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净界法师  2020/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惭愧。有三个问题想请 师父指正。

一、因在汉地文化中,儒、释、道的教法在世俗中广为流传,末学相信儒学的教理、道学的清净无为教法都可以教化世人向善,但唯以佛法最为博大精深、广为教化。我等佛弟子皈依三宝时,言尽形寿皈依三宝。但不知对外教经典作何观?外教圣者作何观?

二、末学知《普贤行愿品》中,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即现何身为其说法。若居士于梦中,所见之人为布衣、为天人、为道…,其言说可信否?还望师父慈悲指正!

三、请问师父对年经的优婆塞,未成家、未了世间父母恩,如此尚未脱离世俗因缘之修行人有何开示?

净界法师答:蕅益大师云:“世出世固不可判作两橛。亦不可混作一事。盖儒佛下手同要归异。虽从真儒下手处下手。学道有基。不向真佛要归处要归。真性不显。”

儒家及道家思想 ,皆为使人去恶行善、趋吉避凶,行善虽是修道的基础,但要了生脱死唯有佛法。若已坚定对三宝之皈依,便可站在真实门而谈方便门。

生死无常,对佛弟子而言应先于“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通达无碍,方可涉猎方便门 ,切勿本末倒置。

凡听闻他人述说梦境,皆勿过于当真,应如理思惟,依经教作判断

因梦境属于“分别变”,多半是妄想变现而来,或是鬼神之干扰,因此梦境并不宜谈论 。

若自己于梦中见光、见花、梦见佛菩萨等等灭罪之相,可作为修行之检视,但勿陷入执着,亦可加以学习《楞严经》中“五阴魔境”之章节。

《观经》中“净业三福”提及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第一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父母为众生的福田,故世善为修道的基础。

学佛首重听经闻法建立正见,加上行门定课,解行并重。

进一步则应忆念真如,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面对烦恼,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历境练心,法法消归自性,无论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皆与道不相妨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法修学中的种种歧途

进了佛门之后,如果没有用功调伏烦恼,轮回中的可怕劲...

慧律法师:学佛要具足的三个条件

一、亲近善知识 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

星云大师《人间万事都会过云》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 不只是时间会...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针对不同根机

问: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

皈依是什么意义

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

人人都往生到遥远的极乐,那人间有情众生有谁来度

问: 佛法是超世间,也是救世间的,若念佛人都往生到遥...

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

问: 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令人心酸至极的微瞬间

:网银是我爸帮我弄的,用的时候,发现验证信息是女儿...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

一定有要恭敬心,才能在佛法当得到利益

你看玄奘大师那么艰辛去印度取经求法,我们今天佛法送...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

【佛教词典】九横

(名数)横死有九因:一、不应饭而饭,即不可食而食也...

【佛教词典】杨叶

(譬喻)若有小儿啼,则与杨树之黄叶以止啼。譬佛之方...

吃五辛的五种过失

还有「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这部经是给谁谁谁...

迷乱由主,悟则必胜

佛陀说,我们修止观的人就像热汤一样,魔王冤亲债主活...

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应该怎么观

辛五、池观 (一)结前启后 次当想水。 (二)明标池体...

佛书若示有版权,则阻遏流通之罪甚重

然菩萨为利众生,即头目髓脑尚肯捨,况光之芜秽语言,...

净界法师:对恶法的态度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以后,接下来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义

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因缘,向好向坏来自教育的重要...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众生依善恶业而来,命运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称作业力,...

他花5年时间研究177位富翁的生活习惯,结果很震撼

习惯预示着一种因果关系。习惯决定着财富、贫穷、快乐...

圣严法师《懂得放下,才能自在》

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

净界法师:楞严经

《楞严经》修学的重点,简单的说就是在修习《首楞严王...

【推荐】印祖一生教化的三十二字箴言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