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

德光法师  2016/10/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

世间有很多烦恼和痛苦,繁杂社会,芸芸众生,从出生到死亡无不经历各种痛苦。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苦,男人有男人的苦,女人有女人的苦。想要的得不到苦,得到了不长久也苦。终日繁忙奔波的感觉焦躁,每天无所事事又感到空虚,任何一种状态久了都同样是厌倦。因此,我们想要寻求出世间,然而却总也找不到方向,其实龙树菩萨早就告诉过我们,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

世间有苦有乐,然而快乐总是短暂的,痛苦却是永恒的,再美好的事物都会掺杂痛苦。饥饿的人遇到美食该是幸福的吧,可是一旦吃饱了再吃却变得痛苦;穷困的人突然中了大奖该是快乐的吧,可是一旦领取了奖金,烦恼也就接踵而至;长寿该是美好的事情吧,可是谁能理解曾经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之后的那种孤独和空寂呢?之所以痛苦,说到底是因为我们不曾如实了知这个世间。如果我们真正洞悉了一切,那么又有什么是可以使我们感到烦恼的呢?所以,我们应该找寻这痛苦的根源。

从前有个有神通的修行人,他可以听懂动物的对话,有一天他在树下禅修,听到一只鸽子、一只乌鸦、一条蛇和一头鹿在讨论世间什么最苦。乌鸦说:世间饥渴最苦。饥渴的时候,身体无力,心神不宁。为了寻找饮食,东奔西撞,不论是遇到老鹰,还是误入罗网,都会丧身失命,这都是由于饥饿所致,所以我说世间的苦从饥渴中来。

鸽子说:在我看来,世间淫欲最苦。淫欲念头如火一般炽盛,为了追求爱人,不顾一切的飞奔出去,不是被猎人打死,就是被老鹰吃掉,我们兄弟们丧身失命,都是追求爱人所致,所以我说世间苦从淫欲中来。

蛇说:你们说得都不对,世间最苦的是瞋怒啊!没有嗔怒,大家可以和睦相处,但是一旦产生嗔恨便什么都管不上了,不管它是父亲还是母亲,都要咬,有时候生气了还会吞自己尾巴,伤害自己,你说嗔怒多可怕。所以说世间苦从瞋怒中来。

鹿说:我觉得你们都不对,我认为世间以恐怖最痛苦。平时我们在林野里,总是提心吊胆的,不是担心打猎的,就是恐怖豺狼,有时候稍有异响,就会吓得魂飞魄散,四处奔窜逃命。有时受惊后反而跑到野兽的巢穴里去送死,或是从悬崖上掉下去殒命。所以我说,世间苦是从恐怖中来的。

禅修者听完他们的议论,出定后跟它们说,其实你们说的都不彻底,我们一切的痛苦都是因为颠倒妄想,都是从心生起啊。仔细想想,这禅者说的虽然简单,确是洞破了实质。这时时变化的世间事哪样不是从心而起呢?世间本是虚妄不实的,本来无生无作,都是因缘假合的产物,何必牵系其中?

仔细想想,房子、车子、票子,哪个是真正属于过我们的?佛经里面说,财是五家共有的。最近南方飓风洪水,再多的财产,遇到水灾都会瞬间化为乌有。火灾也是如此,水火无情。除了水火之外,盗贼也是可以很容易就侵占你辛辛苦苦积累的财产的,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很多过去的盗贼演变为网络大盗去诈骗,足不出户就可以让你倾家荡产。

再者,遇到一些官司纠纷,姑且不说输了被罚没,单是审判的过程就会把你拖垮。假设说运气好,上面这些不幸都没有发生过,那么最后一个亲属的侵损你是无论如何也躲不掉的,通常我们会把亲戚两个字想得很美好和重要,但是有过生活经验的人往往都能体会到,亲戚关系通常是庸俗的,都是设法相互沾光,沾不上就嗔怒,生活中很多困难往往都是亲属造成的。赚再多的钱,真正花到自己身上的有多少呢?最终都是被上述的五家侵占。

如果我们不能如实观照世间的这一切,沉浸在其中,那么无论如何都不会感到快乐啊。如果能如实洞察这个世间,心跳出来,不受束缚,那么不就是出离世间吗? 世间与出世间是不二的,只有舍了世间,不受出世间,才是真正出世的道路啊!就像禅宗的三重境界一样,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感觉世间真实;再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觉察到世间的虚妄;最后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洞悉世间的本来然后回归本来,这便是出世了!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 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要有速求往生之心

众生的共业都在面前,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扭转狂澜。但平...

面对五浊,我们负有责任

大家要常常思惟何为五浊恶世,劫浊,劫是个时间的概念...

五方佛、五佛智慧和五方佛土

中央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 佛身颜...

耕种

有一次,佛陀在拘萨罗国弘化,遇到一位以耕田为生的婆...

厌离五欲,方能出离轮回

我们业力凡夫无始劫以来,都有一个特点:被这个五欲所...

一个人不能安忍,主要是没有看到真相

怎么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导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

出离心之思暇满难得

所以我们透过死亡的无常,每一生的死亡到来都把我们生...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善护口言,切莫落在绮语之中

常常说到口业四种过:恶口骂人、妄语欺骗、两舌离间、...

众生最大的也是最难断的贪

柏林禅寺在唐朝出过一个伟大的禅师赵州从谂禅师,他的...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

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强

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

【佛教词典】一实观

(术语)一实之观法也。宝积经百十二曰:百千万劫,久...

【佛教词典】慈心

(术语)四无量心之一。与人以乐之心也。...

对佛所说的净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净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也正因...

文珠法师《修福修慧修净土》

一、修福 (一)福的意义与类别 何谓福?福是指人间富...

忆念菩萨的圣号,要生感恩心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

净土易往而无人,病根在于缺乏厌离心

我们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当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

对于冥顽不化的恶人,我们该坚持吗

问: 法师,实在难以对恶人和我讨厌的人生起真实的慈...

「十不求行」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宝王三昧论》的十不求行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在恭敬中求,从生活里修

天龙寺的梦窗国师担任七朝的帝师,久受朝廷恩典,更受...

菩萨戒为何要禁止蓄养动物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真正悟道的人,他有绝对的包容

着法执的人很多,就会自立门户,无相,它是一种法,很...

晴日集

【存养篇】 一、得意淡然 不扬己盛 当我们面对得意的...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第二品随缘开示》

我们上一次谈的是生死的问题,今天我们讲的是《六祖坛...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