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岁」

照灯法师  2020/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岁」

“化解太岁”,又叫顺星、拜斗。有法师反对和批评。有僧人大力提倡。也有僧人说佛教有“斋天”的法事,其中要礼拜二十四位诸天,以此为据,所以赞同“化解太岁”祈求平安。还有人说“化解太岁”的仪式中,如果拜神,会失去皈依体……其实,反对“化解太岁”的言论,我是赞许的。但从化度众生的善巧方便论,似乎欠缺圆融?所以有待商榷。

虽然,佛教讲缘起法:行善自有善报,如《大般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终不相舍。”

《出曜经》说:“如种果树,苦得苦果,甜得甜果。善恶之报,亦复如是。”

可是!事实上,很多人热衷“化解太岁”,目的为了“祈福消灾保平安”。

这些人中,有浅信的佛教徒,有对佛教只是好感的人,也有只信“化解太岁”的人,更有认为做了“化解太岁”,才能心安的人……

所以,我认为,与其一味反对批评,不如顺情而化;与其让大众礼拜依赖神鬼,不如导归三宝,既能现实祈福,又能种下成佛的远因。

这样也符合如来度生的法则:“何谓如来化导善巧?谓诸众生,未种善根,令种善根。已种善根,令彼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佛说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更何况,法无定法,摄心为上!

看菩萨观世音,随类异趣,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当然,顺情而化,是方便、是善巧,不是究竟。所以,明白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一)人的祸福吉凶,是由自身善恶业感招,只要行善积德,自然远祸得福,逢凶化吉,本来吉祥多福会锦上添花,这是祈福消灾的正因。

(二)佛教传入中国,受时代、人文、习俗等背境的影响,不违佛教内函,方便善巧的忏法及仪轨,应运而生,这些是度化众生的方便,绝非终极目标。

所以,出家人“化解太岁”,一定要领众恭敬礼拜供养佛菩萨(任选)及称念圣号经咒礼忏等,方合顺情而化之宜。

(三)《优婆塞戒经》说:“若人为护舍宅身命祠祀诸神,是人不名失归依法。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礼拜外道,是人则失三归依法。若闻诸天有曾见佛功德胜已,礼拜供养是人不失归依之法,或时礼拜自在天王,应如礼拜世间诸王长者贵人耆旧有德,如是之人亦复不失归依之法。”

意思是说:为了护持舍宅与身命,可以祭祀诸神,如果为了恭敬诸天拥护佛法的功德,供养礼拜也是可以的,并也可以礼拜自在天王,世间国王、长者、贵人、老者、有德之人,这样做都不会失皈依体。

但!礼拜天神,也仅限于拥护正法的诸天神众。

“斋天”法会,礼供诸天,一是基于上述原因;二是引导众生敬畏天地而止恶向善,而且是在先礼赞供养三宝后礼供诸天。

如果没有区别的礼拜天神,而且相信、依赖他们能救一切烦恼痛苦,就会失去归依三宝的身份(失皈依体)。

《佛说戒消灾经》说,一人因受五戒,吃人鬼即不敢近身。

可见,凡是归依了三宝的佛弟子,一般的邪灵鬼神不唯不敢受礼,并且还会遥远的逃避!

《顺正理论》说:“诸天神众,不敢希求受五戒者礼,亦不求比丘礼,以惧损功德及寿命故。”

解:诸天神众,不敢受五戒居士与具足戒比丘(僧)礼拜,怕损自己的功德和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三宝是我们最究竟的归投处,舍宅、身命有危险时,与其向诸神求护,不如向三宝求护,这才是学佛人的正行。

一因,诸佛、菩萨、罗汉的神通力、威德力、智慧力,才是圆懑无碍的,诸天鬼神,都要信奉并护持佛法,福慧双修,求成佛道。(《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经都有说明。)

二因,天曹天府的神祗,只有依众生善恶业,赏善罚恶的权力,而无转变众生善恶业的特权。众生行善积德,他们不会降祸;众生作恶多端,他们也不会赐福。

所以,众生的祸福吉凶寿夭等,并不是神祗强加或恩赐,均是众生自己作主,行善善果,作恶恶报。

终上所述,善巧方便用佛教的方法化解太岁,才能引领大众,同归三宝,近祈人天善果,远种成佛因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学常见辞汇(十五画)

【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

圣严法师《学佛与日常生活》

晓云法师,信定法师,诸位同学,诸位居士: 今天是我...

学佛的基础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在「眷属爱」与正见之间做出抉择

做为一个有情众生,有些生命上的需求,是绝对不可少的...

星云大师《日常修行》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问: 弟子无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鸡蛋。如果受持不住...

诵经念佛应注意之事宜

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

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异同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吸烟的危害超过五荤

此文由龙树菩萨札记中录出,所论烟草之害,较五荤尤烈...

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

我在想: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年轻的时候,...

为什么业障重的人口味比较重

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

【佛教词典】龙树

菩萨名,又译作龙猛,南天竺人,生于佛灭后八百年间,...

【佛教词典】极略色

【极略色】 法处所摄色之一。极者至义,将众色层层分析...

全国省级佛教协会联系地址及电话

黑龙江省佛教协会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极乐...

三声佛号的感应

时常会想起一件事,感觉很不可思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

圣严法师《服务奉献种福培德》

过去有一位高僧,因为没有供养、也没有信徒,心中非常...

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效果是不一样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什么东西,比方说你忆念佛菩萨...

净土问题回答

1、请问法师可以呼吸念佛吗? 答:当然,你念佛的时候...

印光大师:念观音得益之法

●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音,念...

你自己不想改变,谁也救不了你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的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

愚痴无知,实在苦恼

以前在印度有一间古寺,寺里住了一百多位修行者。邻近...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

净土宗的四个特色

净土宗又称莲宗,是中国传统八大宗派之一,唐宋以来,...

倓虚大师的净土法缘

倓虚大师原籍河北省宁河县,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