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道坚法师  2018/10/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佛者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生起强烈的悲观厌世情结,忘记了大乘菩萨道的慈悲济世精神,忽略了佛教是世出世间的圆融。初学佛法时,大事未明,见地不正,远离愦闹专心致志地修学佛道,是非常有必要的。遁世是放下一切,一心修学,目的是济世度生,而不是逃避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学,解行相应,知行合一,就应该发广大菩提心、慈悲心,努力做到护持三宝,以弘法家务,利生为事业,为净化世道人心尽一份力。

因为个人根性或性格的不同,有的人生性好静,喜欢独处闲居,不适合做弘法利生的工作,那么,远离尘嚣的纷扰,做无事逍遥人也无妨。佛教主张出世修行是入世度生的准备阶段,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圆融真俗二谛,是最圆满的修学生活方式。

释迦牟尼佛在圆寂时,要求弟子们“以戒为师”,即佛教徒依靠戒律生活紧密团结在一起,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组成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理想六和僧团。戒律是伦理道德的基础,也是保障我们身心不受外在侵害、抵御困难的精神力量,更是我们提升人格素养、净化自心的动力。

持戒是一种心灵的自我管理,其表现为止恶防非与进德修善两方面。止恶防非是自我身心的保护,防止一时的过失给自己带来永久的痛苦。进德修善是戒律的积极作用,要求我们以利益众生为宗旨,实践佛教博大精深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广泛开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菩萨事业。

有的初学者不明白戒律的崇高利他精神,落入教条主义的窠臼,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个性孤僻,行为怪异,甚至发展为偏执的禁欲主义,远离人民大众,以戒律衡量他人,说四众过失等,与佛陀的慈悲教诲相违。

作为佛陀的弟子,应当谦虚谨慎地广泛地学习佛法,实践佛法。在实践佛法的历程中,如何融摄经商与学佛等世出世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总之,在修学的过程中,充满希望,充满法喜,充满智慧,说明学佛就有进步。

修学佛法的清净善信,有的人会出现一些感应道交的事,这是因为个人的身体或心理素质而导致的自然现象,不可执著。如果因修学出现的神秘境象而生起傲慢之心,炫耀大众,惑乱世人,就容易入于魔道。

虽然佛陀告诉我们修学佛法会得到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现象,但神通并不能贪求,也不能作为称誉天下的资本,应该平平淡淡地真实面对。如果在人道不说人话,一味谈玄说妙,神来鬼来,显然已经偏离了佛道,应该及时纠正。

一般将学佛中不求胜解,好夸夸其谈而不重实修的人称佛油子。佛油子一般自恃聪明,不愿意下工夫学习,在理论上持“相似佛法”的见解,乍听起来似乎很圆融,实际见地不清,知见不明,逻辑混乱,甚至混淆是非,障大善法。这种浮泛的心理对以后修学佛法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有些人生性慧黠,善根深厚,但以傲慢心学习佛法,常常自以为是,轻视末学后学,自诩悟境高深,误以为已经证果成圣,常以亚圣自许,这种人就犯了泛亚圣主义的毛病。泛亚圣主义最终是画饼不能充饥,不能得到真实受用,甚至误人误己,造成更大的业因。

在信佛初机中,问题是相当多的,比如口淡随缘而沦为自然外道,倡多元文化包容导致鬼神不分,不明了万有因果律产生的机械因果论,有福少慧施行的相似善业(如不懂得随缘放生而定时、定点、定量的采购动物放生等,反而导致杀生过失)等,都值得注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仰佛教,是佛教徒。但是自己想过没...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

喝药酒和鸡蛋牛奶是不是破戒

问: 居士修行如果有时一身痛,吃一点药酒是不是破戒?...

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会替他背业障

问: 请问法师,念经后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替...

净慧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按照这次活动的安排,今天下午是传授三皈依和五戒。这...

做早晚课的用意

早晚课诵是自古就传下来的传统,但是虽然传了数千年,...

学佛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

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从佛经中看前世记忆消失之谜

《佛说见正经》白话译文: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

如何能得福最快,所愿速成

问: 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什么方法使我...

【推荐】你怎么知道你师父是菩萨示现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只要你的师父还在,你不要说...

温馨漫画:母爱千千变

母爱是世上最无私的情感...

【佛教词典】蕴处界

(术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略称。旧译曰阴入界,普通...

【佛教词典】转依(二)

楞严经义海云二转依:   一、转烦恼依菩提 烦恼者昏...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问: 请问法师,怎么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宏海...

想让自己不断成长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

一个人要想进步,就是要学习佛的三藏十二部讲的戒定慧...

出家人如何应对有邪念的女众

前几年,有一个比丘到我这儿来,他已经出家十多年了,...

圣严法师《面对问题才能走出忧郁》

常常听到很多人说压力太大,不知道如何纾解,而忧郁症...

供僧功德殊胜,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盂兰盆经》 云:若能以饭食、卧具、 医药,供养十方...

【推荐】袁了凡改命改的是什么

问: 袁了凡他改命,改命运那他改的是什么? 净界法师...

认真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

儿子事业有成,但其对金钱的追求真到了别无所求的程度...

北魏高僧昙鸾大师

在佛教史上,有一位号称菩萨皇帝的这么一位君主,就是...

乖,听话

在一个念佛堂讲课,一个居士向师父诉苦:丈夫生意忙,...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灵环保

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

缘起性空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