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净界法师  2015/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还是不分别,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个事情应该这样解释:我们的目标是无分别,当真理真实出现的时候是不能分别;但是过程一定要分别,你过程没有分别,没有用文字的引导来修正你的思想,那你就不能悟入真理了。这个分别要怎么分别呢?我们说明一下。

这个分别的方法,这个地方的方法是讲行相,就是“于一切法唯有识心”。大乘止观跟小乘止观最大的差异在哪里?小乘止观它的空,是对外境全盘的否定,它就从无常下手,反正一切法被无常一观照以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有的东西都消灭掉,没有价值。所以小乘的空观,它所对的境界是五蕴诸法,整个五蕴被他的空观一对治以后,全部消灭掉。大乘佛法的空观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它是保留外在的因缘,这个因缘依他如幻,如幻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动它,你知道它是生灭相,但是你不能去破坏它。

那你要去破坏谁呢?所以大乘的空观它所要对治的是你心中的遍计执,你心中的名言妄想。“遍计本空”这一句话的意境,简单地说就是保持内心的平等,这就是遍计本空。

比如我今天看到一个人,诶,这个人对我很好。当你动了这个念头的时候,你的心开始不平等。这个时候你马上要观照:这个人对你很好,你已经落入了不平等。不平等就是说,你已经开始在造业了,这个生死业力开始启动了。你要把不平等调成平等,你应该观照说:这个人对你没有很好,也没有很坏,你的心就平等了。

所以你在修遍计本空的时候,你心中的名言,你要记得一句话:多用否定的话,少用肯定的话。诸位如果读过《大般若经》你会发觉,佛陀在《大般若经》里面,很少用肯定的话:“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这个意思。

但是你要注意,否定不能否定单方面,要二方面都否定。若你想这件事情对我有好处,你便开始不平等,你要开始对治:其实这件事情对我,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你的心平等,就是远离二边。所以你对于每一件事情,你都用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你的心安住在平等。

所以在修遍计本空的时候,诸位要知道:你刚开始修大乘空观的时候,你尽量少用肯定的字眼,多用否定二边的字眼。你不能否定一边,因为否定一边,一高一低也不平等。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他刚开始修观的时候,是先破对外境的执取,先破所取相,就是对外境保持平等,然后再对治能分别的心。因为这个外境对我们是比较疏远,所以我们比较好对治,刚开始先对治对外境的不平等,然后再对治内心对自我的不平等。

所以这个地方就说明“于一切法唯有识性”,就是把我们这种有所得、不平等的心,带入到平等的一真法界、不二法门去,就是于“一切法唯有识性”,进入到平等的圆成实性。依止这个平等观,“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这个就是修行大乘止观的整个过程。

修行大乘止观,我们也说过,整个大乘止观,它很强调内在的改造,它不改变外境,外境完全不动,因为依他如幻,一切法有它背后的因缘,你知道就好,但是它是让自己用平等心来面对。

我们看黄河,黄河泛滥一直是中国很大的天灾,你看黄河一触动的时候,生命财产的破坏不得了,所以治理黄河永远是历代君王一个重要的政策。刚开始是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他用围堵的方式:你会泛滥,我就做很多的堤防来阻挡你。结果,这个水你不要看它看似柔弱,其实坚强,它一发狠的时候,再大的堤防都被它冲破,就失败了。大禹很聪明,知道这个水不能跟它硬挡,要疏导,把它疏导到一个干旱的地方灌溉良田,不但没有坏处,还有好处。

其实我们的心也是这样,看似柔弱,但是它要狠起来的时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以对心,你能够硬压,像外道的无想定?其实这个无想,完全把这个心的功能、思想完全压住,这不是一个好方法,来生它会更严重。

诸位要知道,大乘的止观,就是你要很勇敢地面对内心错误的思想,然后用佛法慢慢地加以导正,不要去压制你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思想一来,我就念佛,当然这是刚开始的方法。我错误的思想一来,我就去拜佛,对,刚开始我们不一定要去跟它硬碰。但是你要慢慢培养一套方法,来疏导这个错误的思想,就是“遍计本空”,就是用否定的言词,把你的思想永远保持在平等,使令你离开好坏得失的对立。

因为这个好坏得失,都是你自己的概念创造出来的,世间上的事情哪有好坏?世间上的事情就是“依他如幻”,它就是随顺很多的业力,显现很多的影像,然后一直一直地过去、一直一直地过去。但是我们在过程当中,说这个是好、这个是坏,又产生很多很多的业力种子。所以我们应该让内心保持平等,这就是所谓的“于一切法唯有识性”,这就是整个大乘止观的相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

问: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通读大...

心里面的无常,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

平时就要训练,信愿才能坚如金刚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

修行的十大要点

一、孝养父母 佛教以孝为本,孝养父母是佛门的最大根...

如何判断修行有没有进步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上说: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

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以下我们就从这个地方去追究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

人之一生,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

有人说: 念佛比参禅较为稳当。其实念佛一法,又有事念...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吸烟的危害超过五荤

此文由龙树菩萨札记中录出,所论烟草之害,较五荤尤烈...

【推荐】用三三四把佛号摄住

当我们开始观察名号的功德,而产生信心;也观察净土的...

【推荐】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这十种的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过程当中,倓虚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

【佛教词典】安住种姓亦已趣入而未出离补特伽罗

【安住种姓亦已趣入而未出离补特伽罗】 p0626   瑜伽...

【佛教词典】波利匿缚喃

(术语)Parinirvā?a,旧称之涅槃也。唯识述记一本曰...

念佛戒烟的感悟

2012年,我开始接触佛法,次年正式皈依三宝,由于那时...

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

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

一句弥陀,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一句弥陀,生大信心,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曾经有人问...

净界法师: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

劝持《阿弥陀经》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

全国省级佛教协会联系地址及电话

黑龙江省佛教协会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极乐...

拥有的东西越多也就越执著

有些东西,我们并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但却总是...

净界法师:娑婆世界的苦与乐

蕅益大师解释经文,他习惯性用对比的方式,我们看第一...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

圣严法师《服务奉献种福培德》

过去有一位高僧,因为没有供养、也没有信徒,心中非常...

慧远大师《三报论》之大略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

不要去破坏人家的名利,不要去算计人家的财产

我们讲到说,不要去坏人家的名利,为什么呀?熙熙攘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