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净界法师  2020/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

【譬如大地】

譬如大地是总说。

【能生长万物;菩提心亦如是,于一切佛法能生长摄持故。】

大地有两种功德:第一个从自利的角度,它能够生长万物。古时候是农业社会,所以他们的经济来源都靠农作物。农作物当然要有肥沃的土地,所以你发了菩提心,表示内心开始在增长功德了,这第一个。因为你很可能会遇到因缘,就愿意去做,因为你有这个思考模式,就可能会有这个行为。这第一个从自利的角度,生长万物。

第二个,从利他的角度。你能够荷负众生,就容易生起大悲,因为你知道你跟众生的关系密切,跟众生是有关系的,是互相成就的。所以你发了菩提心以后,就能够使令你所修的一切佛法的功德得到摄持。佛法讲摄持就是它会不断地辗转增盛,你就有可能今天比昨天进步,明天比今天进步。因为你的心态已经准备好了,所以你不断地在进步当中。

这第一个,是总说。以下别示。别示当中,二到七是因地,后面的八九十是果地。

先看二到七。

【譬如大藏——取物无尽;菩提心亦如是,修行布施波罗蜜多,周济有情亦无尽故。】

【譬如宝矿——出生种种珍宝;菩提心亦如是,修持净戒波罗蜜多,出生种种功德故。】

【譬如大海——能容受一切;菩提心亦如是,修习忍辱波罗蜜多,虽遭遇违逆众缘,皆能忍受,心不动故。】

【譬如金刚——坚不可坏;菩提心亦如是,修习精进波罗蜜多,勇猛牢固,他不能坏故。】

【譬如山王——物无能动;菩提心亦如是,修习静虑波罗蜜多,于诸境界,心不散乱故。】

【譬如药王——能治诸病;菩提心亦如是,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能对治烦恼所知二种障故。】

这个地方讲到,菩提心对六波罗蜜的加持。

第一个,先看它对布施的加持。就是说我们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心中没有任何的引导,反正人家布施,我也布施,但这样的布施叫善业。如果你内心当中为了求生净土、为了成佛而布施,那就不是布施了,那叫作大藏——一个广大的宝藏,你就能够从这个宝藏里面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就能够“周济有情亦无尽”。你的心量广大,虽然做得很少,但是你布施时心量是广大的,所以以后得果报,就比一般人来得殊胜庄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从持戒的角度,“譬如宝矿”——就像金银宝矿出生种种珍宝。这个宝矿经过不断地提炼,它就出现黄金了。“菩提心亦如是”——你因为这个菩提心的摄持持戒,就出生种种的功德庄严;因为有愿力在引导,所以你就有这个戒体。是你持戒有菩提心的摄持,叫作一种广大的功德——广大性、决定性跟方向性。因为时间的关系,后面有一个地方专门讲持戒的,我们再来谈这个主题,就是持戒跟菩提心的结合,在修行篇再来谈。

第三个,“譬如大海能容受一切,菩提心亦如是,修习忍辱波罗蜜多。虽遭遇违逆的众缘,皆能忍受,心不动故。”忍辱跟精进这两块太重要了!尤其是忍辱。我们一般人要成就功德不难,但是你要成就大功德就不容易了。我们过去生造了很多善业,但也造了很多的罪业,所以你修行时,一定要承受逆境的刺激,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免。你的抗压性,承受压力的能力要强。

过去我在参加斋戒学会时,我永远记得忏公师父有一次在斋堂的开示。他说:“我们一个修行者,刚开始要知道怎么去拜佛、念佛、持咒,接下来干什么呢?”

老人家就对着我看一眼,他说:“就是要忍辱,忍辱以积大德。”那个时候我听了以后非常震撼!修行,你要成就大功德,对逆境的包容心要够。你不要说,老娘不干了!那你就完了。所以说,我们人生会有很多考验,你要像大海一样,大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你要能够包容一切。

第四个,“譬如金刚,坚不可坏,菩提心亦如是,修习精进波罗蜜多,勇猛牢固,他不能坏故。”忍辱跟精进,不是法门,是调心的方便,但是它非常重要。一个人能够在逆境时安忍不动,在顺境时保持进步,不管用什么方法,要让你永远保持进步,太重要了!所以你发的愿,不能发得太小,要发得大。因为修行它是点点滴滴的。你要有一种愿力,有一个愿景,才能够不断地保持进步。

