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净界法师  2021/0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住”是针对生灭来说的,我们的心是没有常住的。凡夫的心深受感受的刺激,一接触外境就带动感受,感受就产生妄想攀缘,所以我们的心是动态的,就像猴子抓东西,抓到另外一个,又把前面放掉了。所以,如果你注意心的活动,你会发觉心是没有停止的,一下子想东,一下子想西,所以我们的心是生灭变化的,就像水流一样不断地在流动。

直到有一天,你有幸听到了大乘经典,尤其是《楞严经》、《法华经》这种比较高等的经典,佛陀告诉我们,其实这种生灭活动的心,只是内心的一部分,是种表层的心。我们现在活在表层的心态,没办法安住在深层的内心。就像大海,虽然它表层有波浪,即使台风吹吹,但是你深入到海底时,它什么波浪都没有,“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所以,我们现在是活在表层意识,我们的心活得太表层,不能深观内心的本来面目,不能深观内心的本体,我们没有把心往内、往深层的地方安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地造业,而且没办法控制烦恼跟业力的原因。

所以,一个人生命要改变,你的心就不能老是活在感觉当中,不能老是重视感官感觉;你不能外面稍微有一点风吹,你就动,那你生命的档次就低了。所以佛陀的经典告诉我们,我们要把心慢慢地往内带,就是安住在常住不生灭心。

其实我们的内心,除了喜怒哀乐的感受所创作的心以外,我们还有一块很清凉的宝地,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在那个宝地当中,是没有风浪、没有暴风雨的。它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是离一切相的。只是我们很少去造访它,因为我们的心稍微动一下就向外了,所以我们内心深处的另外一块,我们都没有去过,问题在这儿。

当然,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原来我们还有那么好的一块花园。等到佛陀出世才知道,原来在我们内心的深处还有一块寂静的宝地,是我们没有造访过的。

所以,你能够在经典当中学习到,你的内心深处有一块清净的宝地,是没有烦恼、没有业障、没有生死轮回的,是生死轮回干扰不到你的。你的生命就有救了,这才是你的生命真实转变的时候。你开始要内观,开始去寻找内心深处的安住,不再向外攀缘感官的刺激,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够不堕恶道。

一个人会堕恶道,在《楞严经》上说,情执重。有些人造业是很猛的,你对外境的感受越强,造业势力就越强。同样两个人去造杀盗淫妄,有些人业是比较轻的,因为他是应付因缘;有些人是很强烈的情执,他的业造得很重。

所以,我们要改变业力,必须改变我们的心态。你的心不要活得太表面,最好是能够活得深层一点,你要把心慢慢往内带。能够往内心的那种清净的宝地走一步,你的生命就大大提升,你的人生观就改变。你会知道,其实不需要外面的刺激,你照样可以得到快乐。

我们不就是想追求快乐吗?但是你向外追求的快乐是有过失的,你向里面追求的快乐是没有过失的涅槃寂静乐,照样有快乐。圣人照样有快乐,他的身心世界照样舒畅,照样有无量的妙乐,但是那种妙乐是没有过失的。所以你的心活得越深层,痛苦就越减少,造罪业的力量就越薄弱,这是一个基本概念。你的心越往外面,情绪变化越大,情执越重,越容易堕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圣严法师《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

有不少人常常觉得,自己的工作顺利,甚至事业做得也还...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庵罗树园说法,长者子宝积与五百长...

用佛号来熏习我们这颗心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把前面...

业能缚住心,心也能转变业

心能造业,心也能转变业;业是由心造的,业也能随心转...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

一一诸色,但唯心故

问:若即心是佛者,则一切含生,皆有此心,尽得成佛。...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即使没有往生,你所念的佛也没有空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从普陀洛迦谈观音菩萨的感应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太阳的能量非常足,但是我...

佛门秘传除病健身法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虽清苦,但长寿者...

觉悟和慈悲永远是形影不离的

当我们观看孩子们玩耍时,我们大多数时候会想到他们的...

内心有正念跟妄念二个念头

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心,当我们没有遇到佛法的时候,我...

【佛教词典】劫初有情

【劫初有情】 p0705   瑜伽二卷十三页云:如是器世间...

【佛教词典】苦谛义

【苦谛义】 p0841   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页云:苦谛义云...

如何辨识香的好坏

香的好坏,不仅影响我们的供养,也影响人体健康。要辨...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

怀孕期间适合读什么经

一、怀孕期间适合读什么经 按照经典的记载,怀孕期间适...

老人不要倚老卖老、老气横秋

佛经里有一则老人国的记载。有一个国家认为老人没有用...

听与声即如来藏性

我们看第二段,明听与声即藏性。 听,是一个内处;声,...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里面都说了很多...

冬季12种暖身食材

天气开始变冷,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寒症,所以我们要多吃...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由得总缘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譬如...

略论观心工夫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