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回归本来面目的生活

2017/1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回归本来面目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讨好别人;有的人为了维护虚荣,竭力强作体面;还有人为掩饰自己的无知,不懂装懂。这些人把自己包装起来,每天带着面具,生活在虚伪与无聊的心理状态之中。人若愈想维护自己的体面,反而更容易失去自然纯真的生活;愈想树立良好的形象,反而更容易迷失自己,否定自己,造成心理矛盾的困扰。长此以往,他们会感到生活得没有意义,从而给自己的精神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害,人真正需要的是禅者的回归本来面目的生活。

禅告诉我们,人必须把掩饰在真我之上的那张虚伪面具撕下来,这样才能生活得轻松和自由,显露出朝气和活力。著名的洞山禅师曾有一偈: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

这首偈子可以说是一首唤醒人类心灵的好诗。洞山禅师意在告诉我们,必须洗去心中的种种虚妄,要如实地接纳自己,不必讨好人,也不自大狂妄,而是要依真我去生活。人应该像杜鹃鸟的啼叫声“子归!子归!”一样,回归到真正的自己,把种种名誉、权势、地位和高下的观念抛开。这些诱人的虚妄心一旦放下,就能体会到“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真趣。

人之所以发展出种种攀缘和虚妄,是由于不安。不安则源自不能正视自我,不能正视视自己是由于相互比较。人一旦陷入比较,就会执著,就会固执,就会争强好胜,就会动用各种心机,自然也就使自己的心胸变得狭小,目光短浅。因此,人必须把自大的毛病除去。

人类最忌讳的是自我心中所衍生的心机和成见,就是禅师所谓的烦恼和无明。佛经里有一则故事:

佛陀有一次说法时,一位女子坐在他身旁入定了。

文殊菩萨就好奇地问佛陀:“这位女子为什么能在您身旁就入于三昧,而有智慧第一之称的我为什么不能呢?”

佛陀回答说:“如果你能把她从定中引出,她就会答你所问了。”

于是文殊菩萨就绕此女子三匝,并鸣指开静。可是这女子不为所动。文殊又把她托至梵天,尽其神力,但都不能使她出定。

佛陀说:“看来现在就算有再多个文殊,也没有办法使她出定了。如果一定要她出定,在下方世界,过四十二恒沙国土,有一位罔明菩萨可以办得到。”

不久,罔明菩萨从地下涌出,向佛陀行礼后,便到这位女子跟前,鸣指一下,她马上就出定了。

这个故事中的罔明就是无明,它能破坏禅定,妨碍智慧。它会导致人类丧失心灵的自由,而沉醉于各种心机、执著和虚伪。

禅者告诉我们,要净化自己的意识,才能发现真正的自己。

赵州禅师有一偈说:

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如佛面?

当自己放下“我相”时,自己就不再被不安的凡心所束缚,不再被傲慢的贡高心所牵引,不再被防卫性的心理反应所妨碍。这时,看世间的一切荣华便有如春天的繁花,花开花落,毕竟是无常的色相,只有具备一颗真心,回归本来面目,才能独具慧眼,看到生命的无尽欢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

在这世间我们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

依佛法看,怎么样才快乐?少欲才能够满足,随缘才能自...

要有速求往生之心

众生的共业都在面前,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扭转狂澜。但平...

烦恼不断,无非就是没有智慧

问: 阿弥陀佛!请问师父,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有病,总...

大事缓处理,小事急处理

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不断,每天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大家...

止恶扬善——由孝产生的人生态度

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而他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

临命终时贪心是不可取的

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

人生的四法则

不知你看过以下经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为何「富不过三代」

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事实。自...

一代高僧一诚长老印象记

一办心香冲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祈祷和平干戈息,祝...

钱不要来得太快,也不要来得太多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

做父母的要以五事来对待儿女

人人都会生儿女,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教儿女;生儿女易...

【佛教词典】磨院

(杂名)禅林之语。又曰磨下,磨司。舂米磨面之所也。...

【佛教词典】事理

1、因缘生之有为法叫做事,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叫做理。 ...

五种滋养护肾的黑色食物

虽说大家向往皮肤越白越好,但营养学家却推荐,吃的食...

接纳无常、无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

念佛怎样才可以入定呢

问: 我在生活中,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自警...

圣严法师《让生活重新上轨道》

散漫可以分为头脑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头脑的散漫就...

德文法师自述学佛出家因缘

我家族从祖辈开始,男众有一种共业寿命都短。我没有见...

真正的六度,重点在调整我们的心态

这个六度的功德,它每一个法在心中操作的时候都能够灭...

向菩萨求财不灵验的原因

观音菩萨有求必应,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可有时为什么...

没有先学戒,定慧也是无法生起的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 这一段...

春节寺院普供仪轨合集

大年三十(除夕)至正月初二,依汉传佛教丛林的惯例在...

慧律法师《去贪则清凉》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

舍利弗与目犍连的出家因缘

王舍城中,住着二位智慧非凡的婆罗门,精通一切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