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正确看待「烧高香」

弘恩法师  2018/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正确看待「烧高香」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与此同时。由于文化与信仰的缺失,人类内心的迷茫亦越发困重。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面对人生与内心的烦恼痛苦,很多人无法自行排解疏导,于是便产生了很多“急来抱佛脚”的盲目信仰。与此信仰相应,大多数人进入寺院道观,为了求得内心安宁,在烧香礼佛时,受到无良商家的引诱甚至是暗示性的恐吓,益发追求“烧高香”。

因此,当前流行的“烧高香”的说法起因有二:

一、香客的功利心在作祟,把烧香拜佛或拜神看作是同神佛的交易,认为烧香越高越大,神佛就越容易保佑我们。这种想法真有点“以小心之心度贤圣之腹”的味道了。神佛如果这么小肚鸡肠,又怎么能普度众生呢?当知皆是众生自己的颠倒妄见。

二、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大肆渲染夸大了“烧高香”的迷信思想。高香是暴利的。从环保与安全的角度来看,都是有害的。高香的制作很粗糙,成本低廉,但售价却迎合了世俗的功利,往往都是以一些吉祥数字为价位,漫天要价。甚至部分无良商人在向游客推销的过程中,很容易利欲熏心,往往带有一些暗示,让香客产生 “如果不烧他们的高香,就会如何如何”的思想压力。为了避免秽气,香客不得不掏腰包。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看待“烧高香”的说法呢?下面就自己一些浅显的理解,分享如下:

首先,“烧高香”的说法是一种民俗思想,并没有从真实究竟的意义上去理解“烧香供佛”的意义。在佛教里面,“香”是表法的,通俗地说,“香”更代表我们内心的清净馨香,亦即是“心香”,佛教里面分为五种: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这“五分法身香”。

单举“戒香”为例,一个清净持戒的人,身体就会自然有一种清香之气,而不持戒,胡吃乱喝,纵欲放逸的人身体都会有各种臭秽之气,体味重的人如果不用香水化妆品就很难让人靠近。因此,佛教提倡焚香供佛,是通过有形质的“香”来表达自己净化心灵的追求与努力,以自己最清净虔诚的气息与诸佛菩萨的清净气息相感而应,以达到所求如愿的目的。而不是以沾满汽油(太高的香如果不沾油很难点着),冒着呛人浓烟与刺鼻气味的所谓“高香”来祈福求祥。

此外,“烧高香”把供佛敬香的清净行为污染了,让人们对佛门敬而远之。认为敬香是有钱人的事,这本身就是违背佛教教义的。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与身份地位无关。

崇祯年间的县令袁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中就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皇帝的妃子,在年轻时家境贫穷,她曾到寺院拜佛,鼓足勇气把身上仅有的几文钱供养给寺院,结果方丈亲自带着僧众帮她念经祈福。后来她发达了,浩浩荡荡来到寺院,让人献上千两黄金。但方丈只是让其他的僧众帮着念经。这个妃子就很不开心,就问老方丈为何这么多钱不给念经。老方丈很认真地说:“以前你虽然几文钱,但你是用十分的虔诚来拜佛的,现在虽然是千金,但你内心充满了傲慢,全然没有了恭敬,所以不需要我为你念经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就能看出佛教的精神,看重的不是地位金钱,而是大家来寺院的一片心意。

古人也说:心诚则灵。我们不能否认“烧高香”的香客的虔诚,但从当前社会环保与旅游安全及资源节约这三个方面来说,“烧高香”是不可取的,并且极容易造成人心的不平等及商贩的贪念恶念。

因此,我们呼吁,请还寺院道观一个真正的清净,让大家以虔诚安静的心祈福求愿,彼此相善,以此善心,我们定能得诸佛圣贤的庇佑,所愿圆成。更愿世间美好常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各位新戒同学们: 我们在俗家时,过的是红尘的生活;...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读诵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推荐】慧律法师《死亡的艺术》

前言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

十大菩萨名号隐含的义理

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

丛林四十八单执事

丛林中除设方丈和尚作为僧团的首领之外,还设有四大班...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

问: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比如准提咒。 宏海法师答:...

中国人口头心头的阿弥陀佛

我们中国有眼口鼻心思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阿弥陀佛的...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问: 我们都说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然后一定要相信阿弥...

法布施的功德无量无边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

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们学习《净行品》偈颂的第一〇七愿: 入其家已 ...

息灭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

【佛教词典】地遍处

【地遍处】 p0615   集异门论十九卷七页云:问:地遍...

【佛教词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全一卷。略称般若心经略疏。唐代法藏撰。收于大正藏第...

万一犯了五逆和谤法,就不能往生吗

问: 关于往生的条件,在于深信切愿,弟子对这点也是...

不偷盗得十种功德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

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 徐恒志居士,1915-2007,原籍浙江镇...

通过报身佛的无量相好,能否见到法身如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

划水作记

世间有许多事情人们认为确确实实,实际上是一种的错觉...

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

昌臻法师《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

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证菩提,法法平等,无...

佛欢喜日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而这...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

随喜是修福德资粮

这随喜是很重要。菩萨为什么要有随喜的心呢?因为我们...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