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本性法师  2020/05/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是啊,知恩就得图报父母。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动人的教诲。

《论语》说:对父母的孝,对兄姐的悌,是仁之本也。儒家强调守孝,小孩三岁了,才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儿女也应守父母坟三年,以此提倡报恩。

儿女报父母恩,并不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只是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因为,这只是恩的回报,不是无私的奉献与施予。而父母之于儿女,就不同了。

在古代的日本某个地区,有一恶习,父母老了,就该被背到山上抛弃。一逆子背母上山,老母一路折树枝丢于地下。逆子抛母于山上正准备下山时,老母却对他说:此道你初次走,不要迷路了,这山上猛兽出没,回去时,顺着地上丢树枝的道路方向走。儿子听了,惭愧自责,又把老母背回去了。你看,母对子的爱,多无私,恩多大啊。

据说,鳝鱼护子非常感人。一条鳝鱼冷水中文火慢煮,鳝鱼在渐热的水中,总是头尾向下,中间弓起,腹部争取露在热汤之外,为什么,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鱼尚如此,何况人乎?可惜,犹如日本背母上山的逆子,现实生活中,不报父母恩的情况发生得太多。近期,不是有报道说,陕西马某处心积虑把79岁的瘫痪老母王某活埋进废弃墓道里的惨案吗!

人们常说,一个母亲可以养活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却养不活一个母亲。

有人说,年轻妈妈是个宝,老了的妈妈是棵草。

有人爱幼恶老;有人厚葬薄养;有人娶了媳妇忘了娘。

人都会老的,许多做儿女的,有一天,也会当父母,到时,儿女也如此待你,你该怎么办呢?现实中,这种事不是没有,还经常发生呢。

曾经,一个三口之家:儿子、孙子、爷爷。儿子命孙子帮忙把爷爷用筐抬上山,抛在山沟。抛完后,孙子把筐带回家。儿子叫他把筐扔掉,孙子说:留着,下次抬你上山还要用的。你看,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也不例外。

有时,当孝与忠、情等相遇时,便要做很痛苦的抉择。

当年,魏帝曹丕问臣子,当君王与你父亲同时生重病,但药丸只有一粒时,你先救谁?这问题,只有一位叫邴原的名士,回答说要把药给父亲,在这,孝颠覆了忠,我们不知是否应为之鼓掌。也有妻子常问丈夫,娘子,我与郎君你的母亲同时落水,你会先救谁呢?不知做丈夫的该怎么圆满地回答。

不管怎样,我很欣赏西方的一个趣谈:公寓失火了,犹太人急着搬自己的保险箱,美国人急着抱太太,中国人则急着背老母。

天下的儿女们,常回家看看父母吧!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性法师文章列表

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问: 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大安法师答: 首先你对你的...

感恩无需等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古话渐渐成了时...

发财重要还是修学圣道重要呢

问: 现代人生活忙碌,有时觉得想要修持佛法,心有余而...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人生其实就那么简单】...

即使都追求到手了,也不过是如幻梦一场

人们所乐爱及追求的,没有一样能逃离无常的腐蚀。生命...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空闲时,我曾经帮助一家心理机构做过问卷调查。问卷上...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父亲

问: 为什么我爸爸总是夜不归宿,谎话连篇?这到底是什...

大安法师: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时

今生有幸,我们闻到了释迦的遗教,听闻到念佛法门,又...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吃狗肉会投胎成狗吗

偶读《来果禅师语录》,看到一桩动人的公案:坐香一枝...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怎么下功夫

2015年9月24日,受大安法师委托,《净土》杂志编辑部一...

道证法师:结婚真的很快乐吗

结婚很快乐吗? 我曾经看过一位子宫颈癌的病人,她最...

【佛教词典】有漏诸法差别

【有漏诸法差别】 p0552   瑜伽六十五卷十页云:复次...

【佛教词典】与人女粗语戒犯相

亦名:共粗语戒犯相、粗语戒犯相、粗语戒犯相、粗语戒...

富商的快乐秘方

功利思想弥漫的社会,一切都在向钱看。人们往往以收入...

身上带这个咒,一切灾害毒害皆不能害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

对治贪心的不净观及异体观的修法

无始以来,众生以颠倒分别妄执诸法为常,五欲为乐,自...

业是怎么来的

问: 请问业是因缘生吗?本性是空吗? 大安法师答:...

南山律祖道宣大师

戒律,是佛弟子用来净化个人的准则,以及促进社会和谐...

印顺法师:修学观音大悲法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人间。...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该如何处理

问: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怎么处理才恭敬如法呢? 上...

身处逆境时,不要忘却的七个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恳切,制心一...

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僧值师就是...

西方三圣的形象

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

习性,使得我们不能自己

有一只蜈蚣在河边遇到一只乌龟,请求乌龟载他过河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