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身为佛子,日常生活中如何与父母相处

慧智法师  2018/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身为佛子,日常生活中如何与父母相处

佛陀在《贤愚经》中讲道:"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

现在社会中,我们应当怎样做来孝养父母呢?

我们要用物资赡养父母,给他们提供舒适的衣食住行环境。不要苛待父母,克扣他们的生活所需。这样自己虽省下一点钱,结果却损了福报,得不偿失。

如果父母身体不适,我们一定要及时带他们就医治疗,并耐心服侍。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耐心"?世间有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普遍来说,我们的孝心难以持久,顺缘具足时我们还能做到孝顺,可如果时间长了,孝顺父母干扰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了,我们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孝养父母?不论是服侍父母还是陪父母聊天,耐心都很重要。

我们要担负起家庭责任,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不要让父母对此担心,不要让父母因为兄弟姐妹不团结和合、互相争吵、你争我夺而伤心难过。尤其已结婚有家庭的人,一定要处理好婆媳等关系。

我们常常遇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这时该怎么办?有段教言希望大家能够记在心上,这是阿秋法王将要圆寂时,教导弟子们要和睦相处的一段教言。法王说:"都是凡夫时,哪有对和错,不过是无明对无明,可怜对可怜。何况对任何人的指责和抱怨都是嗔恨的一种,是毁自己善根和福报的。牢记,牢记!"

当妻子与公婆互说不是时,我们应了知,其实哪有完全的对和错。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每个人也都有不对的地方。大家是由于业力牵引,因暂时的无明烦恼驱使而吵架的。

另外,亲怨是不定的--不仅自己与亲人的关系会时好时坏,在轮回中自己与亲人的关系也是亲怨不定的。今天吵架,明天可能就和好了;和父母的关系可能上半生不好,下半生却变得很好,也可能上半生能与父母和睦相处,孝养父母,下半生却急转直下。这都是轮回里的常态。

不要以孝亲之名杀生。在《亲友书》中,龙猛菩萨对乐行国王说:"国王,不论为了谁你都千万不要造恶业。"通常人们会给父母买活鱼、活鸡补身体,给父母送香烟、好酒,令他们开心。这对他们是否有帮助,我们要好好观察。我们无法确定这种做法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但从因果角度来讲,这样做会给自己和父母积累下恶业。我们不能颠倒孝顺,而要努力行持善法,真正以慈悲心对待父母。

以上所讲,是在身语的行为上如何好好孝养父母。那么,从心理上,我们又该如何孝养父母?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不能只用于男女朋友和夫妻,更要用在父母身上,要多多陪伴他们。陪伴过程中,我们不应任由自己急性子、坐不住,不想听父母唠叨,这样就会越陪伴矛盾越深,而应有耐心,倾听、观察他们的需要。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作为子女,我们不能嫌弃母亲丑陋,嫌弃家里贫穷,无法给自己带来好的环境(这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福报)。父母选择把我们生下来,已经是无上的恩德了。不论父母给我们的家庭环境贫穷或富裕,无论他们是否有社会地位,我们都不能轻慢、不尊重父母,甚至辱骂、埋怨父母。我们应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世中自己福报的匮乏。我们要尊重父母,更要观察父母的具体所需。

另外,我们要让父母感受到被需要。探望父母时,他们常会给我们一些食品、用品等,我们不能回绝或是拿去随便送人、丢弃,父母得知后肯定会很伤心。感受到孩子对他们的需要,是最让父母开心的。希望大家能细致地照顾好父母的心念。

法王如意宝曾说:"莫舍己道,勿扰他心!""勿扰他心"就是不扰乱其他众生的心,其意义非常甚深,是非常广大的实修窍诀,大家要将此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孝养父母时,我们同样不要扰乱父母的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中关怀他们,更重要的是一步步把他们引向正法。

如果父母没有趋入佛门,就尽量引导他们趋入;如果父母对佛法没有信心,就慢慢培养他们的信心;如果没有听闻佛法,就带领他们听闻佛法;如果没有持戒,就陪伴他们持戒等。关键是把他们引向正法,一步步断恶行善。如果父母年纪比较大,对净土法门有信心,就让他们一心念佛,以求得这一世不隔他世,往生极乐世界。这些都是我们报恩父母的重要方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老人是宝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对比丘们说:恭敬老人有很大的利...

报恩不在于物质,而在于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难报经》,缕述了父母犹其是母...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达道 佛教最初传入中土,社会大众便自中国传...

好脸色是最难做到的孝道

《论语》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

比佛更大无上福田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虽然他的终极关怀是出世间法,...

聪明的父母只需教孩子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推荐】「妈妈」到底值多少钱

世界上2/3的财富是由人创造的,因此可以说,尽心尽责养...

大安法师:如何拯救已过世的父母

问: 师父,我有个问题,就是对我们已经过世的父母。...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唐慈恩法师《出家箴》

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离。 三师七证定初机,剃...

念佛别怕妄想,不后悔,不怀疑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成佛的七种功德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

【佛教词典】偏真圆真

指偏真之理与圆真之理。天台宗所判藏、通、别、圆四教...

【佛教词典】非正灭法

【非正灭法】 p0713   品类足论六卷九页云:非正灭法...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问: 佛教常说放下?什么是放下?怎么才放下? 一行禅...

苦来自于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

我想学佛,但佛号念不下去怎么办

问: 我在电脑上听讲经,听懂了些道理,引起了我学佛的...

【推荐】星云大师《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我常在想:一个出家人,如...

为什么你活着的时候要作恶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印光大师:念佛实修法要

一、选择称名 1. 禅宗 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

净土宗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净土法门,如果你有志于解决生死问题,大概是我们末法...

圣一老和尚八关斋戒开示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

施食能为我们带来五种功德

因为因果,生活中不论我们让其他的生命得到一个什么样...

把48大愿作为我们发愿的参照

当我们对念佛法门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建立起了一...

警惕「卧室杀手」

卧室是我们修养生息、放松身心的地方,因此很多人在装...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问: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