第五个,“譬如山王”。这个山王就是一个很大的山,它如如不动,所以物无能动,一切的物不能够动转这个山王。一个有菩提心的人,在修习念佛时,修习“止”,你心不容易散乱。所以这个佛号,它要从妄想走出来,前面还真需要有一个目标才走得出来,有一个愿景来引导它。

第六个,“譬如药王”。药王是指智慧,它能够治一切的病,菩提心亦如是。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能对治烦恼所知二种障故,调伏烦恼障跟所知障。

“止”、“观”我们讲一下。这个第五跟第六,止、观,它开始在破妄显真。那心地法门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其实只是前方便,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正修,你真实的心地法门,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就在止观的地方修。

但止观有个问题,容易有魔障。所以《楞严经》讲到五十阴魔,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我要讲一下。我们过去生结了很多善缘,但也结了很多的恶缘。如果不幸随这个恶缘跑到鬼神道去,就糟糕了!他就很容易来干扰你。这时你的心态、心理素质就很重要。《楞严经》讲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内魔不生,外魔不起。你心里面不要受干扰,不要去攀缘,他绝对不可能伤害你的,不可能!

《楞严经》讲得很清楚,你走在佛道,他走在鬼神道,这两个本来就没有交集,他顶多现出一个影像,然后你自己取着这个影像,自己伤害自己。就是说他现出一个影像,是你自己要攀缘的,你自己要接受的,叫作自心取自心。不是说他有本事,跑到你的心中伤害你,不是这个意思。

他是误导你,现一个影像让你快乐,现一个影像让你恐怖,然后你恐怖快乐的心态,破坏你的止观。这时你要能够安稳不动,你的目标就很重要了。除了调伏爱取的力量,你对未来的目标就很重要了。所以《楞严经》讲,没有目标的人在修止观,很容易被这些感应神通误导,最后走入歧路。

有人做一个统计,说出租车司机发生车祸,大部分是在什么时候?诸位知道吗?就是没有乘客时,因为没有乘客,他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到处转,结果就很容易发生车祸了。他有乘客,心中锁定一个目标,他特别有精神,就不容易发生车祸。

所以念佛也是这样子,修止观也是这样子。很多人修行的过程当中,中间就开始被误导了,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他的心理素质就不好,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都不够。所以我们为什么像山王如如不动,像药王能够调治一切的障碍,就是跟菩提心有关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贫女一灯福报无尽

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

【推荐】《法华经》的殊胜功德利益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

楞严咒是每个佛弟子必诵之咒

楞严咒被称为佛经咒中之王,虔诚称念,功效感应殊胜。...

信敬如来 功德不失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鹫峰山,在大众前,为诸天魔王、梵...

佛陀开显出哪些自性的功德

佛陀回光返照,用清净的智慧来观照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时...

诵持楞严咒就是赚黄金

楞严咒是所有咒的咒王,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修学诵...

布施佛法的功德利益

《发觉净心经》讲:如果不是为了贪求果报,也不是为了...

一亿村的故事

以前有个名为一亿村的地方,拥有一亿元财富的人,才有...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说:诶,我不受戒,我也可以...

【推荐】往生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婆薮槃头菩萨 造 元魏菩提流支 译) 世尊我一心,归命...

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上天在赐给你福之前,往往先...

念佛普摄华严法界

原文 :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

【佛教词典】骨锁观

【骨锁观】 p0947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四页云:若缘骨...

【佛教词典】睦州道明

(780~877)唐代僧。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又称道踪。...

圣严法师《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

【推荐】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

如今,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 在寺...

我法皆空时,百病还能不皆消除吗

人生,真是百病缠身。身体上的病,从医院里所谓的内科...

窗户与镜子

一个富有的银行家脾气非常暴躁,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惯...

从三个方面谈放生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净土法门就是这一生是最后一生,不能谈转世,否则风险...

业障的来源与对治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罪在哪里?或者叫:业障在哪里?...

不应把生灭流动的心识,当做常一主宰的我

这个无我观蕅益大师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 一、离彼前...

梨打痢头

从前有一个患了满头疥癣的人,他的家人为他买了一顶华...

这心在到底在哪里

阿难祈教《楞严经》的缘起就是食和色,一是要吃东西,...

念经能不能往生

问: 我于一九九七年念《大乘无量寿经》至二零零七年...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