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

2014/07/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很会嫌弃和抱怨的,都没有多少福报。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夫妻之间,家庭之间互相嫌弃,家庭就很难兴旺。公司企业,也是如此。

传喜法师讲到他的恩师悟公老和尚,老和尚看到什么都是宝,连地上的纸皮都捡起来利用。我们看起来时废弃的,但是他却能发现价值。老和尚的福报很大,双耳垂肩。老和尚那个爱惜的心呢,福报才大了。

每个东西的存在,都有价值,人类也不会创造一个用来丢掉的东西。只是使用过了,人们觉得他失去价值了,就丢弃它。但他也曾经发挥过他的价值,哪怕是一次性筷子,垃圾袋等。它曾经有过他的价值。人不能因此而嫌弃。我们发现不了他的价值,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不够珍惜福报,不够用心。而真的修行人,就会用心。

人拥有哪一样东西,都是福报感召。福报多大,就想用多少。福报不够,想着开好车,开大公司也没有用。有的人一辈子拼命,但是结果也没有几个钱。小财靠努力,大财靠福报。是没有福报的缘故。目前我们穿的,用的,可能朴素一些,低廉一些,但那也是福报感召。说明这些低廉最适合目前的我们,应该欢喜接受。不要看到好的,就嫌弃差的。低廉的存在也有他的好处,起码适合福报一般的人使用。就像衣服,如果衣服都是上千元,只有有钱人买的起,那没钱人怎么办?所以低廉的衣服,就适合没钱的人。起码解决了他的保暖问题。

要时刻告诉自己:目前的情况是最好的。我们可以努力做得更好,但是不要嫌弃。努力做得最好,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嫌弃是一种看不起,不珍惜,饿鬼的心态。以嫌弃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的果报呢。如果衣服十元钱嫌弃,因为别人有穿100元的。但真的买了一百元的,也会嫌弃。嫌弃不是物质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

婚姻问题也是如此。夫妻之间一定不要嫌弃对方,你选中他,说明他是最适合你的。缘分是天注定,这个天,就是业力。对方如何,也是业力的感召,你嫌弃,只会让婚姻更糟糕。那要怎么办,不要抱怨,这样就好。然后好好改进。我们改变了,对方也跟着改。就像学佛一样,从来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而不是要别人去做的。

不嫌弃身边的物,不嫌弃身边的人。要珍惜,这样福报才能增长。我们福报增长了,周围的环境自然就会改变。依报随着正报转。你看佛陀的福报,都可以福泽佛弟子几千年,我们的福报如果都没有福泽到家庭,和身边的人,那我们就应该好好忏悔了,更没有资格嫌弃和抱怨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珍惜自己的人生与福报

做回人不容易。因为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看到,猪马牛...

五种慷慨布施,能得大福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

【推荐】有两件事我们非常需要去做

朝拜五台山,不是每个人都能来的,这需要因缘。不管信...

惜福种福,才能福泽绵长

现实世界的人,对于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有独享的心态,...

星云大师《佛教的财富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们: 记得不久前,在南部的高...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一、学佛首先要念苦 你们今天能够皈依三宝,走向学佛之...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问: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道坚法师答: 负债的人是...

顺境逆境都不能忘记求生西方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

【佛教词典】诸有

(术语)众生之果报,有因有果,故谓之有。有三有,四...

【佛教词典】圣性

唯识家称生无漏智而断烦恼之性为圣性,即俱舍家所说之...

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

三藏十二部经,没有看到哪部是讲气功的

禅是什么东西呢?平常大家都晓得,有如来禅、祖师禅。...

凡圣两忘

南塔的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佛门的七众弟子

一、比丘(Bhiksu):是男众出家后,受具足戒者。 二、...

敬老也是孝道的一种表达

成为老年人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年老了,头发白了,...

四体忽然同于草木,若作圣解,则受群邪

看第七科,尘并入纯烧斫无碍。 这个尘指的是内外的四大...

人死有后世,为何不见有人回来报告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祇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

比丘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

五浊恶世的成佛之法

这五浊恶世实际上是让我们要观察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

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与一心称名的关系

问: 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

高声呼喊观音菩萨,两度逃过轰炸

我家三代人都信奉观音大士,称念名号而免灾难的事情不...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