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觉醒法师  2018/11/30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时候,禅师常常以不着边际的禅语,或者反问,抑或是棒喝等方式来斩断学徒的妄念,使他们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绝境下豁然悟道。

何为祖师西来意

“祖师西来意”是禅林中的常用语,又称“西来祖师意”、“西来意”、“祖意”,表示佛法之奥义、禅理之精髓。在禅林之中,有许多记载“祖师西来意”的公案。

如学僧问马祖:“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马祖回答说:“我今天太累了,不能回答你,去问智藏禅师吧!”学僧乃去问智藏,智藏说:“为什么不向马祖请教?”学僧:“马祖让来问你。”智藏说:“我今天头晕,不能回答你,去问百丈怀海吧!”学僧问怀海,怀海说:“我也不会。”

面对学僧对“祖师西来意”的提问,不管是马祖还是智藏,抑或是百丈禅师,都没有给予直接回答,他们是通过暗示的方式来告诉他,“西来意”只能依靠你自己去体会,而不能直说的,所谓“开口即错,拟议即乖”,如果说出来就不是“西来意”了。

你本自具足何须外求

在禅宗史上,也有许多禅宗祖师通过反问的方式来截断禅子的妄见情思,从而使他们在“言语道断,心思路绝”中开悟。

马祖道一禅师在开法传禅的过程中,有僧问他:“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即今是什么意?”马祖用反诘语表示对此无法用语言答,让他自己省悟。

《景德传灯录》中记载,大珠慧海禅师初参马祖时,马祖问:“来此拟须何事?”慧海答:“来求佛法。”马祖当即斥责:“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慧海又问:“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马祖便说:“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觅求?”慧海禅师于是顿然觉悟。

修行人应不忘失正念

一个修行者,在精进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的同时,要不断亲近善知识,得到善知识的修学指导护助,将会使修学者在修道过程中少走弯路。亲近善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还比不上一个不失正念的修行人。

修行人若能做到时刻常怀正念,众烦恼魔障就不能侵入,因而佛陀劝诫弟子,应当摄心正念。

若是一个修行人失去正念,就会常被妄想烦恼所束缚,就会失去各种功德。有的修行人因为长期修行功力深厚,在遭遇五欲六尘烦恼诱惑时,他们能够时刻保持正念,不为五欲所转,各种魔障也不能加害。

常怀正念之人,就像一个身披铠甲阵前杀敌的英雄,虽然对方人多势众,他因为自身勇武,无所畏惧,这就叫“不忘念”。

念念在道、不生妄念

“不忘念”也称为“不失念”,即不忘失正念,也就是常怀正念的意思。凡是与修道不相符的念头都是邪念。修学中常说的正念主要有念佛时念念相继,除念佛之外不起杂念;修习禅定时,念念在道,心中清净无染的禅定境界;诵经时专注诵经,除诵经外不起别念的心境。

一个修行人,当于一切时中一心专注于持戒、诵经、坐禅、观想,除了修道之外不起别念。如印光法师在法语中说:“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修行人时刻要照顾自心,令心不失正念,但有的时候,即便是修行多年的人,也常常会有妄念生起。当妄念生起的时候,当下要让它熄灭,使心常住正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真切工夫才有悟处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几句话,是...

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在参禅的生活中,经常忘记自己。一些从各方前...

禅话禅理30则

1。甜酸苦辣尝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万水千山走过,...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

舌头的妙用

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依止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

圣严法师《我与环境不一不二》

我们所到的任何环境,都应看作就是我们自己。坐飞机时...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病是众生之良药

【原文】 世人以病为苦,而先德云:病者众生之良药。夫...

安心,就这么简单

当年,慧可请求达摩为之安心。达摩要慧可取心来,以便...

曾国藩的七副对联,说尽人生大智慧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自苦中来。 这是一副自诫自勉...

为什么恶业众生临终十念也能往生

问:众生长久以来,造了无量的恶业。这一辈子如果没有...

【佛教词典】毕陵伽婆蹉

(人名)又作毕兰陀筏蹉Pilinda-vatsa,比丘名。译曰余...

【佛教词典】发塔

指供养佛陀头发之塔。十诵律卷五十六(大二三·四一五...

【视频】妙境法师《毕陵伽婆蹉尊者变现好衣服》

妙境法师《毕陵伽婆蹉尊者变现好衣服》

【视频】以一句佛号念诵听与本愿相应(净界法师)

以一句佛号念诵听与本愿相应(净界法师)

【视频】慧律法师《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慧律法师《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同样一句话,就有着不同的结果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因为父母、师长、朋友...

慧律法师《说僧尼是非过恶犯无量重罪》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

宏海法师2018天津行开示

好,各位,那我们先,既然是今天大家来行这个佛事,特...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菩提心的别相有十个。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

佛教的因果思想是「三世两重因果」

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

无力浮起,不妨下沉

前几天看《动物世界》,有这样一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

五祖弘忍大师的转世轮回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

玄奘大师译《大般若经》及圆寂事

东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不能周备,众人更请委翻。然般...

佛临涅槃 母子相见

摩耶经云:释迦牟尼佛般涅槃时,居于忉利天的摩耶夫人...

佛法解决人生三大问题

人生所要面对的有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

什么是阿鞞跋致

首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有的翻译叫...

放下心灵的包袱

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