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离心对净土宗的修习非常重要

2016/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离心对净土宗的修习非常重要

在发菩提心之前首先要发起出离心,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础。从前面学习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可以知道,没有出离心做基础所发起的菩提心有三种过失:

第一,它有杂染性,菩提心当中夹杂了名利心;第二,它不坚固,遇到挫折容易退转;第三,它会让我们产生懈怠,不能精进修学佛法。我们之所以对三界会有爱取之心是因为我们有颠倒妄想,我们错误地以为我们能够在三界中寻找到获得快乐的方法,所谓的“寻求有海乐方法”。但是从佛法的角度,三界是没有快乐可言的,无论是乐受、苦受还是舍受,其本质都是苦,所以佛法是用苦谛的思惟来对治爱取。

我们对三界的爱取有两个方面:年轻人比较偏向于对今生的爱取,认为可以通过今生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或者是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上了年纪的人比较偏向于对来生的爱取,自己今生未实现或者未得到的希望来生得以实现。对于今生的爱取,我们需要修习暇满难得观和死殁无常观来对治,通过修习这两种观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名利心和懈怠心;对于来生的爱取则要用思惟生死过患来对治,当我们对生死轮回的过患产生胜解之后,我们的菩提心也会随之坚固起来。

出离心的修习对于净土宗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对娑婆世界生起厌离之心。但是我们要注意出离心出离的是对三界的爱取而不是外境。举一个例子,作为一个在家居士,在生活中会有很多工作、家庭的事务需要我们去处理,那么我们在做功课的时候,当进入佛堂以后,我们是万缘放下,把身心全部投入到念佛、持咒或者拜忏当中去,还是头脑中妄想纷飞,不能放下生活中的琐事,这就要看我们出离心修习程度的浅深了,而它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获得多大的功德,所以每一个净土宗的修行者在发菩提心之前先要修习出离心是毋庸讳言的。

在有出离心做基础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发起菩提心了,省庵大师为我们指出了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其中为“尊重己灵”而发心是依理观而发心,站在自己与诸佛具有同一真如本性的角度而发心,这样的发心是依止不生灭心而发,是非常坚固的。所以对于净土宗的修行者来说,除了为“求生净土”而发心以外,最好能够把“尊重己灵”这个原因也一并加入到自己的菩提心中来,从而使令自己的菩提心能够更加坚固。

在实践当中,我个人的体悟是虽然我们的菩提心是面对十法界一切有情无情这样一个广大的所缘境而发起,但是我们的下手处还是应该从对身边的人发菩提心开始,因为我们与身边的人接触最多,与他们的因缘最深,所以他们是最容易碰触到我们的烦恼的,而这时也正是我们的修行处。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观察,在我们学佛之后,我们与家人的关系是否更和谐了?我们的家人有没有因为我们学佛而对佛法更加亲近甚至好乐?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就应该检查自己是否发心不够,作为一个菩萨在度众生时既要有智慧又要有慈悲,因为有慈悲所以我们希望令一切众生皆能亲近佛法,成就佛道,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改变自己,不能再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应当多代人着想,为他人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因为有智慧所以我们能够善于观察因缘,抓住一切可以使令众生亲近佛法的机会对其进行引导,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所以在这样的修行中我们就能够与众生共同增上,我们的菩提心也会不断增长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

业障很重,但不妨碍往生

比如你的命运要生绝症,生命要终结,那你忽然在这个时...

【佛学漫画】净土宗祖师慧远大师

我从最初到庐山安居至今,十一年之中,三次见到西方三...

【推荐】饬终津梁(临终助念须知)

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

真能念佛,自得世间福报

【印光大师云: 须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四十八大愿——(第38愿)妙服自然在身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

印光大师论念佛圆通章的闻思修

印光大师非常重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赞...

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问: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警惕九个吃菜的误区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有多种保健功...

弘一大师《人生之最后》

第一章 绪言 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

我们见到各种景象是怎么有的呢

这个色尘是一个外处;见,眼根中的见,是一个内处。见...

为何出家人每半个月要布萨诵戒

昨夜说的黑月白月诵两重戒法,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

【佛教词典】中夜

梵语 madhyama-yāma,巴利语 majjhima-yama。为六时之...

【佛教词典】生死野

野,指地域、场所。谓生死广漠无际,故以野譬喻之。摩...

是「山门」还是「三门」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

超脱四食,断生死流

昔日,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

把每一句经文消归到身心世界

我以前在读《楞严经》的时候,我大概也是,十卷读得很...

水牛含泪下跪求饶

一群目瞪口呆的屠宰场工人,拒绝宰杀一只跪地求饶的大...

人的寿命在增还是减

诸位知道我们现在在减劫中,成住坏空,我们已经到了住...

嗔心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的过患最大,它的果报是什...

不论你修行哪个法门,这四个心都至关重要

人的心很多。过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来,叫做五心不定,...

你是属于刚强傲慢型,还是调柔寂静型

你看一个人,他完全不修无常观无我观,他在佛教界里面...

湛山倓虚大师传

自称湛山老人的倓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

居士以在家老实念佛为本

凡修行人,当在自己家中修,不必定到林中修。若皆到林...

化解冤亲债的六个方法

1、吃素戒杀并回向冤亲债主 吃素是断杀戒杀的开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