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太虚大师  2017/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把医学的范围放大了,作广义的讲,佛学也是医学;就是各种宗教、哲学、政治、法律,都可视作医学,归入医学范畴之内。

古语说:“上医医国”,能成一位上医,不但要能治疗人类生理上的病患,并且还要能够治疗社会上的病态。

还有所谓:“礼施未然之先,法禁已然之后”,施诸未然之先,不就是预防医学吗?禁诸已然之后,不就是治疗医学吗?

我们知道:一切自然现象,可以归纳为三种:一、物理现象,二、生理现象,三、心理现象。

普通的医学,唯在生理现象,先从基础医学上的生理、解剖、组织、病理等部门,进而研究临床各科,如何保卫身上的健康,使得身体上各种机能充分发达,不受阻碍。

如有内在的不良变化,或外来的不良侵袭,能以药物上、或理疗上种种治疗方法,使之消除,恢复原有活力,或更增进而充实之。

现时更著重预防医学,力求减少疾病因素,防患未然。若再扩大一下,就可普遍到一切物理现象──这里所讲的物理现象,也是广义的,可说就是物质现象。

讲到物质现象,也有种种病态,种种的演变进化;我们要大至虚空的天体,小至肉眼所不能见的一切电质,仿佛和研究人体组织一样,明其相需,辨其相异,调和其冲突,循自然之法则,使宇宙间一切的一切,都能得到相当安定、建全、调和、美丽,便也成为医学内的事了。

佛学上对于宇宙一切,称之为法,而法又莫不了知于识,所谓“万法唯识”。如果知识不足,于万法不能透彻明了,不能适应恰当,生活上就不免发生种种的烦恼痛苦,造成了心理上的病态,和行为上的罪行,这都是不能明法所起的错误。

我们要把心理的病态治愈,岂不也是成了广义的医学吗?说到心理现象,最冲动明显者,莫过人类。

现代医学也研究“心理卫生”,促进心理健康;佛学对心理现象特别注意,特别注重医疗心理病态。

虽然佛学五明中原有医药明一项,可是更著重内明;佛经上赞叹我佛世尊为“无上医王”,也可见佛学与医学的关系密切了。

什么是心理病态呢?就是“烦恼”;浅言之,人类固有烦恼,就是一切众生,都不能烦恼免除。

佛学上的所谓烦恼,和普通一般解释不同,普通以为不适意不愉快叫做烦恼,佛学上的所谓烦恼,包括精神上一切扰害。

这种扰害的烦恼,细说起来,有贪、嗔、痴、慢、 疑、 和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等,尤以贪、嗔、痴为烦恼根本;所以贪、嗔、痴又称三毒。

对事理不明了曰痴,对事物易起恼怒曰嗔,对名利恭敬等贪求曰贪。其余慢、身疑、见、边见等等,都缘此而来。

总而言之,一切众生都是有烦恼的,不过或多或少不同罢了。可是种种烦恼病态,平常隐伏不见,要想根本完全没有,那就要做治疗功夫了。

这种治疗隐微的功夫,也和医学上用显微镜精密检查病菌一样;佛是明了遍知的。

如果心理病态不能去除,烦恼妄动会继续增长,小之则害其身,害其家,大之则害于国,害于世界。

所以心理病患,害于自己,害于他人,比生理上的病害,何啻超过千万倍!

佛学对症下药,医治心理病态,所用的修养功夫,就是所谓三增上学,亦曰三无漏学。

什么是三无漏学呢?就是戒学、定学、慧学。

这戒、是行为上的基本规范,是基本的修养方法,相当于儒家的所谓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家有五戒,沙弥有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总而言之,戒是初步的治疗。

定、就是禅定,禅定入门法是静坐,但禅定不专限静坐,不过要使心力能够集中统一,身心安定,然后能发生平常所没有的力量,以精神力量支配生理、物理;到了修养纯熟,那末平常所不能见到的也能见到,平常所不能抵抗的也能抵抗。因戒生定,使贪、嗔、痴制伏不起;再进而因定生慧,乃消灭三毒。

所以戒、定、慧三者,更是著重最后的慧。慧、以戒、定之力,而观察透视宇宙间一切微细的变化和真相。如现在科学证验要借助器械一样,借助了戒、定的慧,证明人生真相,宇宙真相,自然不起贪、嗔,识诸行之无常,明诸法之无我。如果达到了慧的修养,然后心理病愈,和一切自然现象都不起冲突,而成功所谓极乐世界矣。

因此,我敢说宇宙的一切,都是医学的对象;一切的知识,都是医学的知识,一切的法则,都是医学的法则;一切的功用,都是医学的功用。

佛学应病与药,当然也就是广义医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内在的自心世界》

世界又可分为几层次:个人世界,众生世界,佛世界。个...

虽然控制不了妄想,但是要知道什么是妄想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如...

从头到脚的饮食营养秘方

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你知道大脑、心脏、肺、头发...

【推荐】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

海鲜的饲养内幕

据媒体报导,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北大演讲时,...

心病的对治法

心病的六种对治法 (一) 众生的烦恼无量无边,所以对...

彭鑫博士:伤精的药方

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同样是伤精,每个人类型也不完...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问: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慧律法师答: 我...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义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

一切法门六字全收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 护念即是...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法

1.学会沉默 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

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

问: 数年前我因车祸伤身,现在行走还是不便,我虽已...

【佛教词典】顾欢

(420~483)南齐道士。吴兴盐官(浙江海宁)人。字景...

【佛教词典】象牙华

(譬喻)谚言象闻雷则牙上生华。涅槃经八曰:譬如虚空...

不伤虫蚁、使虫蚁远离的妙法

接手书,备悉。汝所附问之事,实为贵地沐佛法之渐。 以...

是「山门」还是「三门」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

如何突破困境

1967年,佛光山刚开辟时,一片刺竹荆棘,到处深壑崎岖...

居士楷模彭际清

彭际清(1740~1796),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

为什么人的福报享用有这么多的差别相

人的福报享用有两种情况,一个叫有果无用,一个叫无果...

好习惯是最好的仆人,坏习惯是最坏的主人

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些小问题,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不会有...

念佛是念六字还是四字,怎样计数方便

问: 念佛是念六字佛号还是四字佛号,怎样计数方便?...

【推荐】「无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处

昨夜梦中,任是富贵荣华、悲欣忧苦;清晨醒来,如幻如...

不论你修行哪个法门,这四个心都至关重要

人的心很多。过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来,叫做五心不定,...

最具魅力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

凡夫外道对缘起的五种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有...

虚云老和尚的净土思想

虚云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禅宗泰斗、佛教领袖。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