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王雷泉教授  2015/02/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太虚大师痛感早期佛教改革运动之失败,并为反击社会上认佛教为消极厌世的偏见,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相对以往重鬼神的佛教,太虚强调“人”;相对以往强调死后往生净土,太虚强调活着的当下,即“生”。“人”,对治过去片面地重视鬼;“生”,对治厌世的、“等死”的佛教。关于人生佛教,太虚有个著名的偈子:“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由人至佛的升进,在于用智慧超越凡俗层次,达到对现实生命存在的真正把握。故菩萨的理想境界并不在他界彼岸,而必须在当下完成。人间佛教的主旨,是用佛法的智慧提升生命,净化社会,推动人类主体的整体改变。按照太虚的说法,“发达人身即证佛身”。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我们成佛的潜能,而佛性的实现即是从凡夫之身成为法身,这是生命正报的觉悟升华。所以,学佛首先是做人,人圆即佛成。而人格的完成,从心开始,必须强调主体心的转识成智、转染成净、转凡成圣。

由生命正报的觉悟升华,带动环境依报的庄严清净。按照太虚的说法,“淑善人间即严佛土”。从当前无始恒转的娑婆世间,发展到庄严圆善的人间净土。要让有能力者更有智慧,有智慧者更有能力,使污浊的世间转变为清净国土。因此,人间佛教是从青灯黄卷式的传统寺院,走向世俗社会,从信仰层圈扩散到社会层圈和文化层圈。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群,是新世纪人间佛教运动的必然趋势。

我在十多年前提出“苹果理论”,宗教有信仰、社会、文化三个层圈。苹果核是信仰层圈,即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神圣体验和宗教意识;苹果肉是社会层圈,因为佛教在世间,要与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发生广泛的联系;苹果皮是文化层圈,以音声、形象作佛事,广泛运用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在这三个层圈中,宗教发展的常态,是从边缘走向核心。最成功的案例是大安法师,他原来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伦理学教授,从教授到和尚,从文化层圈走向信仰核心。而变态,是从信仰核心自我放逐到外延。现在的佛教,要么是日益庸俗化,要么就变成吟诗品茶、风花雪月的东西,这些都是边缘化的表现。

人间佛教的唯心净土思想,与指方立相的西方净土,在真俗二谛论的观照下,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提倡自力解脱,与仰仗阿弥陀佛的他力济拔,这二者并不矛盾,人必自助,而后天(佛)助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随缘度化、无我、法布施

信佛,种福田了生死,这叫自了。三宝弟子,信佛,不仅...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

强盗楼陀的故事

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舍卫城中,有一个强盗...

救世必先救心,心乃诸病之源也

饥馑旱潦,刀兵瘟疫,皆心之所感召也。尝闻医之治病也...

持心如大地

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

佛菩萨度众生决不说我是某佛

接手书,不胜慨叹。汝何得瞎造谣言,谓燃灯古佛降生汝...

没有众生,一切菩萨不能成佛

一切菩萨成佛,他的依据就是众生。没有众生,一切菩萨...

文殊菩萨善巧度化外道

在说法会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向舍利弗说道:我曾经见...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消气歌

消气歌(一) 世间万般事,哪能尽如意,遇事要想开,...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

不淫戒的功德与淫欲的过失

《佛说不淫戒经》白话译文: 何谓不淫戒呢?守持不淫...

【佛教词典】非行非坐三昧

(术语)天台所立四种三昧之一。不关于行住坐卧之四威...

【佛教词典】峰入

日本佛教用语。日本修验道之行者仰慕开祖役小角之行谊...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学会放松,是成功路上关键的一步

安南曾是一名普通律师。刚入行时,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

一生念佛很精进,为何不能确信自己今生能往生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在您讲的《净土资粮--信愿行》中...

证严法师:生活,淡泊简单就好

△ 有的人不仅图享受,还追逐时尚流行、虚荣、奢侈,...

有时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

要培养自己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来牵引自己的生命,很重...

十条处世必读励志格言

一:为人们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

这个「我」最怕你回光返照

蕅益大师指导我们从这念迷惑的妄想转成真心: 试思平日...

【推荐】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白话译文

提要 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一...

贫穷布施难?在乎一念之间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

【推荐】11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是中国佛教共同特色 大乘佛教,不论显密,几乎...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问: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绍云老和尚答: 在广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