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要自以为圣,要以人为镜

2016/1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要自以为圣,要以人为镜

如何化解嗔恨心呢?不要从忍(世俗忍)下手,而要从思想下手——即“你不要自以为圣,要以人为镜”。

什么叫“自以为圣”——什么事情都是别人的错,我是对的,是无责任的。

什么叫“以人为镜”——就是把你嗔恨的对象当作你修行的镜子,反思下,被嗔恨对象的错你有没有。

那么如何具体操作呢,我告诉大家一个技巧——把别人的错误普遍化,再反观自己有没有这个普遍化的错误。

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1、菜市场。大家去菜市场买菜,应该多数人经历过小贩缺斤短两的待遇,我经常见到很大年龄的人在和小贩为了几角钱吵架。小贩对你缺斤短两时,你的第一反应:愤怒或嗔心心里骂人,你的第二反应:忍忍吧,我是学佛的。这样的忍,你能忍多久呢,多数人不跟小贩生气,也会拿老婆孩子或着什么其他出气吧。

我的建议是你在第一反应嗔心生起之后,插入这样的一个思维,程序如下

小贩对你缺斤短两时,你的第一反应:愤怒或嗔心。————观照觉知:我在生气。

你的第二反应:是判断,把错误普遍化——缺斤短两这样行为是变相盗窃。——正念:因果判断

你的第三反应:反观自己——我有没有过盗窃或变相盗窃呢?———忏悔:我之过错

你用的window是微软授权购买的吗,你用的word是买的正版吗,你下载的电影和歌曲是作者同意的吗你付费了吗,你在单位用的电话和纸笔电脑打印机都是干公事吗?甚至你穿的衣服也许是盗用哪个品牌的设计呢?你呼吸着地球的空气喝着地球的水,你感谢过地球妈妈没,你为地球的环保做过贡献没?想到这里我们其实和小贩一样都有盗罪,那么嗔恨之火立消,这就是打掉自己的“自以为圣”的圣人心理,以你嗔恨的对象为你自己修行的镜子。

你的第四反应:修行消除盗窃的业障,也为小贩回向,这就是同体大悲。———生起慈悲心

2、夫妻吵架:比如老公埋怨妻子吃素

你的第一反应:嗔心,这个人业障深重,很讨厌 ———观照觉知

你的第二反应:是判断,把错误普遍化——老公坚持吃肉是因为慈悲心没生起和愚痴——正念,你的第三反应:反观自己——我有完全的慈悲心和不愚痴吗?——忏悔

既然我有完全慈悲不愚痴,那么老公责备我不吃肉,我为什么还生气呢?还在心里责备呢?当别人对我不公正时我真能做到不嗔恨而同体大悲吗?我真的完全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吗,其实还只是一知半解呢?这就是打掉自己的“自以为圣”的圣人心理,以你嗔恨的对象为你自己修行的镜子。

你的第四反应:修行使自己更具慈悲心和智慧,也为老公回向,这就是同体大悲。———慈悲

3、如果你只求福报,一个历史故事,说明如何以化解嗔恨心来

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报的大臣是唐朝的郭子仪,辅助四代国君的元老,屹立不倒,不能不说他已得处事谋福三昧。当时是战乱纷飞,郭子仪的对手就把郭子仪的祖坟给挖了,郭子仪听后大哭,但是他并没有报复他的对手,也没有生嗔恨之心,他说了这么一番话:天下因为战乱死亡之人太多了啊,因为仇恨家里祖坟被刨的也不计其数吧,我也是领军打仗的将军,我的手下有多少士兵刨挖了别人家的祖坟呢?现在轮到我了,也算我郭子仪不孝父母罪孽深重啊。

我们看郭子仪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对手的错误普遍化:刨祖坟是因为乱世中的仇恨。第二反应反观自己:我郭子仪的军队就没有刨过人家的祖坟吗?第三反应:是我郭子仪之罪,不再报复,不再嗔恨。

所以我们看郭子仪的大福报不是白来的,是自己修来的,面对祖坟被挖都能不起嗔心,真是已得处事谋福三昧。

4、大家可以看到这种化解嗔恨心的技巧集合了日常四种主要修炼。

(1)观照的修炼

(2)正念的修炼

(3)忏悔的修炼

(4)慈悲的修炼

5、如果有的人观照的功夫差,不能在嗔恨心生起的当下就意识到它化解它,怎么办?

事后慢慢按照程序思维化解转化,保证你今后第二次想起这个气人的事情不再生气,别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重演那个生气事件,一遍又一遍集聚着可怕的毁灭能量。事后请静静按程序反思,回忆起来没有生气就是有效果了。

6、如果凡事忍让,是不是就做一个受气包?

要“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用冷静不带怒气的眼光观察人,用冷静不带怒气的耳朵听人说,用冷静不带怒气的的心情处理事,用冷静不带怒气的头脑思考问题。才能保证你不作错事情不做后悔事情。

7、其实,说白了怒气和嗔恨本质是什么?就是你的自我。佛家讲要无我,如何无我,化解嗔恨就是无我。

所以,请大家记住“不要自以为圣,要以人为镜”上可以修佛修道修心,下可以为自己为人处事谋取福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怎样去调伏这一念心

佛法的修学,跟我们一般世间做的学问,在过程当中有一...

【推荐】星云大师《我是佛》

禅门里有这么一段故事: 有一天,信徒问禅师:什么是...

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

修行是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

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

佛教之三种简易修持法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

在动中修行更为重要

用功的人,似乎静中用功好用,坐下来用,工夫就现前。...

念佛和参禅如何下手

修行人想知道念佛和参禅如何下手,如何成功,那首先必...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莫教错过眼前事,无限春光不再来

初做功夫,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内,遇境生疑、逢缘理会处...

一个开悟的人,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个圆成实是什么因缘安立的呢?当我们修习我空观、法...

把错误当成一种财富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多数人都以错误为耻,...

​《菜根谭》警句

《菜根谭》者,一名《处世修养篇》,余以今年一月东游...

【佛教词典】赞呗

(杂语)赞叹佛德之梵呗也。僧史略中曰:赞呗原始。案...

【佛教词典】灭道

(术语)灭谛与道谛也。灭者,灭生死因果之涅槃也,道...

修行中断的原因何在

一是环境关系中断,假使这个地方打仗了,你要搬了;或...

人生的立命之学

垂训以格人非:垂训就是建立好的教训,来格除人性当中...

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

到底这部《阿弥陀经》讲的利,利在什么地方啊?我们有...

放生的三个程序

中国汉传佛教寺院在长期的放生法会中形成了独特的《放...

一念至诚,必有所感

一念而飞一光,这是善导大师他所示现的,无论是中土还...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

如狼守斋的故事

在我们出家人的广律(藏经里面的广律)上说一件事。这...

五百释女报佛恩

昔日,琉璃王攻伐舍卫国,毁灭释迦族,并挑选了五百名...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

今天我们讲第二讲,翻到第一编净土宗的成立。我们主要...

【推荐】有什么值得生起欲爱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对围绕身边的五百位弟子说:无...

一心三观和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问: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界法师...

此到穷年,亦不得受用

【原文】 经云: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