推荐】钱是别人的,但消的是自己的福报

这次去普陀山,偶听道慈方丈开示,说到一两黄金四两福...

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

星云大师《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

前言 佛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宗教之一,但是佛教的教义...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问: 《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

佛教的因果思想是「三世两重因果」

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

给自己一片危崖

有好几次,见蝙蝠掉在地上,怎么也飞不起来。 蝙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