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罪业越是会现形

广钦老和尚  2017/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罪业越是会现形

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在大殿外,一行人顶礼老和尚后,某某法师对老和尚说:“出家以来,我一直深受种种人事上的刺激打击,与精神上的种种挫折磨难,不知是我没有修行,还是业障特别重?”

老和尚说:“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来的罪业越是会现形,幻成种种境界来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体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击磨难,这些磨难会刺激你,使你体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离,你必须跳越过这些障碍,越过人身的种种劫难,才能得到清净安乐,成就净业。”

接着老和尚对那些信徒开示说:“世俗人得富贵的,是过去生中布施的功德来的,今生享受福报,若没有无常的磨难,种种的挫折来刺激,便会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种来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寿尽,便会堕落,反而是福中藏祸。钱是无生命的东西,人则是万物之灵。所以,我们要会利用钱,不要被钱所利用。有钱要会布施,脑中才会清爽息念,才会消业障。否则,整天为钱烦恼,一直绞业障,这就是被钱利用了。”

天人看我们像黑毒虫,我们像厕所里的虫一样。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要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我们却贪恋这娑婆世界,认苦为乐。就如同厕所的虫,我们认为臭秽不堪,但虫却贪恋臭秽的地方,若把虫放在清水里,虫会死亡。

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这条路是比较慢,一心念佛,带业往生西方,是最快的。

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还是舍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带业往生,不要再堕娑婆,才是最稳当的。我们出家人,有的为了度众生,发愿还要再来这娑婆世界,但这个愿,也要本身达到菩萨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则一来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牵入轮回中,这是很危险的。

万法归一宗,到最后还是要念阿弥陀佛。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忍辱即智慧。出了家要多念佛,不一定要坐禅,功夫不到易着魔。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忍辱吃亏的人。打坐很危险,说堕落就堕落!念佛最好,会开智慧。人家在讲我们的是非,修就是修这些。

有的人在说别人是非,他自己也不知道,不是他故意这样说,而是无始以来所带来的业习,使他这样说。起诸恶念时,不要执着,拍拍自己说:‘你不要这样子。’不可用处罚的方式,这样没有用,并会伤害自己。大家评论谁比较好时,自己不要参加意见,心里明白就好。人命无常,一口气不来,人生就完了,赶快勇猛精进,莫放逸,多念佛是当务之急。一切法门中,以专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我们皆是带业来的,故病苦多,少杀生,多念佛,就会消我们的业。 这个臭皮囊是借给我们住的,但我们却往往为了它,造无量无边的恶业。佛号要多念(这最重要)。

若自己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个。钱要给你你不赚,就是说境来了,你不知修忍辱,反而起烦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广钦老和尚文章列表

对哪些对境造业,业果会越重

讲到重罪、重业,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

魔化比丘死后投生何处

《佛说法灭尽经》: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

僧俗关系要建立在道义上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

【推荐】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丛林,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寺...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称作不祥

一、佛前安坐受人礼拜,不祥。 二、佛前骂人,不祥。 ...

扫除临终的一切障碍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

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

诵持楞严神咒的功德、方法与注意事项

有云:咒心即佛心。持诵咒心即诵佛心,与佛心相接,受...

彭鑫博士:损伤元气的三个方式

生活方式中,损伤身体的方式有很多,针对现代人的普遍...

【佛教词典】觉心不生心

(术语)日本弘法十住心论所立,十住心之第七,觉知自...

【佛教词典】五分香

(名数)以香譬五分法身也。一戒香,二定香,三慧香,...

高僧转世为高官给我们的启示

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王十朋是由严首座转世...

圣严法师《勤修三学,可免劫数》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 因果是可以改变...

净土宗善知识的标准

净业善知识首先要知见正确,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对...

历代戒杀放生诗

唐 佛印禅师 贪他一脔脔还他,古今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

修行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为...

佛陀因为这样的善因,而感得健康无病的果报

过去,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正值秋天,...

大安法师正月初二新春开示|善导大师《劝念佛偈》

南无阿弥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善导...

四法供养为最上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驻锡于过去四佛弘法之处拘深瞿...

姻缘

一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姑娘,起码到了生死相许的份上了,...

如何建立楞严咒坛场

立坛方法 这一科是说明: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末法时代,末...

一坐坐定,不执著一切境界

问: 我学坐禅的时候,我用的是数息法,但是我没有按照...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